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穷其理,而后才可行其理

 

大纲:

  1.太极拳、太极导引不能只从动作上下功夫,必须先研究其理,以免原地踏步。
  2.“沉肩坠肘”还有深层的涵义,不能受困于外形。
  3.“锻炼真空反大虚”尚赖“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绞转、延伸,才能“锻尽千般波滓物”。
  4.松如棉花,才能“内刚则敢,外柔则应”;“彼不知我,而我独知人”。
  5.刚柔,虚实与阴阳:由最初灵肉未分,到阴中之阳,灵肉渐分,到灵肉合一。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作者熊卫先生


  一、太极拳不能只从动作上下功夫

  我经常重复对学生说:要研练太极拳,必须先研究其理。就是探讨每一句拳经,与每一个动作的意义。为什么拳经这样描述?为什么有这一个动作?毕竟,先贤所创太极拳,是经历许多人长久累积的心血结晶;前后多少人,穷其一生的时间,耗尽智慧,才肯定了文字上的记载,传承到今天。全世界都公认中国的太极拳是最适合养生的上乘功夫。这套中国古老的身体文化,包括生理、哲理、技击(力学),范围非常广,可惜部份的人只能从某个专业的角度来研究它。如果能从各个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加以研究,又能念兹在兹,身作心惟,就会渐渐体悟到其理之根源处,才能自信地去推行这些深澳又富含哲理的功夫。如此,则空间的延伸是无限大。如果只是依前贤所言、所载的外形动作上下功夫,只靠苦练,而不去探索其理的根源,就无法有长久、深层阶段的进步。甚至十年、二十年下来,仍然原地踏步而已。


  二、“沉肩坠肘”还有深层的涵义

  以“沉肩坠肘”的动作而论,许多人只从外形来练,而忽略了内层的,意识深处的思悟。不少缺乏经验的老师,不知内层的意念,看到人肩膀耸起,立刻加以纠正。他们以为耸肩是错的,不符合拳经所谓“沉肩坠肘”的要求,不求甚解,不加解释,逐渐成了大家的共识与习惯。殊不知所谓沉肩,可由肩头的小间隙中向内延伸,延伸到前面的锁骨,后面的肩胛骨;由肩胛骨更可移位到更深层,甚至已摸不到了,因为由阳面转到阴面的内层了。我们的手臂较原来的位置,可增长十公分以上。我们身躯的中间,就是肩胛骨与锁骨的部位,当旋转时,可带动乳房由突出而平面,由平面而内转,得到内层的按摩作用,何等的深奥!

  在足部方面,旋踝转胯与手部旋腕转臂同理,可延伸到腰隙的深处。易言之,腿部亦如手臂,较原来的部位延伸加长。腰与膝、胯的骨节的间隙加大了。


  三、“锻炼真空反大虚”尚赖“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绞转、延伸。

  以上是第一阶段的战略。形成后,又部署第二战略。大体言之,则谓“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首先,在我们整个身躯,要建立一个真空的观念,就如天地之间的玄沟,或称“网联”。天地有相,中间的玄沟则无形无相,混然一气,一望无际。它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纯是一气流行。正与《参同契》所描述:“易行周流,屈伸反覆,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天地,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契合。也如张三丰祖师所云:“锻炼真空反大虚”。我们的身躯也是一个小天地。锻炼过程,首先从头顶泥丸宫与足部涌泉穴之间,借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内转为阳,气沉为阴,相互绞转下功夫。把穴道中原存的浊气、脂肪、乳酸等废物,一一清除。好像整治湖沼中长久层积的污泥,恢复原来的清明状态。清除之后,其间的空旷扩大,延伸到极限,此即“锻炼真空返大虚”。其中包含由腹部的绞转,向上延伸到胸部的绞转,再向后延伸脊椎、大椎骨连成一贯周而复始的缠绕,以达到整个身躯的内外,如波浪形的推动,使身躯渐成真空状态。在内部更要包括生活中,平常所累积的“千般波滓物”,完全加以清除、净化。


  四、松如棉花,内刚则敢,外柔则应;彼不知我,而我独知人

  在刚与柔的变化中,更要体悟深层的变化,如“至柔而含至刚”的过程。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否则练成内柔外刚,养成躁性,其潜意识会有懦弱的个性而不自觉。这必须要有悟性,就是要绝对的放松,而达到松透,松到深层的骨髓处。这是要收敛到骨质的改变。如果无法体悟这种种松的现象及意义,而暗自加强一些强为的动作,就会阻碍松透,无法达到内刚而外柔的境界,自然也无从体会内刚外柔的哲理及其“应物”技巧。加重一点语意:要松如棉花。
  肌肤有许多层次,一层深入一层。当二人搭手时,对手一触及你的皮毛,你的心意立即参透了对手的骨底,全然感觉到对方的动态。。拳经有这样一段描述:“前手去,后手跟;一手回,另手随。两手一阴一阳黏来似螺纹。”这就是累积了“内刚则敢,外柔则应”的高度技巧,所谓“彼不知我,而我独知彼矣。”有谓“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这“微”就是“机”。这种机制,就是老子“不愿为主人而为客人”的思想。因为主人有形在先,客人的反应在后。所谓“有形,事之主;无形,事之宾”。为什么要如此?因为先观察以为体,争主动以为用。这就是掌握了“机”。如果对方看出你的战术,连“微”动也不显现时,你就要立即改变战术,转为“击击而不击,不为他人先;守守而不守,不为后人著”。这中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五、刚柔,虚实与阴阳

  再谈刚与柔、刚柔摩荡、内刚外柔、外刚内柔等等的层次。
  要如何认识这些层次?今试仔细分析它的程序。
  最初的阶段,我们很难了解何谓用柔或用刚,因为刚开始很难判断自己身体本质的适应性。必待练一段时期之后,才能体会拳经上相关的练拳要领。如练拳时要“用意不用力”,要“用虚”。所谓“虚从实始”,练拳之前,身躯的本质就是实,充满拙力,因此先用虚、用意。练了一段时间后,身体放松了,骨节灵敏了,所锻炼出来的“实”,与未练前的“实”,不同质。所以能慢慢感觉到“虚为实之基,实为虚之验”的道理。经过这段时期,当你的经验与拳经的道理不谋而合了,就能渐渐明白虚与实的过程。如此,才能提升到“阴中之阳”的层次。何谓“阴中之阳”?
  所谓“阴中之阳”,是练筋骨,运气血。有了健全的体魄,才能产生健全的精神;有了健全的精神,其思维能更精细。此时遇到难解的问题,自能由“道”之阶,一以贯之,从此端以悟彼端了。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到此地步,欲更上一层楼,则进入另一层次的功能,完全炼心运髓了,已进入阴中之阴了。动以运髓,静以虑心。此动中有静,则外不有象,内却有心,就是以心著象,已进入到深层的骨髓,也包括了五脏六腑。由最初灵肉未分,到阴中之阳,灵肉渐分,到灵肉合一。这已是太极拳的内涵所在。

 

(作者:熊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式太极拳丹田内转三个层次和练功诀窍
太极拳丹田的几个问题
陈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
腰主宰是练太极拳的核心
浅谈太极拳腰部怎么练
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