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朝到底是否存在,史料记载又来自何方,古代学者给出这样观点

在小的时候,我们都听过“大禹治水”这则神话故事。在这则神话中,因为华夏遭到了严重的洪灾,尧帝便任命鲧去治水,但是鲧只知道堵,不知道疏,导致治水失败。

在鲧去世之后,鲧的儿子大禹从鲧的肚子肿爬出,后来便被舜帝委派了治水的任务,大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改“堵”为“疏”,带人开凿水道,将成灾的水引流走。传说,天上的神明“应龙”,还曾帮过大禹开凿水道。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也是在开凿水道时发生的。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大禹治水的故事确实发生过。但真实故事里,大禹并没有从鲧的肚子里爬出来,而天上也没有神龙帮助大禹开凿水道。根据考古学家的实地考察,可以证明大禹治水的起因,是当时的黄河泛滥成灾。在现在的安徽省蚌埠(音同“蹦不”)市禹会村,还有当年大禹治水的一段遗址。

根据《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等史料的记载,大禹建立了夏王朝,后来传位于儿子“启”,从此开启了“家天下”王朝。但是——与神话和现实相应证的大禹治水不同,夏朝是否存在,一直是存在争论的话题。从民国到新中国建国后,历代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对此展开过争论。

夏朝不是被记录在了史书上吗?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它不存在呢?原因很简单。

民国时期,有一位大学者名叫王国维,读者们应该都认识他,他的《人间词话》,与其中的人生三境界可谓一绝。而针对于史学和考古之间的关系,王国维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叫做“二重证据法”。

在“二重证据法”中,王国维认为,如果想要确认一段历史的确切存在,光有史料记载是不够的,还需要考古实证来做补充。只有史书记载与考古证据相互应证,这段历史才能被确认真的存在过。

比如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王国维先是从《史记》、《汉书》等史料上找到了相关记载,然后考查确定了西汉边塞、关隘的遗址,以及出土的西汉相关竹简、帛书,才最终确认了这段历史的存在。这种严谨的治学方式广受好评,一直到现在,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们,还在沿用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夏朝的存在只出现于后世的史料之中,而夏朝本身,却至今没有任何可以佐证它存在的文物出土。夏朝后面的商朝,是靠着出土的金文、甲骨文,以及各种文物,结合史料记载,才被证实确实存在。但夏朝却没有文字,或者说,一直到今天,考古学家还没有发掘出夏朝的、上面有字的竹简、帛书、青铜器等。

夏朝之前和之后的时代,都已经被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双重确认存在了。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考古学家能够发掘出珍贵的文物,从而佐证夏朝的存在,补全这段“断代”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国专家不认可夏朝,认为中国历史只有三千年,幸好咱发现了证据
传说中的夏都究竟在哪里?
庞贝末日之后
张瀚墨:早期中国研究中的方法与材料之争
“二重证据法”的界定及规则探析
「学术」本草学研究的二重证据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