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氏太极拳练法微旨

孙氏太极拳怎么练?

过去与现在似乎在练法上已有很大不同。

肖云浦先生是秦正之先生的弟子,对孙氏太极拳传统练法略知一二。

肖云浦先生说:“练孙氏拳要先把六个方面的功夫练扎实,连通、贯通、对应、协同、变化、巧劲。这是孙氏拳的基础。”

何谓连通、贯通、对应、协同、变化、巧劲呢?

  • 连通指两个十字与四正八筋,松开周身骨节,连通周身筋脉,从足大筋到手指端要练成一筋通。
  • 贯通指周身骨节节节对榫,从手指端到足跟,有一根筋、三体式等练法。
  • 对应指周身架构的六合之势与浑圆之意相对应,对应点灵妙而清晰。
  • 协同指动作协调,包括动力传导协同一致,运动关系主次合理。如发力时的足胯协同,以及运动时的身、手、足、胯、膝的关系。
  • 变化指筋、骨、气的变化。如筋要粗壮柔长,骨要坚硬如刚,关节灵活柔软,气化入金丹。
  • 巧劲指用劲方法,如沾粘绵随中点闭摘卸。

以上六者乃研修孙氏拳基础之基础。否则,如孙剑云老师对笔者所言就是一个玻璃人,技击一道免谈。孙剑云老师说:“四正八筋、三步功夫都是筑基之功,在这些方面都有一定造诣了,才谈得上练习技击。练习技击要踢打摔拿、摸爬滚打各类技法全面掌握,能熟中生巧,才能用。所以过去我的那些练技击的师兄,每天下功夫不少于8个小时,我二哥伤眼后,天天把自己关在一个地方练,从早到晚的练,有时几个月都看不见他,他有时是一个人练,有时与他的几个盟兄弟一起练。我二哥这样练了几年后,也练出了于不闻不见中能感而遂通的本事。他刚伤眼时,我下楼,他想拦住我,我一晃就过去了,他拦不住。后来他练成了,就是闭着眼睛一丈之内也无人能逃脱。我没有下那么大的功夫,我主要是练剑,每天两臂伤痕累累。练完,胳膊酸痛的抬不起来。吃饭时拿筷子都费劲。”

从孙剑云老师的讲述中感觉推手在孙氏太极拳练习体系中所占的份量不重。

孙禄堂先生讲他的太极拳在用法上的特点是“无屈无伸,不生不灭,不闻不见,感而遂通。”所以,孙氏太极拳的推手练就的是这种能力。

以裘徳元先生为例,其推手功夫与其他门派的太极拳八法之意都不同,而是另有造诣,即孙氏太极拳的功夫造诣。

早在1933年出版的《国术名人录》中,裘徳元先生就被金警钟先生列为清末民初的108位名家之一。但是裘徳元先生不求闻达,为人低调,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不是迫不得已,绝不露自己的功夫,然而其技击功夫神妙莫测。

台湾太极拳名师郭连荫晚年回到大陆,曾询问裘徳元先生的传人。郭连荫说他曾亲身体验过裘德元先生隔空制人的能耐。当年郭连荫想体会体会裘徳元先生的功夫,裘徳元先生说:“你能过来,就不用体会了。”结果郭连荫走不过来。郭连荫认为裘德元先生是他所接触过的武术家中功夫最深厚者。

此外,裘徳元先生掌功神奇,有吸力,能吸住三十斤重的铜球,掌心朝下走塌掌,身法奇妙,轻功高超,其技击功夫令八卦掌名家李文彪先生自叹不如、佩服不已。这种吸力在搭手时,作用效果神奇。故裘徳元先生的推手与一般的太极拳推手截然不同。

有一年,裘徳元先生来看望孙存周先生,碰巧有位太极拳家也在孙存周先生家做客。孙存周先生向那人介绍说:“这位是裘先生,功夫好,他是我父亲最好的弟子。”裘德元先生连忙摆手:“哪里话,我这点东西比存周兄差得远。”三个人聊了几句,因裘先生不愿意跟门外武术界人士来往,于是借故要去隔壁看望孙剑云老师,准备离开。这时这位太极拳家提出要跟裘德元先生搭搭手,裘徳元先生推辞说:“我不懂打手。”这位太极拳家说:“连存周都说您的功夫好,您就别推辞了。”裘徳元先生见孙存周先生也不为自己打圆场,无奈之下,只好与这位太极拳家搭手,触之刹那,这位太极拳家双脚离地半尺余,身体停在空中片刻,随之裘徳元先生将这位太极拳家放下。这位太极拳家惊的目瞪口呆,要求再试一次,裘徳元先生于似挨未挨之际,再次令这位太极拳家双脚离地,随即裘徳元先生又将这位太极拳家放下。这位太极拳家愣了一会儿,他对裘徳元先生说:“您这是什么功夫?我感觉自己在您手里象个风筝,心肝肺还在您的手里拿着。”裘徳元先生说:“您真会拿我说笑,您是有意配合我做这个小把戏。”某走后,裘徳元先生对孙存周先生说:“你怎么非要逗他跟我搭手?”孙存周先生说:“最近有人散布说我爸爸只教儿子,不教徒弟。所以我得让你这个做徒弟的显示一下功夫。”

裘徳元先生这种推手功夫,显然不是仅仅练推手就能练出来的,而是在神气修为上另有讲究。

裘徳元先生早年得罪黑道甚深,退出江湖后一般不与外界往来,隐居一隅,其养气功深,造诣非一般人可比。裘徳元先生于孙氏三拳兼修,以孙氏八卦拳为主。

裘徳元先生仅仅是孙门第二代中的代表之一。上海的支燮堂、周仲英等先生也是如此,技艺高超,低调隐修,少为人知。

几年前笔者在万勇南先生的收徒仪式上遇见了周洪根先生,周洪根先生跟从过很多老师学拳,其擅长武汇川一系的杨氏太极拳、张士林一系的终南形意拳和宫宝田一系的八卦掌等。他的武汇川一系的杨式太极拳学自华春荣先生。在吃饭的时候他对我讲,上海有位周仲英先生,是位医生,一辈子没有结婚,是孙禄堂先生1929年收的弟子,形意拳的功夫很深,伸出一只手来没有人能撼动分毫,他稍一动,就把对方扔了出去。但是他不在武术界露面。

此外,河北沙河还有位胡俭珍先生,1920年拜在孙禄堂先生门下,1934年他编辑了《孙禄堂先生轶事》。胡俭珍先生的族侄胡顺安先生记载胡俭珍先生不仅擅长点穴制人,而且具有揉豆碎石,石裂而绿豆完好的功夫,其为人极为低调。

胡俭珍先生解放前是中国银行的襄理,解放后一直处于隐居状态,亦没有继承其武艺的弟子。孙门第二代中似这类人物不在少数,不一一枚举。

讲几个前人的事例,旨在说明现在的人练孙氏太极拳与前人的练法不一样了,功夫效果更差之远矣。现在的人练孙氏太极拳主要是练盘架子和推手,很多人推手都不会,包括笔者自己。我们这些人如何能代表前人呢?

其他门派的前人怎们练?

郑怀贤先生与武汇川是盟兄弟,他讲武汇川自己练的时候,推300斤重沙袋,抖40斤重的铁抢。更多的内容,我不想多说。

就近50年来所见各派太极拳的练法,大多就是盘架子和推手。推手不过是一种相互体认的游艺,与技击功夫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当代的太极拳只能代表当代的情况,每个人的造诣只代表他自己,谁也代表不了别人,更代表不了前人。各派之间的功夫造诣差异更大,形同天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艺几人传——孙氏武学印象
仙踪渺无际逝水遗残影(一)
孙剑云先生携弟子张大辉先生示范演练孙式太极拳推手法和技击要领(2023版)
孙禄堂先生的传人
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
太极杂说61-61-62-63-64-65-66-67-68-69-7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