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与动中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奥克兰 惠灵顿山

太极拳和动中禅有什么联系呢? 首先要明确太极拳不是动中禅, 动中禅也不是太极拳, 但是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动中禅练的是什么? 动中禅练的是觉性, 虽然动中禅也是有肢体的动作, 但是动中禅对肢体的动作仅仅在于去觉知,去感知,去知道你身体的动作,包括内观也是去觉知,觉知身体的感受,念住于身体的感受。

动中禅是以觉知身体的动作为主, 它并不考虑我身体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是否符合什么样的力学要求, 是否这样的动作对我们的健康更有益。 他没有在我们的身体上面用功,没有考虑怎么样带来健康长寿,除了觉性额外的东西不做考虑。 他唯一锻炼的就是我们的觉性,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性命双修,动中禅是修的是性不是命,目的明确是为了开悟,开悟一般人虽然都知道,但误解也多,难以有客观的描述和理解,现在很多人都声称自己开悟了,这些人可以肯定的说是一定没开悟。开悟至少要到阿罗汉,阿罗汉为佛之异名,亦即如来十号之一。 不到这个境界不能叫开悟,觉悟。开悟最基本的一个判断就是烦恼尽断,只要还有烦恼一定没开悟,还在追逐名利,一定没开悟。很多人将真正开悟,烦恼尽断之前的一些小悟叫做开悟,这个层次一定要分清楚才行,此开悟非彼开悟。

但是太极拳不一样,太极拳并不是单纯的增加我们的觉性, 也不是单纯的做我们的动作, 太极拳是在我们正确的动作的情况下来增加我们的觉性。

觉性不是单纯的神经系统,但是和神经系统联系紧密,神经系统是我们身体和心灵的桥梁,通过神经系统练习觉性是最方便快捷,可以依次进步的好方法,适合所有根性的人。

动中禅和内观其实都是来源于四念住,就是对于所观察的目标建立起严密、稳固不动摇的觉知。这种觉知也可称为稳固建立起的正念。正念就是意味着“当下的觉知,专注于当下”。四念住是密切地观察一切目标,并不做操纵、控制或支配它们。应纯粹地观察当下生起的目标,并非观察他所期待或想要的。四念住被认为是上座部佛教修行的核心,提到四念住,就是指修行;提到修行,就是指修习四念住,四念住和修行可视为同义词。

动中禅重点是观察身体的动作,内观重点是观察身体的感受,修行再进一步,观察的对象才是心和法。如果是天生慧根好的人,可直接观心和法,迅速证悟,解脱。从动中禅开始是适合所有时代普通人的修行,也是适合所有人的最容易入手的方法。

动中禅虽然也有动作的要求,但并没有像太极拳的这样要求,太极拳对于身体的要求,例如立身中正,虚领顶颈,沉肩坠肘,卷尾闾,身具五弓,节节贯穿等等这些要求,最终会使练习太极拳达到懂劲,这一太极拳特有的感觉。

在着熟及学习拳架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觉知身体的动作,对自身太极拳架动作保持觉知,才能更快的学习好拳架,就像自控系统的反馈一样,只有有反馈系统,才能不断的调整身体,使身体符合太极拳的正确要求,在正确的动作下不断练习就可以达到着熟。

懂劲其实就是一种感受,对身体间架结构,杠杆,力学等等原理的直接感受,就是神经系统越来越敏感,觉性增强了,觉知力变强,对于身体肌肉,骨骼筋脉等等的感受更加细微,对于外力也更敏锐。这时候练拳就会不自觉得将注意力放在身体各部位的感受上,练拳就从开展向紧凑改变,就是俗语说的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拳架由大到小,甚至于无动作,就是意念打拳,但感觉和实际打拳一样,这就是在专注在感受上,就是受念住,王芗斋叫做意拳,这个阶段打拳时,意念尤其重要。

随着神经系统敏感性越来越强,觉性越来越强,专注力越来越强,练习太极拳就会从单一部位的感受扩展到全身。

能够觉知的动作变了,动作在原来的觉知下是一个连续的弧线,现在你会发觉动作是由一个个动作的片段,停顿组成,就像电影胶片一样,并不是连续的,就像数学的微积分一样,一个个的点组成了一条曲线,中间是有空白的,开始每秒是30帧,随着觉性越来越强,感受到每秒是60帧,随着觉知力的增强,中间的停顿片段也就越多。

能够觉知感受更细微了,从只能觉知大的疼痛,麻,胀,痒等感受,现在打拳时会感受到像在水里一样,感受到骨架的支撑,体会到玉树挂宝衣,节节贯穿,踵息的感觉,这些都是一种感受,只有神经足够敏感了才能觉知。不断地细微下去,就是萤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吧。

种种感受不只是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才有,平时的举手投足都可以有,修炼也就可以融入到生活中,时时觉知自己当下的感受。

继续练习慢慢的就能够更多的觉察到意念的活动,贪念,喜爱,厌恶等等心念的升起和落下,这时已经超出了练习拳架了,可以时时的保持对心念的觉察。

四念住对于观的要求是保持平等心觉知,知道即可,不迎不拒,勿助勿忘。

而太极拳在开始练拳时是要判断正确与否的,一定要动作是在正确的路线和位置,身体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如果不正确就要改进,这种正确的姿势就是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促进,也就是修命的一方面,是在身体上用功,通过太极拳这些导引动作保持健康或打通气脉。一直到懂劲阶段都要根据动作和觉受的反馈来练拳,改进拳架动作。

但是到了懂劲的后期,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已经完全深入到潜意识当中,有意无意的我们的动作都会正确。这时候才和四念住的要求基本一致,不再去判断好坏,不迎不拒,不助不忘。

四念住最终的导向是觉悟,是烦恼尽断,既然太极拳练习的方法一样,最终的结果也应当是一样的,在此过程中太极拳还会带来身体的健康和技击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好太极拳不可无意念
小议太极拳的”开合”
懂劲到神明-太极拳就是这样的简单,为什么没懂劲不能离开师父?
浅谈太极拳的支撑
“盲练”太极拳的四大好处
太极拳刚柔劲的修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