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石坚:谈谈京剧的编剧和导演



京剧艺术内部管理体制概说

   谈谈京剧的编剧和导演

   话剧、歌剧和电影剧本,一是剧本作者的独立创作,二是先定剧本后排戏。所以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本子不好,导演就不用。编剧是第一次创作,导演把剧本竖起来,是第二次创作,演员秉承导演的意图和决定,进行自己的创作。作为创作京剧剧本的作家,也同话剧、电影的作家一样,'我的本子不能动','你们要尊重作家的劳动',强调京剧剧本作者的独立性。这样的戏,有多大成功率呢?查查多年来的新编京剧剧目的保留数字就可以知道了。保留剧目即经常上演不衰的剧目、总是比新编剧目的总数要少的,但少到危及京剧生存的程度,就要研究其根源了。

   京剧剧本编写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先有本子后排演,这是有典型先例的。梅兰芳的《生死恨》,程砚秋的《锁麟囊》,荀慧生的《红娘》和麒派艺术大师周信芳的《义责王魁》等等。这些剧本都有编戏执笔人,但剧本的立意和结构的第一设计者,哪怕是口头上的设计,必须是该剧本的主演者。

   剧本的结构同主演者的表演(包括唱)特点和风格的人身功力结构,是统一的。剧本必须首先反映主演者的特点,然后才是一剧之本。这是经验也是教训。必须在京剧理论上承认、发挥这种中国民族戏曲创作方法的作用。“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思想,非话剧方法莫属的思想,是束缚自己的东西。

绝版赏析:梨园大将吴石坚第十一集“百年沧桑”

   第二种方法,是连台本戏的创作法。先有提纲,就立即进入排练,即即兴创作,在台上逐步成形,最后得出准纲准词的标准剧本,这也是有典型先例的。《封神榜》《华丽缘》等大量的连台本戏,周信芳的《鹿台恨》《董小苑》等传统名剧,就是在他的连台本戏中选择的。连台本戏最讲究质量,最讲究演员水平的,粗制滥造的低水平的连台本戏,周信芳是最反对的。以不屑一顾的态度来对待提纲式的连台本戏,是没尝过甜头,是畏难而又轻视的态度。提纲戏是锻炼全体演职人员集体创作能力的最好办法,其成熟率比一人编写众人照排的方法,民主得多,灵活得多。这个办法,我们应该继承而发展之。

   假如我们把编剧者一个人编戏的时间,导演者排戏的时间,合起来使用,先由主演者、编、导人员弄出一个提纲,请全体人员编调编唱,并提出修改提纲的意见,然后由总的执笔人合成剧本,排起来会好得多、快得多。它能反映出全体人员的特点。过去,为了吃饭,一天不演一天盖锅,来不及弄成剧本再排,逼出了集体出主意、马上出戏的群众路线,这一点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的国家,只要我们能出东西,总是支持的,我们采取群众路线的优点而用之,难道这就削弱了谁的威信,就非抛弃不可?那一位编剧,可以把一个剧团的新剧目包下来呢?

吴石坚改编京剧《百花公主》自序

   京剧编剧的第三个方法,就是使保留剧目永葆艺术青春的剧目代谢法。或叫演变法,作为一代珍品,后学者规行矩步,照学照演,毫无突破,企图将本派剧目,无损地保留下来,这种像博物馆保存艺术珍品的保守继承法,完全是一种空想,是无所作为的。自命某派传人的人,不可能将前人的精彩剧目,无损无缺地保留下来。那些珍品在第二代手里,尚且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他再传下去,到了第三代、第四代,那就面目全非了。博物馆中保存的是静物,戏是寓于人身上的活东西,就不能象静物那样对待。

   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周信芳的《斩经堂》,荀慧生的《红娘》,马连良的《赵氏孤儿》等等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发展的。在剧本上、在艺术上、在演出上都获得了新的生命。用新陈代谢的剧目演变法,是珍品传世的重要方法。这种编写新剧本的中心力量,必须是主演者。脱离主要演员心裁设计,任何专业编剧,也是无能为力的。不是说编剧不会写戏,而是说编剧不可能单方面为演员写戏,我们从不排斥居高临下、独立创作的权威作家为演员写戏,也有少量成功的。为了提高成功率,同主要演员合作,是一条宽路子。保证京剧剧目的新陈代谢永葆艺术青春的,是演员为创作中心的集体力量。

   过去的传统剧目,都没有执笔者的名字,它反映那些剧目珍品,不是专业作家的创作,主要是以演员为主的集体创作,剧本很多是演员自己抄,自己加工。我们听说某某演员有几百个剧本,可见剧本的保留也主要靠演员自己。那些剧目在代代相传、代代加工中,象太湖石那样,经过历史的浪潮,冲击得玲珑剔透。跟大表演艺术家一起,共同创作的京剧专业作家,都把那些成功的剧本当作一段集体创作历史的记功碑,庆幸自己也是一个流派艺术的创造者,作家们也悼念艺术流派创建者的丰功,包括对自己成功的影响,承认以主要演员为创作中心的京剧创作体制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京剧编剧者的成功,在于他们的剧本,深深地扎根于演员的身上。京剧编剧者的悲剧是∶“架上空留一本书。

   话剧导演负责制,不适用于京剧,这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是两个体系。话剧导演按照话剧的表演规范为演员设计,导演是话剧集体创作中的主要成员。话剧演员是训练有素的。但不是训练有素的人,被导演选中了,也可以。这种人员结构,在京剧中就行不通了。

   导演,本来是西方戏剧即话剧和歌剧电影电视剧的主要职员的名称。用导演这个名称,是根据导演中心制、导演负责的艺术体系而定的。中国戏曲不是导演中心制,是演员中心制,所以没有导演这个职称。没有导演并不是落后,致使话剧大师也为之倾倒的京剧珍品,也是没有导演的。现在,导演既被京剧用上了,那就移花接木,洋为中用。但京剧导演,绝对不是话剧、电影导演,而是演员中心制的中国式的京剧导演。两个艺术体系绝不能彼此代用。构成一个体系,不是一处两处或一个两个部分。

吴江燕  康万生  杜镇杰《二进宫》视频片段

从文字、音乐和表演的细胞结构到肢体结构,从人的组织分工结构,到管理结构;从艺术本身的戏体、文体、曲体一直到形体;从表演(唱)艺术到艺术风格;从戏的地方特色到它的民族特色;从表演艺术到造型艺术;从基础到理论,从理论到方法等等,都是统一的,都是“一棵菜”,“一盘棋”。京剧是这样,话剧、歌剧也是这样。如果此剧种吸收了别剧种的东西,那就要食而化之,以为已有。周信芳吸收了话剧,他的戏仍是京剧,没有话剧的痕迹。布莱希特吸收了京剧,他的体系仍是话剧体系;赵丹自命为麒派话剧演员,但他的戏仍是话剧。

   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为我们开辟了编剧、编曲、导演和美术设计的京剧化道路。他的戏,都是有编剧、音乐、美术和导演的。但是这个创作集体,是以周信芳为中心的。他晚年的新编剧目的成功率是很大的。如《文天祥》《澶渊之盟》《义责王魁》《海瑞上疏》和时装现代戏《杨立贝》等。

吴江燕清唱《凤还巢》选段

   人们把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对立起来,把古代戏同现代戏对立起来,把整理加工的剧目和新创造的剧目对立起来。似乎导演是专门弄新戏的,不管日常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的。似乎导演是驾凌京剧传统之上,置身于传统之外。这种违反在民族传统艺术基础上的革新,是欲速则不达的。艺术改革是一种微观渐进,象蝉的蜕变那样,不能硬把蝉壳扒下来;象养花一样,在人为加工方面,要按其规律让它自然发育,不能拔苗助长。不要把自己特殊起来,把别人都放在右倾保守的一边。

   你把前辈大师都列在保守的队伍中,京剧早就亡了。他们都是革新派,他们如何革新,还是学习一下为好。对京剧来说,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主。让新苗苗多出几个,编、导、音、美的设计家们齐努力,把演员、主要演员培养起来,把他们送到舞台的中心,送到创作条件的中心,京剧就有救了。演员出来了,大家都有事做了。没有当创作中心的好演员,京剧无救,全部设计家、专门家,都无用武之地。(完)【来源:《戏剧艺术》1987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
何冀平编剧 话剧《德龄与慈禧》【北京站】(时间 场馆 票价)
电台聊戏 之 继承与创新
京剧为何屡振不兴?
马俊山 | 论朱穰丞对中国话剧导演艺术的独特贡献
文华奖取消编剧类奖:不重编剧乃短视逐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