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裤裆巷”深处
“裤裆巷”深处
  ■老戆

  如今,笔者每次到临顿路文育山房淘旧书,或是去平江路评弹博物馆听说书时,都必定要有意走过钮家巷——当年范小青笔下作为"裤裆巷"原型的这条小巷,那里总有定格于彼时某种无声的感觉现场,张三李四、家长里短,忙碌熙攘、杂乱无章,苏州市井里一派闹闹哄哄、吵吵嚷嚷的世俗群像,俱在范小青早期"苏式"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以下简称《巷》)中俯拾皆是。
  《巷》没有像《美食家》那样火热走红,可却留下了相当OK的苏州风味、十足本土的乡情民生、有趣发噱的"文学评弹",它们互补着陆文夫小说未及的"苏味"之憾。范小青真实捕捉到了"裤裆巷"地地道道的"苏州风流"——张师母、乔老先生好婆、阿爹们,这帮老法苏州人,唠叨着一地鸡毛的粒粒屑屑,桂珍、吴克柔家主婆、男人们,这些现实苏州人,纠缠于衣食住行的种种烦恼,阿惠、乔扬少女、小伙们,这群新派苏州人,贪馋起爱欲禁果的怀春青涩,娟娟、张家孙女毛毛头、小囡们,这批未来苏州人,少不了不管不顾的扯嗓哭喊,君不见,电影蒙太奇般的鲜活细节,大概苏州评弹歌喉弦索的叮咚婉丽、窈窕风流,最多不过衬托小巷街头的舞台元素、繁杂背景;而《巷》,全本就是存留给往昔田园年代温情时光——一台最声色的生活戏剧、一只最复调的弹词开篇、一曲最无泪的拜拜之歌。
  回眸审度,相隔将近30年沧海桑田与世事万千,《巷》 以其浓郁而化不开的"苏版"、"苏味"、"苏州情调",至少在"历史人文现象方面具有穿透力的本质观测",越来越凸显出了范小青叫人叹为观止的"三大发现",既有关"苏州故事",亦有关世情百态,还有关国计民生——一是,"裤裆巷"描写中"七十二家房客"对于"人之窝"的"房奴心态",其选择"人文主题"的识眼不俗远较今人超前了1/4世纪;二是,揭幕市场经济和金钱社会时对于"春天的故事"的直觉感悟,其关注"改革开放"的深刻远见不得不使人心存钦佩;三是,在叙述语言中直接运用市井角落的吴语方言、甚至夹杂俚俗鄙陋的粗鲁字词,其挖掘"文化寻根"的"胆大妄为"程度同样让人不可小觑;俱往矣,"裤裆巷"。此情切切此景种种已花开花落,可信确确可服凿凿俱渐去渐无?
  苏州人说法:范小青独有一功。在《巷》中,即便那些被评论家视作"让人吃惊到瞠目结舌"的粗鲁话语——博物院里看不见的"口头文物"、档案馆里找不到的"文字形态"、"廿多年来"再不复的"原生化石",如今,不也成了怀旧时一道不可或缺的文化标题,哪怕真个就算再不济的"粗鲁文化",其本身也是"小巷深处"最为真实、毫无掩藏的文化原型之一部。
  返观上述,《巷》,显然不是陆文夫笔下《小巷深处》《井》《美食家》一类自造风流、机杼独出的稳健文气,也未具陆苏州那种恰到好处、随意挥洒的精致儒雅,难怪范小青会曾经在《巷》的后记中,夸诩自己甘愿为写苏州故事而不惜被戴上"小家子气"的高帽,实际上,她无疑极是欢喜一览无遗,既痛快淋漓又小心翼翼地,把在苏州众生相历史图画那里,裱进了吴门写意派般大泼墨韵律的章回册页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人间的白月光
苏式生活丨舌尖上的古城小巷,老苏州也未必全都了解
苏州评弹《小巷情思》
苏州评弹《小巷情思》这才叫实力派
苏州风情的范小青||沙克
专访范小青:“苏州风格”与生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