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冶长篇第五 5.19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

1、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为楚之贤相。

三已:三,指多次。已,罢免。

愠:恼怒。

知:智德。

子张问于夫子,令尹子文多次为楚相,可未见其喜;又多次遭罢官,却未见其愠。政事交接能一丝不苟。人能如此,夫子以为其人德行如何?夫子答,子文其人,可谓“忠”矣。子张复问,其得“仁”乎?夫子答,“智”尚不足,如何达乎“仁”? 

——乃言令尹子文远见不足,看不出“朝廷混乱、小人当道”的格局。如此,就算再上去多少次最终都会被赶下台。哪怕是再敬业,再恪守臣道,亦是无用。《道德经》“见小曰明”,令尹子文就是“不明”,不能见微知著,——是以夫子曰,“智”德尚且不足,何敢谈“仁”呢?

——《论语 · 泰伯》:“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乃言君子当“相时而动”,方显其“智”德。

 

2、“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指齐国大夫崔杼,弑齐庄公。齐庄公,姓姜,名光。

陈文子:齐国大夫,名无须。

违:离开。

子张复问夫子:齐大夫崔杼弑齐庄公,陈文子便尽抛家财而弃离齐国(乃不屑与乱人为伍)。至一国,观其国上下亦如崔子祸国之乱,遂又弃离而去。又至一国,乱亦如是,故又弃离而去。则夫子以为陈文子其人德性如何?夫子答,陈文子其人,可谓“清(立身清白”矣。子张复问,其得“仁”乎?夫子答,“智”尚不足,如何达乎“仁”?

——言陈文子之不识时务,对于不可违抗、不可逆转的东西不断地逃,穷尽一辈子时间精力去逃,试问天下有可驻足之地乎?逃之又逃,不若安时而处顺,好好地做好分内之事。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方有“智”可言。

——陈文子身为大夫,国治不能辅君以绝隐恶;国乱不能力挽狂澜,纵不能力挽狂澜也应共赴国难(非仅指死节一途;努力挽回国家损失,积极周旋使国家尽快趋于平稳,亦是所指),就此脱身而走,明为不屑与乱臣贼子为伍,实则百无一用,清则清矣,奈何于国无助。故夫子言其尚未具君子之“智”,何敢言“仁”。

——总览此段,令尹子文不以个人仕途得失为念,而是以国事为重,可谓“忠于职守”;陈文子不愿与弑君犯上之乱臣贼子同流合污,宁可流亡四方,可谓“立身清白”。然夫子皆以二者未达于“仁”,何也?盖“仁者”不仅能立身有道,更能兼济天下,已达“内圣外王”之境。今令尹子文与陈文子,只能解决自身问题,“独善其身”而已,终未能“兼济天下”,仍旧是一个“自了汉”,如此则何敢称于“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经典·一起学《论语》
《论语信述》5.18公冶长篇——未知,焉得仁?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9:未知,焉得仁?
未知,焉得仁|《论语》没有那么难
“仁”这个标签不好贴
“仁”可不是一个筐,什么好东西都能往里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