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寡妇斯嘉丽出道之作,片中的少女是如此的青涩

说起荷兰黄金时代画坛巨匠维梅尔的代表作,一定少不了那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这幅画问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

画中女子带着神秘微笑,眼神充满淡淡的忧伤,那柔和的衣服线条和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惊鸿一瞥让人难忘。

而这幅画像在被美国女作家崔西·雪佛兰看到时,就瞬间被打动,于是她决定根据这部神秘的画作,创作了少女葛丽叶与画家维梅尔之间似有若无的爱情故事。

而多年后导演彼得·韦伯看过这本书后,又立刻将其改编为一段秘而不宣的爱情电影,并深受好评。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丨2003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导演:彼得·韦柏

主演:科林·费尔斯 / 斯嘉丽·约翰逊 / 汤姆·威尔金森 / 朱迪·帕瑞福特 / 基里安·墨菲

影片中扮演这个少女的演员则是赫赫有名的“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这部电影也是她刚出道时的代表作品,艳惊四座,一向以性感示人的斯嘉丽却在这部电影中展示出来了纯净隐匿之美。

斯佳丽.约翰逊扮演的少女嘴角微微下垂,神情忧郁,眼神充满故事,似乎也在为这段爱而不得的感情郁郁寡欢。

电影故事开端便是一段切菜的长镜头,刀子划过食物,嘁嘁嚓嚓地发出残忍又亲密的声音,而少女葛丽叶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葛丽叶的父亲是一位落魄的画家,加上双目失明,家里生活愈发拮据,食不果腹,葛丽叶的母亲只好将她送到了画家维梅尔的家中去帮佣。

即使出身贫寒,葛丽叶的菜依旧切得相当漂亮,还扮上精致的摆盘。

所以这一细节也可看出葛丽叶不同于一帮女佣的审美,她对艺术有着极高的追求,所以也为后续她和男主维梅尔间暧昧的感情埋下伏笔。

一个拥有高审美水平的女人总会是吸引别人的目光。

葛丽叶来到了画家的家中,从她进门的第一天,一位年长的女仆就告诉她:不要去打扰那位作画的男人。

于是,她的生活便充斥着各种不绝于耳的呵斥还有永无休止的家务。

而这个看似风平浪静富贵奢侈的富商家庭,实则也暗潮汹涌。

怀孕的妻子嫉妒多疑,掌管家权的岳母苛刻严厉,还有7个孩童的等待抚养,一切的生活开销都靠画家的作品卖钱来维持。

而这个家庭为了维持在外人看来依旧风光的生活,一向清高的男主不得不屈从于低俗的富商,创作着所谓迎合市场主流的作品。

画家偏偏像一个误入凡尘的隐士,他不允许妻子进入自己的画室,不允许任何人去改变他画室里任何东西的位置。

而她的妻子确实也不懂他和他的那些高雅艺术,当葛丽叶去询问女主人需不需要擦画室的窗户时,女主人带着轻蔑地语气说:这种问题你不用来问我,肯定需要擦。

但此时葛丽叶提出一个非常专业的观点:如果擦了窗户会改变窗户的亮度。”

而这番话不仅让女主人一惊,也折射出两夫妻的关系也早已貌合神离。看似华丽奢靡的生活,也早已满目疮痍。

而葛丽叶也被画家的画作惊艳到了,就是那幅《戴珍珠项链的女人》,不仅惟妙惟肖,且色彩的运用也堪称登峰造极。

而画家笔下的世界,唤醒了她内心深处对艺术的追求,她欣赏他的艺术才华和傲然于世的艺术创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画家维梅尔发现葛丽叶对绘画艺术有着和自己相同的审美与向往,这让画家好似找到了知己。

就在他问她:“云是什么颜色?”她回答:“白色的,黄色、灰色和多彩的。”于是他认定她对艺术有天赋,他们之间心灵相通。

自此之后,葛丽叶便成为了维梅尔的助手,她为他调制颜料,他教她如何研磨。

两个人交心让彼此的情意慢慢滋长。

她点燃了他生命中消失殆尽的激情,他创造了她生命中美轮美奂的梦想。

渐渐地,他们之间的情愫不再是简单的主仆、知己关系,俩人之间的爱情也在对艺术拥有更多交流之后慢慢延展开来。

好景不长,画家的妻子发觉不对,于是故意陷害葛丽叶,借着梳子丢了的借口妄图赶走葛丽叶。

维梅尔为了证明葛丽叶的清白,发疯般地找到了那把梳子,而此时他的妻子内心早已凉凉。

她是他的缪斯女神。

维梅尔请求葛丽叶能做他的模特,并让她带上那对象征纯洁的珍珠耳环。

而电影的高潮一幕也随之展开,就是这个充满了隐喻色彩的“穿耳洞”的镜头。

维梅尔右手拿着针,用烤钳刺破耳骨,待血涌后勾上珍珠,在耳垂上开出鲜红的花,他轻轻地为她拭去泪水,手指摩挲着她的唇角。

而那为爱甘愿忍受的疼痛,也暗示着纯真时代的结束。

好像发生过什么,又好像一切都没有。

波光流转间的情意绵绵,呼之欲出的爱欲纠葛就在他为她带上耳环时画上休止符。

指尖划过唇边和脸颊,也成为了他们最后的亲密接触,发乎情止于礼,一切又会到原点。

少女情怀总是诗,却又在千愁万绪中不得不悄然抹去。

而尽管如此,他们早已肉灵合一,他占有了她的灵魂。

而最后,葛丽叶还是被女主人赶出了家门时,他又只能选择躲在画室里一言不发。

影片结尾,她选择与屠夫的儿子结婚生子,从少女变成了女人。

他却始终未能忘记她,在临死前,把那对儿珍珠耳环寄给她。

最后的镜头是原著的那幅画,从耳垂上的珍珠开始,接着镜头渐渐淡出,到嘴唇,鼻子,接着是眼睛。

一个美丽的少女在转身的刹那,欲言又止的姿态下,却最终定格在经典的画布上,成为记忆的永恒。

电影不止借画作故事抨击了当时社会阶层带来的主仆意识导致爱情分离的悲剧,还有批判那个时代对人性欲望的压制。

但不得不提的是该剧的经典之处在于导演将每个镜头都拍得像画一般唯美。

且大段的留白运用更是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没有任何肉欲镜头,却在润物无声中将情字悄然上演。

烛光下画家替少女穿孔,是激情;少女将无果的感情隐藏,是爱情。

她为他隐忍,助其完成作品然后转身离去,让自己的感情最终埋葬在时代的悲剧中。

他为她克制,视她为女神,用神来之笔画出惊世之作,让自己的情感深埋在对她的思念,黯然度过一生。

而电影油画般的质感,大量的长镜头叙事,加上明暗光线地相互切换,电影与画作的交汇已融为一体。

且光线的交互错置也让少女和画家的反差形成对比,在与屠夫儿子相处时她无压力,她是自由率真的,此时的光线是明亮的,画面是亮丽的。

而在与画家相处的过程中,她是紧张的忧虑的,在伦理道德与个人情感中她是压抑的痛苦的挣扎的,光线也变得阴暗起来,画面也渐渐暗了下来。

她是三角关系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而画家则是操控节奏的主导者。

她渺小地活在被他吸引的世界中,最终拥有的是记忆,而他则将这段秘恋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瞬间,存在过也最终逝去了。

就像我们都懂的那个道理,最美的也最是易消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了这部电影,她脱了
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创作背后,隐藏著这样一段不為人知的凄美爱情故事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创作背后,隐藏着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谈谈我眼中原著与电影的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