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气重,如何祛湿?来一期祛湿中成药总结,记得点赞收藏

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气作为中医六大邪气之一,种类多,难辨证,更难根除。困难虽多,办法总有。听我一一教你如何辩证除湿。切断生湿之源。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机体一旦受湿邪所困,往往较难调理,且病程缠绵。比如我们常见的湿疹,反反复复。废话不多说,我们直入主题。

第一暑湿。

天气渐热,暑湿也容易侵犯人体。如暑湿蕴遏,体内热气不得外泄,湿热内郁而常有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心烦、口苦咽干、便秘或腹泻、尿赤黄疸、舌红苔黄等。

对于此类湿气,可参考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第二湿困脾胃。

脾最怕湿,有湿气它就不自在。因此我们说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导致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又进一步加重水湿停滞,恶性循环。

如果一个人经常倦怠乏力、胃口差、饭后腹胀、口腻、舌胖锯齿痕等症状。基本可以判定湿困脾胃。对于湿困脾胃者,不但要补气健脾,还有化湿,可参考参苓白术丸。

第三湿浊中阻。

什么是湿浊中阻呢?就是湿气停留在脾胃,阻滞了气机的运行。脾升胃降,湿邪侵及脾胃,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出现胸闷不畅,不顺气的情况。

对于湿浊中阻,常用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

第四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就是有湿又有热,湿热的人很多,你看一个人脸上爱出油,头发也爱出油,皮肤爱长痘,大便冲不干净,小便黄,胃口也不太好,可能要注意是否是脾胃有热。用于脾胃湿热的中成药如枳实消痞丸。

第五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都属于湿热,但是,是肝胆经出现湿热证。有什么表现呢?主要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口干、小便短赤等。辩证要点,口苦或胁肋胀痛。有些人可能会有私处湿疹瘙痒。对于湿偏重者,可参考用茵陈五苓散;对于热偏重者,参考龙胆泻肝丸。湿热导致的皮肤瘙痒,可参考当归苦参丸。

第六寒湿中阻。

湿气还会和寒气结合,寒湿中阻就是脾胃有湿又有寒。多表现为身体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腹胀满,周身沉重,饮食减少等等。用药参考附子理中丸。

第七痰湿。

湿和脾肺肾密切相关。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之中源,肾为水之下源,这三个脏腑调节水液的能力出了问题,都会造成水液代谢不掉,水湿内停凝聚成痰。痰湿体质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和我们的生活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爱喝啤酒,爱吃肥肉的人群,往往肚子都有赘肉,啤酒肚。有很大一部分人长胖是因为体内有痰湿。用于痰湿证常见的经典中成药是二陈丸。

湿气没那么容易调理,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分享这些中成药仅供参考,用药需要辩证分型。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健康明星计划##养老有道##为健康加酚,为新青年加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气重,如何祛湿?这些中成药辨证用药效果较好
口粘腻吃什么中成药
寒湿、湿热、痰湿来看看你是哪种湿?6种中成药和食谱对应调养1、湿热(脾湿、肝胆湿热)——头昏头晕、大便容易偏稀、或者腹胀拉不出来,体味较大也怕热不爱喝水,口干口苦,易怒易躁、舌根部发黄,面色发黄...
俗话说“寒从脚起,湿从下入”,湿困脾胃太伤身,注意这几点,有效防寒湿
痰湿质吃什么
寒湿困脾吃什么中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