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的思维方式

     这阵总体心情还可以,写一篇一直想写的文章,也是这一阵重翻毛选的小得总结。学毛到底在今天有什么用处?我的意见,要想毛为今用,不仅仅是要熟知他的那些有名的结论,最核心的应该是要理解透他形成这套结论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这次重翻,我内心有登堂入室之感,现在分享出来。为了说清楚,打算分二篇阐述,第一篇总结清楚他的思维方法,第二篇,将其应用在股市做为具体阐释。

     现在来总结他的思维模式。我认为大体可以总结为几个思维:

               一、就是“天地人思维”。也可以叫“全时空人思维” 。

    所谓天地人全时空思维,是其战略思维的深入。天是指天时或事物的全过程,地是指全空间。人是指参与各方。我之前在《教员的本质》这篇文章里总结过,教员是伟大的战略家,这文章其实已经得窥门径。我在里面总结过战略的核心要义是首先要在逻辑上是必胜的。而要想做到在逻辑上必胜,必须对逻辑全链条,也即包括事情发展的空间即全域(地)和时间即全过程(天)全参与方(人)及全有非常清晰的把握。这就是我说的全时空人思维。这是战略思维的深入和具体化。光说战略思维还是有点玄,一旦你把战略具体到时,空、人这三点上,战略的意义立刻就很清晰:事物发展变化就像在一个密闭空间里运行的物体或粒子,你只有把这个空间照亮,各个受力情况摸清楚,才能清晰预判其运行轨迹。我们来举几个教员文章里的例子。

1、全参与方思维(人)

       毛选的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针对的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陈那时鉴于中共的弱小,选择放弃自己的独立性依附于国民党。教员对此极不以为然,并与陈发生多次冲突。他为此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里开篇的一句名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根据中国社会所有人的经济地位,将人分成“地主与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如此分类的好处,是没有人遗漏在外,这就是我说的”全参与方“思维。通过对各阶层的经济情况和心理的细致分析,得出了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伟大的结论。你去看那篇文章,对各方情况心理分析简单明了,非常的清晰。节选其中分析小资产阶级的例子,为什么举小资产阶级呢,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人按他的分类都属于这个阶层,你看他分析你的心理分析的对不对:

    小资产阶级。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比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⑻总不让他们发财,而且因为近年以来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叫“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

    “咳,又亏了”

, 这句话我常常在群里也听到。很形象清晰,对不对。就是这样对全参与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终得出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的结论。无可辩驳。而陈独秀在做什么呢?他在做的不正是想借助于革命的敌人吗?这不是与虎谋皮吗?其失败不是完全可以预料得到的了吗?果然,二年以后,蒋汪开始清党,数万党员被屠戮一尽。陈独秀这么优秀的人,党的创始人,就败在这里。他没有这个全人思维,更没有全时空人的思维。其实我们现在看来,毛的这个分析似乎并不怎么惊天动地,就简简单单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但就这么个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起眼的分析,如果变成中共当时的认识,能避免数万优秀人才的性命!有没有这个全时空人思维,差距就是这么的云泥之别!核心就是你只有分析清楚了这个时空人的各方面,你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去选择。不然必然避免不了瞎子摸象,随风摇摆,左支右绌的命运。也正是这个全人思维,让毛清晰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主要是失地农民才是革命可以真正依靠的力量。对参与方的精准分析,是这个全人思维的核心所在。再举个例子来看教员对参与方的精彩分析把握的例子。具体是在他一篇不是太有名的文章里,但在我看来,其实是他两篇最伟大光辉文献《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先声和准备的一篇极好的文章,就是《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里面对参与方的敌人日本有精彩分析:

      日本帝国主义有两个基本的弱点,即是兵力不足和异国作战。并且因其对中国力量的估计不足和日本军阀的内部矛盾,产生了许多指挥的错误,例如逐渐增加兵力,缺乏战略的协同,某种时期没有主攻方向,某些作战失去时机和有包围无歼灭等等,可以说是他的第三个弱点....主要的条件就是抓住上述敌人的三个弱点。欺他兵力不足(从整个战争看来),游击队就可以放手争取广大的活动地区;欺他是异民族,且执行极端的野蛮政策,游击队就可以放手争取千百万人民的拥护;欺他指挥笨拙,游击队就可以放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日本在后面的七年侵华战争中,这几个弱点暴露无疑,中共正是紧紧抓住日本人的这几个弱点,顽强地在敌后生存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关于日本的分析,国军方面的李宗仁和他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比如教员说的日本失误中的逐次增加兵力,李宗仁认为,日本正确的战略是应该趁欧洲多事之秋列强无暇东顾之秋,既已发动,就应该动员全国,首批即派遣三十个师团同时分途进攻,用闪电战以主力沿平汉、津浦二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占领兰州,切断中苏交通,并与沿陇海路西进部夹攻陕西,占领西安,威胁成都。同时利用海道同时沿长江珠江沿线进攻,与南下两路主力响应。使西南各省军队不能调到长江流域作战,则占领淞沪南京武汉长沙无异探囊取物。然后右路越秦岭占据成都,中路上宜昌占重庆,左路经广西入贵阳,一举将中国切割肢解,到那时,中国只有俯首听命。然而日军却是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入中国,李宗仁形容就像把酱油滴入水中,直到把一瓶酱油滴完,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已。

2、全域思维(地)

     其实李宗仁说的这个侵华方略,就是全域或者全空间思维。日本人眼光短浅,胸襟狭隘,以远强于当年满清的力量,却没有办成满清未费多少力就做到的事,很根本的一点,就是没有这种全域的眼界。而教员不仅仅有国内全域的眼界,还有全世界全域的眼界。在国际上绝不两线作战。抗战时面对日本时努力争取美苏的支持,内战时努力争取苏联的支持,建国后一边倒得到苏联的支持,和苏联翻脸后又努力争取美国的支持。这就是全域思维。而日本呢,既和苏联翻脸又同时和美国翻脸,怎么可能赢?这种全域的思维,在他的文章中屡屡展现。比如“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要在辽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比如'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比如辽沈战役时坚持先打锦州,都是全域或全局思维的体现。

3、全过程思维(天)

      这一点相当于我们在三维空间里加了时间轴变成四维空间,其实特别重要。关于这一部分最经典的论述体现在《矛盾论》这篇文章里: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方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应用这个原理最精彩的是在《论持久战》里。将抗日战争分解为战略退却,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将事物发展的过程按照客观情形分阶段,找到其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事物的发展规律再相应地去解决。这就是全过程思维。反观其对手日本和蒋,完全没有这样的全过程思维,只是随机应变,随波逐流被地地应对。完全没有事先的整体谋划。其结果是天差地别的。

                                二、辩证思维

这一点很重要。教员的文章和论述充满了辩证法。有了辩证法,才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最经典的论述也是在论持久战中即所谓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其辩证思维保证了具体行动的灵活性和主动性。避免呆板和被动。

                                三、本质思维

教员论事,总是从根本处着手,看着平常,实则是本质所在。最经典的,是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里,提出的战争的基本问题: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这其实是常识对不对?但你看博古李德指挥的反围剿,蒋指挥的淞沪会战,都是败在了这个地方。都违背了这个尽可能保存自己力量的基本原则 。这一点,对我投资上启发极大。这点后面讲应用再讲。这方面他的文章中处处皆有,就不细说了。

我们现在读教员的文章,很多时候都觉得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那是我们是事后。而他是在局中,在当时。而从当时各参与方的表现来看,或迷于此,或惘于彼,只有他有这样俯视天地人三才的上帝视角,最终天下是他的,一点也不侥幸。我们作为后人,应学到他的这几个思维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割大宗师 毛泽东
十大战术里的进攻和退却因素
我最近悟到一个,超级厉害的东西!
农村包围城市,今天依然适用
为什么说毛主席的战略思想高度千百年难遇?
教员说,一定要用思维去把握本质,把复杂事情简单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