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立法让840万市民“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第24条在原有支出上再增加1.2个亿,再紧不能紧百姓”……12月27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十九次会议对《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三审,审议通过的《条例》以立法形式将南京现有的成功做法以及对养老服务的可行性探索固定下来,真正实现让840万南京市民“老有所依、安度晚年”,为全国养老服务发展作出南京贡献。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姚正陆的话说,“这是最有温度的立法,也是最具人情味的立法。”

漫画 张翠莲

亮点一
创新设立 喘息服务、时间银行

长期照护家中的失智、失能老人,怎样让这些老人的子女也喘口气?《条例》创新“喘息服务”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居家重度失能老人免费提供一定时间照护服务,让长期照料老人的亲属得以喘息、疏解压力、减轻照顾负担。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专门出台文件,按每天150元标准,每年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15天的免费照护,截至目前,全市已累积为两千多名居家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属提供喘息服务。

资料图: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吴俊 摄

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即“时间银行”同样是本次立法的一项创新之举。据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连勇介绍,志愿者或者其直系亲属进入老龄后,可以将志愿者预存的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兑换同等市场的养老服务,市民政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务数据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信息管理平台,发布服务对象需求、预存和转移志愿者服务时间、评价志愿服务等。“这是一条指引性规定,如果理解成简单的等价交换,就降低了条款的价值”。

亮点二
第24条 再增1.2亿支出

“再紧不能紧百姓!”钟连勇表示,“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期盼,《条例》充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真正接地气、惠民生,“要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政策的红利、实实在在享受到立法的成果。”记者了解到,《条例》第24条从免费体检、意外伤害保险、高龄津贴、生活照料服务等方面新增1.2亿支出。

此外,该条款明确,属于政府养老扶助对象的老年人,半失能的每户每月享受不少于36小时,失智、失能的每户每月享受不少于48小时免费生活照料服务。“原有政策是分别补助400块、700块,还提出逐步提高补贴标准,但这个概况不够刚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也不能完全用金钱量化。”姚正陆说,该条款也是本次立法中最受关注、最多争议所在。

亮点三

居家、社区养老 把养老院“搬”进家

《条例》第20条指出,推动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层面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同时,第27条指出,鼓励养老服务组织按照养老机构服务内容和标准,在失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中,设置家庭照护床位,安装必要的呼叫应答、信息传输和服务监控等设备,提供全天二十四小时规范化、专业化养老服务。

资料图:视觉江苏  朱吉鹏  摄

钟连勇告诉记者,家庭照护床位兼具居家养老“人本关怀”和养老机构“专业服务”等特点,突破二者缺陷与不足,既有效解决城区养老床位供给瓶颈问题,降低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成本,也满足了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把养老院‘搬’进家,南京是全国首创”。

亮点四
80岁以上老人看病将有绿色通道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严重,老年人成为就医的高频人群,但是,互联网挂号、智能自助挂号机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十分困难,甚至有的老年人在实际就医中常常因为挂号反复跑好几趟。

根据《条例》第41条规定,南京市医疗机构应当开通预约就诊、转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康复管理、卫生保健等服务。其中,三甲医院应当设置专门窗口或者优先窗口,为八十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 

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 周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傻傻拎不清?看这里,一文搞懂“养老服务设施”的相关概念~
破解大城市养老难的“南京样板 ”(续)
南京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养老“江苏模式”:建成7200张家庭养老床位 建立失能人员照护险制度
如何让失能老人安度晚年
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及老服中心的区别 [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