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病.黄病


第13节  湿病VS黄病(桂林本5-24条)

 

那如果是这个湿气是堆在你的皮肤底下的肉里面的话呢,他说会发为黄肿,这里要提一下哦,我们阳明病里头,讲到的这个黄疸病,一整串,其实都是湿病,对不对,只是它是湿热在消化轴造成的,所以湿病有一路啊,也可以说是黄疸类的。

 

我们先跳开了来看5之24条,5之24条。他说“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这个比较是讲说一个常年有湿病的患者,当然他有两个路数的可能性,一个是全身发疼发热,这是指关节炎的症状。

 

那另外就是“身色如熏黄”,这个熏黄有一点点难面对,因为如果是阳明病的那个纯粹的茵陈蒿证的黄,通常是橘黄,就是比较鲜艳的,那这里他说长期的湿病的患者哦,是黑黑的那种黄,就是暗沉暗沉的那种黄。

 

那这个暗沉暗沉的黄到底要怎么治呢,当然光是我们阳明病在治黄就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层次了,对不对,纯粹是溶血型的有麻黄连翘赤小豆嘛对不对,然后关系到胆汁的,然后有茵陈啊,什么的。

 

那历代在看待这一条的时候呢,是分成两路,就是呢,一路是把他当做是阳明病黄疸来治,那一路是把他当做是虚劳黑疸来治,那这个两路其实是有交汇点的,就是历代的医家说,如果是一个湿病的患者发黄的话,当然,最好是有主证可以抓啦,抓了吃哪个汤证那一定会有效。

 

但是如果这个人就是只是这样子暗暗的,皮肤比较偏黄一点,你知道这个人就是湿病,那么,历代比如说一开始会比较想说,要不要用这个茵陈蒿汤啦,但是如果这个人体质比较偏虚寒一点,茵陈蒿汤也不好用,那就茵陈五苓散吧,发现也不好用,那就退成什么,茵陈加白术附子汤。

 

那茵陈术附汤用了,发现好像还是没有跟这个人体质很对上,那后来,说是用什么有用啊,是归脾汤加大量熟地黄有用,那这到底是什么,因为归脾汤加大量熟地黄就变成去补肾去啦,那这是用茵陈剂的这个使用经验会开始慢慢偏到补肾药。

 

那另外还有一些医家就提出,这种东西一开始就应该当作是女劳疸那种黄来治,同样是用去湿药,但是用女劳系的去湿药,于是呢,就有人就提出来说,这一条千金方有一条一模一样的症状啊,那千金方用什么,千金方用的是矾石滑石散。

 

就是不是硝石矾石散,是矾石滑石散,那吃法跟硝石矾石散一样,也是一瓢哦,然后呢,用这个大麦粥来吃,只是因为你矾石加滑石就比芒硝要温和了嘛,对不对,所以就这么吃着,那也可以退这个发黑的这个湿气,所以大概是有这两路的思考。

 

 

第14节  麻黄茯苓汤VS湿气留于肌肉

 

那这一条我们知道的话,我们在回去看这个“留于肌肉,发为黄肿哦,宜麻黄茯苓汤”,那麻黄茯苓汤的主结构呢,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蛮类似的,但是呢,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我们一般是治疗血分有湿热,对不对,溶血型黄疸啦,或者是荨麻疹啦,对不对,就是跟血分比较有关系的。

 

而这个地方呢,麻黄茯苓汤呢,比较是跟肌肉有关系。那么肌肉就是比较脾胃属土那一路,跟血分微微有一点不一样,所以这个邪气呢,既然是钻到肉里头了哦,有到肌肉那么深,我们说肌肉本身就是气血混和成的东西,所以阳明区块叫做多气多血之腑,所以你要发出来,还是得用麻黄那么厉害的药才能从肌肉里面发出来,而且麻黄一旦跟白术一起用的话,其实发的是很温和的哦。

 

那么茯苓的话,脾胃有湿的话,血分有湿茯苓还是有一点用的,而白术,那当然是基本盘,这个肌肉里面的湿用白术没有问题,防己我们可能下个礼拜在来谈,防己这个药也是很强的抽湿药,从某个角度来讲,跟木通有点像,只是木通这个药呢,抽湿的时候是抽掉湿热为主,而防己的话呢,除了抽湿还可以抽寒。

 

可是你说防己能够抽掉寒,它本身是热药吗?并不是,防己是寒药,它是能够抽寒的寒药,那么血分里头的湿气,张仲景固定就是用赤小豆的,用红豆的,这也没有问题。这个方剂结构要看得比较清楚,可能我们下个礼拜谈防己这个药再来,哦,下个礼拜放假,下下个礼拜谈防己这味药的时候,比较有点意义。

 

但是这个这个汤证的主证呢,我想同学不晓得有没有过这样的观察到,可能不是你自己,就是因为我们台湾是湿气很重的地方嘛,有些小孩子就从小受了湿气入了肌肉,这个小孩在长大的过程,你会发现这个小孩是又黄又胖,就是这种黄胖的小孩子哦,偶尔你会看得到的,就是这个小孩子比其他小孩子肥,而且皮肤是发黄的。

 

那这种时候就是要用这个汤,那另外它有一个姐妹方是防己黄芪汤,那防己黄芪汤是水毒胖,所以呢,防己黄芪汤的胖是又苍白又发灰,然后人又有腐臭味,那就用防己黄芪汤,但是黄胖证这边有一个方,那我觉得我们台湾至少是有黄胖证的患者的,所以这个方子要把握一下。

 

那么,接下来呢,两个他就没有说要用什么方了,因为他说如果钻在经络里面呢,湿跟热混在一起的话。可能会发成什么地方的脓疮发炎之类的东西,那这样子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了哦,那一旦长成脓包了,那你就另外治脓拉,治发炎变成另外一路了。

 

那么他说如果这个人一向脾胃呢就是比较虚冷的,那湿气在那边呆久了呢,湿邪,好像我们就觉得像是云雾一样的东西称之为湿气,对不对,但你湿气一直堆积了,最后还凝结成水啊,那他说也可能这个湿气堆久了哦,又凝回死水,变成痰饮病了,那他说与燥相搏,则发为痰饮哦。

 

这个与燥相搏这个说法是,不太确定是什么,可能是它跟这个人体里面比较干燥的部分,哪里有湿,哪里又太干哦,产生一些乱七八糟的这个供需不良的问题吧。他说,总而言之,发成痰饮之后呢,那就变成饮家了哦,就是如果一个人是长期的痰饮的病号的话,就照痰饮治了,那这样湿气进来身体后,有各种可能性,张仲景就大概介绍一下。

 

 

第15节  湿痹(类风湿)VS利小便(桂林本5-23条)

 

【5.23】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那么至于说,金匮跟宋本《伤寒论》讲的湿病,是从我们桂林本的5之23条开始的,那这个湿病呢就是我们比较说的,俗称的风湿哦,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这种湿病,那我们也看一下他怎么陈述。


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一开始太阳病的时候人都会有这个关节疼痛的感觉嘛,桂枝汤啊麻黄汤啊青龙汤啊都可能,而“脉沉而细”,也就是好像呢,他的脉象来讲,又有一些类似少阴病的调子,的确啦。

 

我们经方在治湿病的时候,用药的幅度就是太阳挂到少阴的这些药,然后呢,“此名湿痹”,那这个湿之外还有痹,就是这里那里有在那边痛的状态了,那他说一个有这种风湿病的人是怎么样呢,是“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就是他说风湿病的患者,都是你会看到他的这个中焦哦,抽水的机能已经很差了,所以总是尿尿的量不多,可是大便好像又水太多,就是总是有这样的感觉,那从这个地方呢,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件事,就是你要治这个人的湿病,你要让他能够把这个大便抽干一点,然后让他小便顺一点,就是小便的机能关系到这个人在体质上是不是可以借助他身体的力量把这个湿气抽出来。

 

这样的一种治则,就是治湿要利小便的治则呢,是张仲景在这个地方呢,有提出来那后代医家也都认同这个用药方法,我们说呢,治这个湿病啊,像太阴的药白术干姜什么啦,少阴的药附子,太阳的药桂枝麻黄拉,就是这样,好几个层次的药全部都要在湿病里面会合。

 

那我们又晓得,其实麻黄遇到白术会有一些药性的转变,术遇到附子又会有一点不一样,那麻黄跟桂枝这两个药呢,又是有的时候用麻黄比较对,有的时候用桂枝比较对,哦,这个我们说桂枝比较补阳虚一点,麻黄比较破阴实一点。

 

那也有人把它去对到现代的病名,说是风湿性关节炎比较用麻黄好一点,类风湿关节炎用桂枝比较有效,就是之类之类的对应,但是对应没有什么很绝对的准确,因为张仲景主证框这个观点哦,本来就不是对应西医的病名的。

 

但是这些种种不同的论点,都是大家各自的一种试图去逼近一个真相啦,就是治湿病的时候我们怎么去用药,怎么来做出不同的结构,打不同层次哦,我想这个篇章要是读起来会比较好玩,就我们台湾人来讲,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湿病的,那我们就休息一个礼拜哦,下星期再来看湿病的主要方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悬解》湿痹——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悬解》湿病——麻黄加术汤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4
仲景方术之湿病脉证并治篇
湿病的治法(四)
风湿痹历节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