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腔梗、缺血灶、脑白质变性......到底有何区别?

什么是腔梗?

腔梗又名“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之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的软化病。

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为多见,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晕眩晕等情况,主要还要通过CT和MRI进行检查。

一点:很小的一个点

腔梗在CT的影像上就是很小的一点,说明是很小的血管。

二小:部位小、症状小

正是因为腔梗的部位很小,它引起的症状也很小,所以大家不必过度担心。

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腔梗是小血管的堵塞,堵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 管道本身质量下降(高血压,血管弹性变差);

2. 管道“垃圾”(高血脂,管道内有“垃圾”堵塞);

3.管道水流变缓(高血糖,水流黏稠偏慢)。

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需要区分是症状性的还是无症状性的,症状性的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按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二级预防指南进行;无症状性的腔隙性脑梗死按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进行。

腔梗影像学表现

腔梗,在急性期和非急性期磁共振上也有不同的表现。

腔梗急性期在DWI序列上表现为典型的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不一定很清楚,对应的ADC序列呈低信号。基底节区、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脑干等区域多见。记住,单有DWI高信号而无对应ADC低信号,是不能诊断为急性梗死的哦。

非急性期腔梗多表现为小的软化灶,这在flair序列上最为典型。一般为病灶低信号伴周边胶质增生,T2上为灶内高信号影(脑脊液信号),T1上为低信号,同时DWI上信号降低。

什么 是脑白质变性?


脑白质变性的学名称为“脑白质疏松症”,是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CT上的弥漫性低密度带或MRI T2加权像上的弥漫性高信号区。根据分布不同主要将其分为脑室旁白质变性和深部白质变性(图像表现及分级如下图)


脑白质疏松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脱髓鞘、水肿、缺血、缺氧和微梗死引起的白质异常改变。其中年龄与脑白质疏松关系最为密切。平均每增长10岁,脑白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增高2.4倍。高血压也是脑白质疏松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中,舒张压每升高1mmHg,脑白质疏松等级增高的风险增加10%左右。此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功不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和维生素D缺乏等也是脑白质疏松形成及进展常见的危险因素。

因为普通的CT很难将它们区分清楚或完全显示出来,我们基本都用磁共振来对其进行鉴别。

脑白质病影像学表现

脑白质病变历史上叫法不一,白质疏松(影像学概念),白质高信号(纯粹影像术语),非特异性脱髓鞘病变(与多发性硬化脱髓鞘不同),缺血缺氧性改变等。

影像上flair序列显示最为明显,呈典型的高信号。在侧脑室周围和深部白质最为多见。根据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几个等级。

下表列出了一般情况下,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区别。


至于脑白质病变的治疗,根据现有的证据,国际公认脑白质病变的治疗应该按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进行。

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有什么联系?


我们先看一个病例:


在第一排中,黄色箭头所指的右侧侧脑室旁的病灶,按照标准应该可以诊断为脑白质病变,没有问题吧:

下面一列中,红色箭头所示桥脑的病灶,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也没有任何问题吧。

然而事实上呢:


可以看到,在一年前,这两个都是急性脑梗死。只不过一个后来形成了空腔,而另一个变成了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这也就提示我们,很多情况下,我们还要参考既往的影像学表现,详细问病史,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此外,少部分小的急性脑梗死病灶,在后期甚至可以完全从影像学上消失。而很多情况,影像科医生在书写报告时,不可能有既往的资料参考,而提示的影像学结论多是依据此刻的影像学所示。所以我们要客观的对待影像报告结果。

血管周围间隙( V-R间隙)

血管周围间隙( perivascular spaces,PVS) , 又名V-R间隙( virchow- robin spaces , VRS ) VRS与软脑膜下腔相连,是由软脑膜伴行穿通动脉和流出静脉进出脑实质延续而成。是正常解剖结构,外被神经胶质界膜,内为血管外层,从而将血管与周围脑组织分隔开来。其内充满组织间液,而非脑脊液,具有一定的生理和免疫调节功能。目前的共识是直径<2mm的VRS属正常解剖结构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包括健康人。VRS直径> 2 mm被称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 )。有观点将其按大小分为3级: 级:直径在2 mm以下,Ⅱ级:直径在2~3mm之间,级:直径超过3mm。

血管周围间隙( V-R间隙)影像学表现

CT:呈低密度。

T1WI、T2WI、FLAIR序列:与脑脊液信号相同(长T1长信号, FLAIR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无强化;DWI :无弥散受限。

小结

脑白质疏松(LA):小动脉病变导致的白质纤维脱髓鞘;T2-FLAIR呈较高信号,DWI无弥散受限;常两侧对称,脑室周围明显。

腔隙性脑梗死(LACI):颅内小动脉及穿支动脉狭窄或痉挛;T2-FLAIR呈高信号;DWI急性期弥散受限;基底节、脑干及丘脑多见。

非急性期腔梗病灶无论有多小,flair上中间都应该有低信号影;脑白质病变无论范围有多大,一般也为高低不等的高信号影,除非和腔梗同时存在。

综合整理:Arzt
编辑:Arzt
仅供学习交流!

Arzt@梅斯医学(微信号:Arzt-b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像笔记】厘清“腔隙性梗塞”等几个概念及规范化报告书写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徐运教授:脑小血管病诊断和治疗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二)
磁共振表现为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损害4例并文献复习
【指南共识】脑小血管病的六种分型和五种影像学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