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故事多16
【远】
远本义为遥远,距离长。如:远方、边远、偏远、遥远、高远
引申为时间的久远,意义的深远,关系的疏远,志向的高远,地理的边远等。如:远古、远祖、久远。
还可指多,差距大。又用作动词,指离开、远离,再引申有违背等意义。
成语: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
成语: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目光远大。
古诗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古诗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有】
古人写“有”,一个人用右手抓住一块肉,在古人看来,很可能是有了肉就有了一切。“有”是个会意字。
“有”的本义就是持有、拥有。“以手持肉”就叫作“有”。
后来词义扩大了,不管有什么东西都是“有”,与“无”是相对的。
从以手持肉的本义引申为五谷丰收。如《诗经·鲁颂·有驵》:“自今以始,岁其有。”意思是说从今开始享太平,年年都有好收成。
“有”字的本义又可引申指占据的意思。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意思是: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经三代,国家强势,人民附归于他,有才能的人都能为之所用,这样的人可以作为援助者而不能对其有所图谋。
“有”又引申指存在。如《论语》中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还可作“友”的假借字。如《左传·昭公三十年》:“是不有寡君也。”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没有寡君,而是对寡君不友好。
古人常常把“有”字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表的数字的概念,相当于“又”,如“三十有六”,等于说“三十又六”,也就是“三十六”的意思。“犬子今年一十有二”,意思是:我的儿子今年十二岁了。
成语: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次序,一点也不混乱。
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色】
其本义表示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如颜色、色彩。
引申义有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如:面色,色喜,色笑,色沮,色变振恐,色庄,色智,喜形于色。
颜色。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风景,景观。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古诗词:《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近】
本义为不远、附近,如:邻近、近宅、近火先焦。“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
引申指靠近、接近、近似、或时间上临近、时间短,或亲近、关系密切等。
成语:远水救不得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俗语:近水楼台先得月。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朱砂,红色的颜料。赤:红色。靠近朱砂易染成红色,靠近墨汁就会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俗语: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指要找的人或物就在眼前而没有发现。
【听】
听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左边是一个人耳朵,右边是一个“口”,表示一人用口说,一人用耳听。
听的本义就是用耳朵感受声音。如《荀子·劝学》:“耳不能两听而聪。”意思是说:耳朵不能同时听两个方面而都听得很清楚。又如“听音乐”、“听故事”、“倾听”、“听而不闻”。
“听”由聆听之意可以引申为听从、接受的意思,如“听话”、“听候差遣”、“言听计从”等。
“听”,也有任凭、随便的意思,如“听凭发落”、“听之任之”等。
“听”,又有治理、判断的意思,如“听证会”。
另外,“听”字也可作量词使用,如:“一听茶叶”、“一听罐头”等。
【无】
“无”古字形,像人拿着舞具起舞的样子,是“舞”的初文。“无”后假借表示没有。如:无能、无病呻吟、无独有偶。宋·陆游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声】
本义指敲击悬磬发出的声音,后泛指各种声音。如:声响、声音、风声、鸦雀无声。
引申为发声、宣布。如:声扬、声张、声明、声东击西。
“声"可以被人听见,由这个特征引申表示人的名气、名誉等。人一旦出名之后,就会远近闻名,于是就有了“声誉”“声望”等说法。
由声音引申指汉语语音学中的术语:如声母、声调、声旁。
成语: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明末顾宪成题于东林书院,教育人读书与关心国家事都很重要。
【去】
古人写去,下面一个山洞,上面是一个大踏步走路的人。它们合起来,就表示一个人离开山洞到另一个地方去。
“去”字是一个会意字,“去”的本义就是离开。如:来去匆匆、拂袖而去、一怒而去。《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阳虎去齐走赵。”意思是说:阳虎离开了齐国,跑到赵国去了。《国语·越语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意为:夫差同越国议和后,就离开了越国。
引申指去掉、除去。如:去病、去寒、去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意为:“任用贤才不要动摇,除掉邪恶不要迟疑。”柳宗元《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意思是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离去就是使他(它)与某处保持距离。因此,古人就用“去”表示距离的意思。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意思是:山峰相连,与天相距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我们把今年的前一年称为“去年”,这里的“去”是过去的意思。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里的“去年”就是过去了的一年。
现代汉语中该意义跟“去”的本义正好相反。如“我去成都”,是我到成都去的意思,而绝不是我离开成都。
【还】
还:huán 。本义: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如:还乡、还俗、衣锦还乡、返老还童。
引申指“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还手、还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引申指“偿付”。如:归还、偿还、还本、原物奉还。
还:hái。引申指“依然,仍然”。如:这本书还没有看完。
引申指“更加”。如:今天比昨天还冷。
【来】
古人写“来”,就是一株麦子,上面是沉甸甸的麦穗,中间有弯弯的叶子,下面是细细的麦根。
“来”字,本义是小麦,后来本义消失,被借用为来往的“来”。
由“来”字的本义可以引申为招来之义。如《论语·季氏》中有一句“修文德以来之”,意思是说,修缮自己的文德使远方的人归附自己。
还可引申出产生、开始、发生之义,如“来路”、“来历”、“来由”、“来龙去脉”等。
另外,“来”还可以当语气词讲,如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辞》中“归去来”的“来”是个虚词,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还有杜甫的《发刘郎浦》中有一句:“白发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这其中的“来”字也是“啊”的意思。
【多】
古人写多,像两块叠起来的肉,叠起来肉就多了。
“多”字的本义——数量多,引申为超出的,不必要的。如:多次、多许。
成语:能者多劳。能力强的人多劳累一些。
成语: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
成语: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本领。
古诗词:《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少】
古人写“少”,是在“小”字三个点的基础上,加一个点,表示不多。
其本义是数量小。读shǎo表示数量少,与“多”相对;
shào指年纪轻,与“老”相对。
成语:积少成多。积:聚集,积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会由少变多。多用于知识、学问、财富等方面。也作“聚少成多”。
成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壮:年轻力壮。老大:年岁大了。徒:白白地。年轻时不努力发奋,上了年纪一事无成,就只有白白地悲伤,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黄】
古人写黄,像佩璜之形。上为系,中间是双璜并联状的饰物,下为垂穗。“黄”是个象形字。
“黄”的本义是指一种佩玉,后来假借用来指像葵花或金子那样的颜色。如“黄豆”“黄花”“黄金”“蛋黄”
“黄口”一词多指“雏鸟”,因为幼鸟的口角都是黄色的。也指儿童。“古之伐国,不杀黄口。”小女孩年幼时头发是黄的,称为“黄毛丫头”。
植物由绿变黄,表示枯萎了,叶子落地了,死亡了,所以事情办不成,也称“黄”,如:“这事儿黄了”。
成语:“黄粱一梦”。唐人小说《枕中记》:青年卢生旅途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洞宾吕翁便从行李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饭(黄色的小米饭),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儿。不想一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还当了十年宰相,后来又受封为燕国公。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这时,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黄粱饭还没有熟。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
【牛】
古人写“牛”,像正面看的牛头形,两边向上竖起的是弯曲的牛角。
“牛”的本义为家畜之一的牛。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意思是:君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着牛从堂下过。《诗经·国风·王风》:“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意思是:太阳已经落山了,羊和牛也从山上下来了。
由牛的秉性而引申出很多现代意义。如“牛气”、“牛脾气”、“牛性”、“牛劲”、“犟牛”等词。
如果实际本领没有说的那么高,就变成“吹牛”了。
去西班牙看斗牛吧。斗牛是西班牙最具特色的体育运动。《爱花的牛》
古诗词:村晚(南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成语:庖(páo)丁解牛。战国时候,有一个姓丁的厨师,在为文惠君宰杀并分割一头牛的过程中,刀根本不碰牛骨头,让人拍手称绝。丁厨师告诉文惠君,他刚开始宰杀分解牛时,眼中就是一头牛,而经过十九年宰杀数千头牛之后,如今眼睛里“未尝见全牛”,刀锋却在骨隙之间游刃有余。后来人们用“庖丁解牛”这个成语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运用自如,做事得心应手。
在古时候,牛还是重要的祭祀用品。有个词叫“牺牲”,指为了崇高目标献出宝贵生命,它最初指为了祭祀而宰杀的动物。。古人祭祀祖先要宰杀家畜,最隆重的祭祀被称为“太牢”。为什么叫太牢呢?因为用于祭祀的牲畜,都要圈养在一起,“牢”最初指圈养牲畜的地方,所以叫“太牢”。太牢用三种牲畜来祭祀——牛、羊、猪。缺了牛,光用羊和猪的祭祀,在隆重程度上低了一级,被称为“少牢”。根据古代的礼仪法度,天子祭祀的规格是太牢,诸侯的规格是少牢。
《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意思是诸侯不能随随便便杀牛。秦朝时甚至有专项法令规定,杀牛入罪。
知识拓展: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谓“六畜”,指的是马、牛、羊、鸡、犬(狗)、豕(猪)。
成语:多如牛毛,形容事物特别多,简直像牛毛一样。在《西游记》的故事里,尽管孙悟空拔一把毛,就能变出千千万万个小猴子,但是我们从来不说“多如猴毛”,只说“多如牛毛”。
【只】
“只”和“双”的繁体字分别是“隻”和“雙”。“隻”上面是个短尾鸟。“隹”,下面是“又”,在汉字里,“又”与手有关。只原本就是一只鸟的意思。后引申为量词,不限于鸟。
【猫】
猫,古人也叫狸奴,衔蝉。
照猫画虎:照着猫画虎。比喻只从形式上模仿,实际上并不理解。
【边】
本义: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如:边缘、边沿。
引申指“国家或地区交界处”。如: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
引申指“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如:等边三角形。
引申指“旁侧,近旁”。如:身边、边锋。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指要找的人或物就在眼前而没有发现。
【鸭】
成语:鸡对鸭讲。鸡和鸭讲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非共同语言,无法沟通。
成语:赶鸭子上架。比喻迫使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
【苹】
鸣野食苹。比喻诚心待人,同甘共苦。出自《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群鹿儿呦呦鸣叫,在原野吃着艾蒿。
【果】
一棵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大果子,古人写果就像一幅画。
本义即果实,后引申为使内部充实,使变成圆球形、事物发展的结局、善于决断的、有结局的。如:果断、结果、战果、效果、成果等。
当它被用来表现军事阶级的时候,显然是鼓励人以个人最终的结局来对赌国家的荣誉——《左传》所谓“杀敌为果,致果为毅”,而唐代的“果毅都尉”“果毅校尉”就是这么来的。
成语: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成语: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讲信用;做事一定有成效。
【杏】
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育界。
杏花春雨:杏花开时便意味着春天的伊始,“春雨”更是不言而喻,春雨过后万物复苏,进入春季。
【桃】
“桃”是形声字,左边是“木”,表示这个字跟树木有关系,右边是“兆”,形成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桃”的本义指一种叫“桃树”的树木,也指桃树结的果实——桃子,引申为像桃子一样的东西。
成语:桃李遍天下。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成语:李代桃僵。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去死。原比喻兄弟相助相爱。后转用来表示顶替或代人受过。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成语:投桃报李。《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送来桃子,拿李子回赠,表示友好的赠答来往。



!!

  

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 

春天来了祝福您幸福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错成语100例[二]
“半”和“沈”字溯源
心广体胖
为什么古人都说“放肆”,而不说“放叁”、“放伍”?
字理析解部分构字
细说汉字:夫唱妇随——说“妇”(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