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陈式太极拳

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位于河南温县城东的青峰岭上,全村500多户人家大部分都姓陈。从《陈世家谱》上看,陈家沟的陈氏一族最早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从山西泽州郡(今晋城)移民过来的。来到温县以后最初落脚的地方还不是这里,而是温县北冷乡的陈卜村。陈卜是当时他们这支移民队伍领头的,于是就用他的名字做了村名。后来陈卜他们觉得哪里地势低洼,而且都是盐碱地,没住几年便搬到了今天陈家沟所在的青峰岭上。那时也不叫陈家沟,叫常阳村。陈卜他们搬来以后,发现附近常有土匪骚扰,于是练过祖拳的陈卜就带着本族子弟和村中少壮百十号人把土匪的老窝给端了,这一下子出了名。到后来,常阳村姓陈的越来越多,声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村里确有一条沟,日子久了便把这常阳村叫成陈家沟了。

虽说陈卜被陈氏家族奉为一世族,但他并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明万历年间的陈王廷——陈卜的九世孙,他才是太极拳的始祖。

  《陈世家谱》中记载,陈王廷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文武双全;说他长得一表人才,蓄有美髯,平常爱骑一匹枣红马,惯使一把春秋大刀,江湖人称“二关公”,武林中享有盛名。陈王廷年轻时踌躇满志,考过武举,入过乡学,只是时运不济,到底没有弄到个一官半职。后来就干脆不再想这事了,蹲在陈家沟埋头研究他的太极拳。他在继承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先是从名将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中吸取了二十九式,而后结合太极文化的阴阳转换之理和道家的吐纳学说、中医的经络学说创编了一套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内功拳种,取名“太极拳”。

  继陈王廷之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出生的陈长兴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上也树立了一个里程碑。据说陈长兴定力非常,逢赶会看戏,人们再拥、再挤、再扛,他都纹丝不动;或走或站,亦是身挺立直,人称“牌位大王”。他将陈王廷创编的五路太极拳精心归纳,发展成为今天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亦称太极拳“老架”(大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贯穿连绵;二路以刚为主,刚中有柔,腾挪蹦跳,紧凑急快。陈长兴能武能文,他在继承发展太极拳术中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了一整套的陈式太极拳理论。

  陈家沟有个“杨露禅学拳处”,是与太极拳有关的一处重要遗迹。杨露禅是河北永年人,年轻时曾在陈家药铺当伙计,药铺主人陈德珊看杨露禅聪明能干、忠厚老实,就把他送到老家陈家沟做工。当时陈长兴在陈家沟传授太极拳,杨露禅就偷偷的跟着学,日子长了,竟也学得八九不离十。后来被陈长兴知道了,本来是不传外姓的,但为人豁达的陈长兴并没有责怪他,反而打破门规把杨露禅收为徒弟。杨露禅在陈长兴门下十八年,领悟了太极拳的真谛。

杨露禅回到河北家乡收徒传艺,在京津一带影响极大,经过简化创立了杨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广开门户,遍收弟子——“豫北陈家拳,冀南杨家传”,极大推动了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还有两个人也是不能忘记的:陈家沟的陈发科和陈照丕,这叔侄俩也是为太极拳的发展做过巨大贡献的人。陈发科是“牌位大王”陈长兴的曾孙,是陈照丕的三叔,近代太极拳史上的代表人物,武功高手,且德行好,与人比试从不伤人身体,在北京授徒甚广,沈家桢、顾留馨、洪钧生、田秀臣等太极拳高手都出自他的门下。陈照丕也是太极名手小时候是个“药罐子”,8岁随父学拳,五年后拳法入门,啥病也没了。打日本鬼子时,他参加过抗日敢死队,还在国民党政府的国术馆里当过教官。1958年他从黄河水利委员会退休回到老家,那时陈家沟的太极拳快要绝迹了。陈照丕就教年轻人学拳,重新把太极拳的星星之火再点燃起来。

  但就因为他出身不好,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斗。后来看到报纸上一条毛主席提倡打太极拳的语录,如获至宝。于是在村干部的鼓动和支持下,重点培养了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和朱天才。这四个人后来成了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式的人物,并且把他们的演练场从小家小院搬到了国际大舞台。陈小旺定居澳洲,每年忙着全球的太极拳事业。陈正雷在省会郑州从事太极拳研究,王西安办了两所太极拳学校,还去法国、瑞士、西班牙···朱天才去了新加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式太极拳的新架其实才是老架
陈式太极拳故乡陈家沟的故事
太极拳的起源(转)
话说杨氏太极拳(郝金祥、郝宏伟)
1867年是太极拳伪历史元年,陈长兴陈清平早知应悔传两个永年人
太极拳的渊源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