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存!青年教师的读书方法

全文长 4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读书,谁都想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佳的效果,谁都想用有限的精力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读书者殚精竭虑地探索,莘莘学子,成功者寥寥。究其原因,不得法也。

许多教师感叹:很喜欢读学术方面的书,但就是总觉得读后用不上,出现读书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怎样破解这个问题?

其实,读书要做到五个结合,实现知识能力的自我建构。

读与研的结合


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因专业、工作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不同,每个人的读书内容、时间、方法也各有不同。

从目的上看,读书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休闲性读书,一种是实用性读书。实用性读书大多数是从研究的角度开始的,即研究性学习。带着问题去读书,搞清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难题,于是也就拓展了一部分知识,开辟了一个领域,创造出新的成果。

读书不一定非要一本一本地系统去读,因为有些教育理论的书既抽象又枯燥,在没有讲解的情况下读起来很费力气。况且有时书的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相脱离,这就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结合实际问题(也就是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则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在读书时,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就对一本书较为深刻和系统地去研读。另一种是把书作为资料储备,研究问题需要这本书的内容就去读。当然,这时也不一定要全读,涉及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需要哪本书就读哪本书。

读研结合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高效学习法,笔者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尝到了甜头。打个比喻,这种学习类似农民开荒种地。以前,农民开垦出来的大片土地总是由一小块一小块地合并而成的。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研究专题就如同农民开垦的一小块地。

读与思的结合


没有思考的读书,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师读书最忌“挖到筐里就是菜”的盲目吸收,读书一定要思考。一边阅读,一边思索,用自己的见解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见解,用自己的理论观点去消化别人的言论,以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认识。

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和人工草皮,而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像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在读书上不但强调鲸吞,还强调牛嚼。对于经典,必须像牛反刍一样反复研读,这样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读教育书籍应像读言情小说那样津津有味,才能找到感觉;读到新的观点和收获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才能找到欣喜。

作家贾平凹曾经说过:“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大作家说的是文学创作和读书借鉴问题,但与教学突破是同一个道理。任何一个教师,哪怕一个名师,只有在阅读别人的思想的时候才能明白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留下了什么脚印,才能知晓怎样去继承、发展、改革和创新。

读与思的结合应该突出“三个一”。

(1)精读一本经典。

选一本最值得研读的经典书,反复细读,真正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所在,乃至熟烂于心,脱口而出,进而能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有一本看家的书。当年在辽宁教育学院进修学习时,我手不释卷的一本书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撰写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几乎每天都放在兜里,一有空就读。后来这本书都已经读得破烂了,粘一粘继续读。这样一本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书,既能读得懂,又能联系实际。后来我讲课、搞课题研究和写东西,从书里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它对于我从事课堂教学研究帮助也很大。

(2)专攻一个小课题。

读书与研究结合,效益最大。读书时可以选自己正在研究的一个主题,进行专题研究,深挖一口井。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几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要做到短期速成,就必须目标专一,而且由一个主题拓展到多个主题,这样就会触类旁通,快速地将“一口井”变成“一个湖”。

我家的藏书有几千册,90%以上是教育专业方面的书籍。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我购书和读书的经历恰恰是我从事研究的经历,我每个时期读的书也总是围绕这个时期我的研究专题来选择的。如今,拿出我曾经发表的论文或专著,总能相应地找出一部分书来。这些书不仅记载了我读书的经历,也记载了我研究的经历。

(3)深研一位名家。

要知河深浅,需问过河人。当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找不到奋斗目标,不知向何处走的时候;当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急需力量支持的时候;当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学习、研究缺少方法,不知怎样做的时候……名师作为一个过来人,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点迷津,师法名师可让一些老师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读书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需要、任教学科、性格特点等来确定一位重点学习对象,收集有关重点学习对象的所有资料,长期研究,掌握其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应用。这样一来,你就站在了成功者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在教育行内我有很多榜样,最早迷恋的是魏书生。上个世纪80年代,只要是魏书生的图书和声像资料我都反复看,反复研究。我没有系统学习过初高中课程,做一线中小学教师时间短,为使自己的短板不短,在做教研研究时,我读特级教师窦桂梅、吴正宪、钱梦龙、宁鸿彬、张思明的书比较多。有针对性的研究使我收获很大,成为我专业成长少走弯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读与积的结合


求知如采金,积学似储宝。在学习中,积累资料是十分重要的。我家里和办公室里的藏书以及收集的各种资料很多。可以说,没有这些资料的积累,也就没有我今天的专业发展。

我的做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买书和订刊物。

一是常跑书店,发现一本好书就买一本。二是留心报刊上的书讯,以便网购。无论是书籍还是杂志,不一定要一次读完,拿到任何一本书刊后先大致浏览一下,然后分类存放,作为今后的备查资料。当然,如果在阅读时能够尽量圈点批注,留下一点笔记,对今后查阅资料将更有帮助。

(2)摘录。

平时应准备几个本子,按不同资料的内容分类。阅读以后,凡是认为重要和有用的东西,分别抄在不同本子上,“对号入座”。

(3)剪辑。

有些杂志和报纸内容繁杂,阅读起来费时费力。可将有关内容从报纸、杂志上裁剪下来,进行重新编辑,并分门别类地粘贴在各个本子上。

(4)复印。

把有用的资料复印下来,分门别类地订在一起。

(5)记录。

平时准备一个本子,记录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中产生的零思碎感。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等,都可以记录下来。这些记录都成为我日后研究课题的有利资源。

读与用的结合


干什么想什么,想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做什么,这是一条重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名师一般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即把学习和研究的理论、经验、方法及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如遇到问题,再去读书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理论的再学习,让学习、研究和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这是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的最好方法。

一般来说,读与用结合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于备课、上课。现在,笔者既有很多读书积累下来的文本资料,还有一些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电子文本资料。无论是写文本教案,还是在电脑上做课件,这些备用资料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二是用在课题研究上。当自己需要攻克某个课题而缺乏相关知识时,即定向选读相关的书籍、资料来进行阅读和学习。

三是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向书本和互联网请教。

四是在写作中充分地应用图书和网络资源。

读与写的结合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写作的过程。至今,我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育专著60多部。可以说,是读书成就了我,更是写作成就了我。

读书→思考→实践→写作,就是我学习的四部曲。

书到用时方恨少。因为你要写,你才可能去读书收集资料;因为你要写,你才会发现知识的欠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是一种中介,是一个平台。教师应把读书与思考、读书与实践、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它们相得益彰。

写又是记录读书和研究成果的最好方式。正如我们有些骨干教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把看到的记下来,把想到的做出来,把做到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出来。名师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无一不重视写作。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总是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我看来,读书与写书为我的专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就我有限的阅读经验而言,要让我们在阅读中产生的思想不至于稍纵即逝,也为了让我们的大脑不至于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必须学会整理、学会记录、学会提升,甚至学会推翻,这就必然要借助于写作。

如果读书引发思考,那么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写作帮助我们梳理思想,不断地返回自身、认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华自身。

这些年,凡是遇到值得精读的好书,我总是首先做大量的读书摘记,然后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思考化成文字,写成一篇篇文字,发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最后写成了书。

当读书成为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时,就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如今,读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我每天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读书让我找到自我,读书让我找到快乐,读书让我所有的梦想都开花。

扫码购买
《青年教师自主成长的秘诀》
徐世贵  纪文杰 著


特级教师徐世贵基于自身教科研实践与成长经历倾力奉献。

唤醒青年教师的自主成长意识,助力教师更快成长,走向优秀与卓越。

唤醒自主成长意识、人际关系处理、精准备课、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管理、优化教学评价、有效阅读、磨课秘诀、听评课的方法与技巧、时间管理的艺术……聚焦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和专业成长中经常遇到的困惑与棘手问题,摒弃概念分析和理论阐释,以通俗易懂、本真朴实的语言,指明青年教师自主成长的路径,提供可靠的成长抓手。

注重教师自培与名师引领相结合,不仅介绍教师自主成长的方法和策略,还引入大量鲜活案例,介绍名师的成长经验与心得,以真实可感的成长案例进行引领和示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点中学“三位一体”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教师科研课题申报书写作方法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课题申报书(范文5篇)
名师工作室设想
访齐鲁名师赵春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