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井光进:教育管理的13件关键小事和12种管理理念

请关注十三件“关键小事”

教育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怎么来开新局,找到小切口?我想,可以从发现并解决好一个一个“关键小事”做起。什么是关键小事?就是让老师、学生和家长焦虑、操心、堵心、烦心的那些事。

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以下13件关键小事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第一,学校班级微信群的治理

从家长层面看,学校的微信群过多过滥,发布不规范,搞过度竞争,贩卖焦虑。大家可以抽时间查看一下班级微信群,到底有多少,各个学科教师都在建微信群,每个家长都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好多班级群喜欢发一些检测成绩、孩子表现等等。这种发布,缺少客观分析,让家长很是焦虑。班级微信群的治理不是小事,老百姓看了之后就是大事,特别是家长。

第二,学校的公众号和美篇

现在学校干什么事都要发个美篇,发个公众号。实事求是地讲,公众号阅读量只要不到1000点,基本都是无效信息。一些学校发的公众号文章点击量几十点,就别增加教师负担了。

第三,学生书写的握笔规范

建议大家经常到教室看一看,好多小孩子拿笔的姿势都是不对的。我们说字如其人,建议校长们从新生入学开始,亲自抓一抓孩子们的握笔、写字问题。他到了初中、高中之后,就很难再改正握笔姿势了。此事很重要,绝不是小事。

第四,保持好学生的眼和书的距离

我们去教室看看,好多孩子都趴在书桌上,坐姿也不规范。孩子们的眼睛和书本距离怎么保持好?关键是坐姿。距离没拉开,坐姿不准确,近视眼的发生就是必然的。这看似小事,实则是家长最苦恼的大事。等孩子们长大,后悔就来不及了。


第五,我们的读书行动

大家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学校搞的读书行动,往往是时断时续、不了了之,换个校长就过去了。怎么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教师读书计划,很重要。这件事,关键是校长和学校干部要带头读书。

第六,上下学期间校长在学校门口的值守制度

校长每天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确实辛苦一些,但这种辛苦是值得的。校长这个岗位就是需要奉献,就是要早来晚走,要让老师、让孩子经常看到校长。学校再大、校长再忙,也要拿出时间来和孩子接触,在上下学时间去学校门口站一站。

第七,多孩共读一所学校

全面放开二孩之后,有些二孩需要进学校了,第一个孩子在某小学就学,第二个小孩划片可能就进不去了。这个事怎么解决?有些地方说没有空缺学位。没有空缺学位不是理由,要带着感情想办法解决。现在接送孩子的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多大年纪了,让他们两个学校来回跑,我们于心何忍?

第八,建设家长接送区

我们从学校门口走过,特别是下雨的时候,好多爷爷奶奶打着伞站在那,学校能不能建设一个家长接送区,不仅让家长有个歇脚的地方,还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办学成果的展示区、家校社共育的阵地、社区文化展示平台等。

第九,学生厕所清洁改造

这是一个老问题。有时候到学校去,进了教学楼,离得很远就知道前面有个洗手间,味道很重。好多校长说,这个事办不了,这个事不好办。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定有办法,至少不要让味道那么大吧?一个家庭的品质体现在洗手间,一所学校的品质也要看洗手间的干净程度。

第十,困难教师的关爱行动

有人说,困难教师很少,大病教师也不多。其实是我们关爱一个来感动一大片。做教育首先要树立“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每所学校,可能都有几位患重病的教师。作为学校干部,我们再忙也不能忘了弱势群体。

第十一,学生物品的及时送达

早上八九点,经常有家长来给孩子送东西,但有的保安师傅很冷漠、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家长把水杯放到学校门口,下午来接孩子的时候,水杯还在学校门口,家长怎么会对我们满意?同志们,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些小事?如果我们做好了这些小事,就会很好地感动家长。

第十二,“助残日”的常态化

“助残日”是为了让全社会关注、尊重残疾人。我们往往是“助残日”那一天去送点温暖,但我觉得“助残日”应该常态化。我们走在大街上,每条道路都有附设的盲道。作为教育系统,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怎么关心都不为过,因为这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温度。

第十三,孩子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新高考改革之后,每年大家都反映数学题目难。数学难,不是数学真难,是应对得不到位。现在数学的测试,指向核心素养,强化问题解决,重在数学思维、数学习惯、逻辑规律的养成,这需要小学、初中、高中合力来做,单靠高中阶段很难有大的提升。数学学科怎么来研究、数学教学怎么设计、数学思维怎么养成,各个学段的学校、校长和教师都应该行动起来。

我们身边这样的“关键小事”还有很多,需要管理者发现、研究、破解,一件件地做下去、改下去、坚持下去。


请重视十二个“教育理念”

如何办好今天的教育?这里有十二个词组:

第一句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要明确教育的路在何方,办学方向不能偏,要善于找到至高点。要处理好办教育的虚与实,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成长,“效果”往往在10年、20年甚至50年之后才能体现。所以,仰望星空很重要,我们面向2035、面向2050来培育时代新人。这样的蓝图绘就,关键靠脚踏实地。

第二句是着眼长远、立足当前

育人,育的是未来的人,没有长远眼光不行。办学,办的是眼前的学校,必须立足当前。这是处理好远与近、急与缓的关系。

第三句是躬身入局、抽身观局

现在大家都讲要躬身入局,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善于抽身来观局。现在好多校长、老师,就盯着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岗位。怎么站在更高的格局和层面上来看我们这个岗位,看这个岗位的价值,看清每一所学校的未来和明天,找准定位、积土成山,非常重要。

第四句是最好预期、最坏打算

这就是底线思维。我们做任何工作,预期目标设想都很好,都是为孩子们着想,为办好学校着想。但是,你推出的改革举措很可能遭到非议,怎么来应对?所以,我们要有最好的预期,做最坏的打算,有一条清晰的底线,涵养一种坚韧从容的性格。

第五句是视角向外,刀刃向内

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来办学校,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刀刃向内,敢于向自己的一些痛处和问题来改革。要警惕顺风顺水,办学越是顺利,越要心怀敬畏,始终保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心态。

第六句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看大局、观大势,心怀“国之大者”,但要考虑到每一位师生,育人总是在细微处。在小事小节上见情怀、看水平、动人心。

第七句是通盘考虑,重点突破

站位要高,思虑要周,但要找准关键点、选准关键人、做好关键事,不要大水漫灌、水过地皮湿。

第八句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我们说,教育经不起任何失败,教育改革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要小心求证,关注每个人、每件事,稳慎推动教育改革。

第九句是精致精神、精准精进

办学要精致,师生要精神,育人要精准,管理要精进,这是我们对每一所学校的期待。

第十句是多元共治、民主协商

教育要从管理走向治理,那什么是治理?我个人的理解,治理就是多元共治、民主协商。还是那两句话:“学校的事情学校说了算、教师的事情教师商量着办”。

第十一句是管得越少,办得越好

从奠基孩子终身成长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需要讲求“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说是为了不说”,这三句话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一下。但是要强化底线,该管的要管住、管牢、管到位,特别是“一排底线”的要求,绝不能出任何问题。

第十二句是非常理想,特别现实

办好学校,要有理想,要心怀感恩和乐观,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定位,需要真真正正地付出和努力。

美国作家霍华德·布鲁姆说:“科学与艺术拥有共同的使命,是以前所未有的角度观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惊喜”。我们做教育,就是发自内心地、竭尽全力地对每一位孩子好、尊重每一位师生,用全新的角度来观察学校、师生和社会,进而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惊喜,保持期待和喜悦。

延伸阅读

井光进:名校长成长的专业化视角与行动路向
来源教育看潍坊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家型的名校长不是选拔出来的,也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靠良好机制、靠开放包容、靠评价引领涌现出来的。

尊重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和个人成长自主权,按照自主设计、自愿参加、自我成长理念,让校长们以更广阔的视角、更积极的姿态、更扎实的专业功底来关注时代问题、关注育人趋势、关注师生发展,在日复一日深耕校园中,“浑不自知”地成长为一位知名校长。

——治理思维。校长是人才,需要尊重、需要解放;管理校长队伍是艺术,需要协商。

我们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赋予校长完整的办学自主权和区域教育管理的参与权。办好教育、办好学校很复杂,需要众筹智慧。值得警惕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忙了一身汗,校长就是不点赞,其原因就是缺失了换位思考,引导校长广泛参与。

以对校长和学校的考核方案为例,在制定实施时应充分征求每一位校长的意见,在遵循教育规律、确保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求最大公约数,尽可能体现不同学校的特色。涉及学校的每一项政策时都应主动听取校长们的建议,在推行中根据学校实际及时校准,并赋予校长们对制度效能的评价权。

教育部门还要强化服务角色定位,既主动回应学校需求,做到“学校吹哨、教育部门报到”,又尊重自主办学,不随便干扰教育教学,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只要校长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教育部门有公开公正的制度设计,能够让学校有效避免行政干预,按新时代立德树人导向、贴合各自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教书育人,名校长不断出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毕竟,几乎所有的教育创新,都来自校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层首创”。

——成长阶梯。人的成长需要一步一步的攀登,需要有台阶,这既是一种动力源,也是一种仪式感。

我们2004年开始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基于校长的办学成效和专业素养,为校长评定相应职级,兑现待遇。校长的职级设计了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4个等级、9个档次,实行“评级晋档”。“评级”每四年一次,“晋档”每学年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实现了校长职级能够每年都有变化、都有成长。

这种设计,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完全凭业绩能力,破除了行政级别带来的“天花板”影响。对教师也如此,通过建立“新入职、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导师型”五个层级,制定评价条件和专业标准,“一校一方案”学校自主实施,教师自主申报,不同层级体现不同的专业水准和绩效激励标准,激发教师沿着教育家型名师的路子不断成长;包括班主任队伍,也设计相应层级,基于工作量、班级管理水平、育人成效等,由学校、学生和同行、家长等进行评议,确定相应层级。

通过为校长搭建渐进式阶梯,校长为教师、班主任搭建激励式阶梯,让优教优酬、专业成长可视化,效果更加明显。教师第一、校长关键,这种先人后事的管理理念,最终指向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多元平台。百花齐放是教育最自然的生态,差异化公平是公平的最高境界。名校长成长离不开个性化的平台,平台背后是制度机制的保障。

我们结合校长职级制改革,为名校长成长设计了“未来教育家”路演、治校育人创新展示、领军型校长工程、名校长在线讲坛、重大课题申领推广、以名字命名的治校育人工作法、乡村校长联盟、“一校长多校区”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力求让每一位校长都能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

平台来自校长的建议,只要校长们有需求,有新的成果,有想法,都及时跟进搭建平台,给予展示机会。从教育实践来看,最大的浪费是智慧和经验的浪费。通过设计多元化平台,破解“谷仓效应”,分享校长们的创新案例和有益经验,让年轻校长少走弯路,让学校发展少受折腾。每位校长都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也面临着不同的困惑,都可以通过征集课题、搭建平台、多元展示等方式来解决。

比如,实施校长培训也可以做成平台,培训什么、怎么培训、谁来培训、通过培训解决什么问题等都由校长商量确定。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出题目、提问题,也可以做答案、出思路,让每场培训都成为多元展示的平台,让校长们把问题当课题,让研究成为行动,让点上的小创新成为区域的大变革,校长也就实现了成长。

——长效机制。制度设计,关键在执行、在坚守、在深化。名校长成长涉及教育高质量发展,最怕“翻烧饼”、朝令夕改,亦或“人走茶凉”“人走政息”。

在潍坊,校长职级的评定,雷打不动四年一个周期;校长后备人才的遴选认定,每两年一次;校长的职级评价方案每次都进行专业化修订;校长治校育人能力创新展示,每年暑假都会组织;校长和学校的学年度考核方案,及时予以校准实施。

各项机制,各种平台,只要对学校发展有益、对校长成长有益,就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只要一个地区教育治理体系的建构、教育管理制度的设计、名校长、名师成长的路径有比较稳定的政策接续,就一定会涌现出一批知名校长,并带动区域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然,在设计制度时要考虑如何保持稳定性、长效性和可执行性,要靠制度来保障制度的稳定执行,靠制度来增进校长成长的稳定预期,潜移默化助力名校长的成长。


作者 | 井光进,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潍坊北辰中学党委书记

来源 | 名校长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积极传播分享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与各地名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怀、办学品质、管理智慧、实践创新、研究成果,为广大中小学校长学习成长与专业发展助力

责编 | 琬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长职级制来了,校长、专家、教师、家长怎么看?
京城7位校长共探:校长职级制还有多远?
收藏788 取消校长级别也要公开遴选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四件套”
2018年泰山区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0所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招生同步进行
“关键小事”事关育人温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