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愿赴乡举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权贵们的子弟是可以通过“门荫”这类方式轻松进入官场的。但是在宋朝,居然有一个人公然拒绝了这样的特权,表示自己愿意参加科举,而他最终竟然拿下了状元。此人就是梁固。

《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记录了这件有趣的事儿: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在崇政殿亲自主持进士考试,最终钦赐梁固等人进士。梁固,是梁灏的儿子,最初因为他“遗荫”(父祖的荫庇)而被皇帝赐进士。但是,梁固在为父亲服丧期满之后,向有关部门表示他无意接受这一诏令,希望参加地方上主办的科举考试,有关部门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众所周知的是,封建社会人们进入官场的途径一般而言有察举、门荫、军功、科举等。这其中,最为轻松的无疑是门荫,亦即凭借昔日父祖的官位,按照相应规定入仕。而相对于门荫,科举的难度无疑要大很多,并且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说,众所周知的清代的文学家蒲松龄,其一生就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成为了贡生,并且仅仅是“岁贡”——亦即因为资历很深而被地方上推荐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因此,梁固拒绝“遗荫”而就科举,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条道路能不能走得通,也是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的。

从后来的结果看,梁固显而易见属于那种有真才实学,放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的人。或者说,他参加科举,不只考取了,而且中了殿试的头名,足见这其中更多必然性而更少偶然性。尽管说,或许最后宋真宗的钦点有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为那时候科举已经实施“糊名”做法,所以,假如他不是考到了前几名,那么,也不会有被钦点的机会。当然,我们不能不说的另一点是,他的学问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打小时候起就喜欢学习也善于学习中来的——自幼好学是他的标签之一。

这不容易。因为举凡是人,都有惰性,也就是一个人假如能够用更轻松的方式获得成功,那么,很少有人会选择艰难险阻。而梁固的父亲梁灏,因为也是昔日的状元郎,官至开封知府,所以,在那个时代,根据朝廷的制度安排,他本来完全可以选择愉愉快快地接受“荫赐进士出身”,轻轻松松走进官场,开启他人生的下半场的。拒绝,宁愿参加乡试,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我们姑且不说他对这样的制度安排的看法乃至抗拒,但是不是足以反映他对自己的学问的高度自信?在高度自信之外,当然可能还有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的用心。

所以,梁固“让前命,愿赴乡举”不能不让我们十分佩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谱牒知识丨乡进士、岁进士是不是进士?
宋朝进行时(0090)考试是王道(续)
清代拜帖
诗人及第后向朋友炫耀,友人不屑一顾:考了十年有什么资格吹牛
明朝的科举
在古代想考个进士有多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