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来源及其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有什么重要价值?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如何通过课标的各部分来落实?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贡献是什么?其进阶水平是怎样的?(课程目标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二、课程理念
1.坚持育人导向

2.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 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构建覆盖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有所侧重的课程结构。
3.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课程内容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 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
二、课程理念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4.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
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 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 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5.注重综合评价
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 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 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6.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重视劳动课程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劳动课程实施中工具、材料、流程及场所的安全保障,制订 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并建立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确保劳动课程安全有序实施。
三、课程目标
劳动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 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 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1劳动观念
劳动观念是指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和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态度和情 感。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 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能 正确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人类 发展的意义,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 道理;能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 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与个体年龄及生理特点相适宜的劳动任务所需的胜任力,是个体的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 的综合表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能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力,提高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 能力。

3.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习惯和品质是指通过经常性劳动实践形成的稳定行为倾向和品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安全劳动、规范劳动、有始有终等 习惯;养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合作、 珍惜劳动成果等品质。
4.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指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劳动实践中秉持的关于劳动的信念信仰和人格 特质。主要表现为:学生能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幸福是 奋斗出来的”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 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感知爱岗敬业、甘于 奉献的劳模精神;培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精益求 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总目标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形成对劳动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 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劳动质量意识;具 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情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能从目标和任务出发,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约束条件, 制订具体的劳动方案,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发展基本的设计能力; 能使用常用工具与基本设备,釆用一定的技术、工艺与方法,完成劳 动任务,形成基本的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 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学会 自我管理、团队合作。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能自觉自愿地劳动,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体悟 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 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新在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权威解读!
2022版新课标发布,16个学科将有哪些重要变化?一文读懂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点
中小学今秋开设劳动课,都有哪些内容?专家解读
新课标,你读懂了吗?大咖齐聚线上盘点那些“新”……
周增为 杨兰丨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培育的核心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