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建芬、俞登挥:基于教师需求的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研究——以杭州采荷第三小学为例
本文共4525字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合理的顶层规划和设计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杭州采荷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在进行校本研修设计之前,深入了解教师的研修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现有资源,构建特色校本研修模式,即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设计研修项目;聚焦教师专业化发展,优化研修方式。



针对教师研修需求的调研结果显示,教师的主要关注点在教学能力提升上,因此,学校基于这一现实需求,设计了理论提升、课堂实践、总结提升研修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

1.理论提升项目:认知建构,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是重中之重。于是,学校设计了阅读挑战、青年讲坛、项目式学习等研修内容,通过“统一 分层”的研修形式,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第一,阅读挑战,寻“未来教育”方向。未来教育致力于重塑生命的完整性,探寻个性发展的多元性。新的教学方式在未来教育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学校结合“教师读书节”活动,从“未来教育”主题推荐书单中,以“未来,我们怎样做教师”“做什么样的教师”“开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三个问题链为支架,选择感兴趣的书籍开展主题式深度阅读,力求从书中发现驱动型问题,找寻解决方法。

第二,青年讲坛,探“生本课堂”理念。学校围绕生本课堂教学实践,开展“青年讲坛”系列活动。在准备过程中,骨干教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传递给青年教师;探索“生本课堂”教学范式,围绕教育改革、课堂变革等主题相继开展了学科论坛活动,为教师带来了全新的启发和思考。

第三,项目式学习,议“学习方式”变革。项目式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聚焦项目式学习,制订相应的研修专题,以项目式学习研修作为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抓手。

2.课堂实践项目:实践探究,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第一,开展课堂观测。任何理念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课堂实践。因此,在校本研修中,学校设置了课堂观测,重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观察,收集数据,进行诊断分析,探究最适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见表1)。

表1 课堂教学观测表


第二,设定“一组一品”研修重点。学校鼓励教师开展“一组一品”研究,确定每一个教研组的研修内容,重点做好一个方向的学习,长此以往,不仅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教学研究中,而且不断突出重点,逐个突破难点,逐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把理论学习运用于课堂,惠及学生(见表2

表2 教研组“一组一品”情况总结


第三,组建作业研修团队。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学校着力组建作业研修团队,让教师在自主研修和同伴互助研修的过程中明确目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思考作业设计的功能目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价反馈,建立作业设计的理论认知体系,在阶段性实践反思中提升认知,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在分享交流中探索作业设计的基本方式与实施范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成长。


3.总结提升项目:实践提炼,提升教师教育写作能力


教育写作可以帮助教师从经历和经验中聚焦复杂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相关问题,反思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动路径,发现自己实践中的“闪光点”“思想点”,实现教育经验的梳理、教育规律的提炼。学校针对教师的教育写作能力提升,设计了专门的校本研修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原本表面化、实践性的经验得到了提炼与整合。

第一,建立“1 1 1”科研资源库。根据教师的学习需要,学校建立“1 1 1”科研资源库,即“1”个共享平台,在“钉钉教师群”建立了一个优秀论文、课题、精品课程库;“1”个科研系列推送,利用微信公众号分门别类对教学反思进行系列推送;“1”期科研期刊,给每个办公室订购了2本教育类期刊,方便教师阅读。学校将3个“1”进行交叉融合,探索提升教师教育写作能力的组合路径,注重教师教育写作素养的全面发展。

第二,进行教育写作模块化训练。学校在每周三的固定时间开展教师教育写作能力提升主题研修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启发思维—名师团队指导—论文撰写实践—小组互评改进”,让教师把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深层认知和理解挖掘出来,使教师的教学不止停留在经验层面的仿效,在进行教育写作的过程中,这些深层认知和理解逐渐逻辑化、结构化。


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的实践中,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研修模式,多种方式相结合开展立体化研修实践,主要包括:散点式研修,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个性化支持;联动式研修,组建学习共同体,联结点、线、面(学员、学科、校区),形成多维度的教学研究共同体;螺旋式研修,通过共享优化,营造多位一体的教师发展生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1.散点式研修:“双名”工作室引领,提供教学改进个性化支持


学校重点通过“'双名’工作室首席导师制”“化整为零”,实现散点式研修,即以学科导师为“核心点”,采用一师多徒的方式,根据学段、学科、区域等要素划分不同的研修小组,点对点地开展工作室系列自主研修活动,让研修如星星之火不断燎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个性化支持。

第一,个案跟踪:问诊寻源,形成教学诊断力。为了使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得到个性化指导,学校采取“个案跟踪”的方式,要求导师定期对学员进行常态化指导,即常态化听课,以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指导学员在教学岗位上进行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员的学科专业素养。在问诊寻源、反思实践、逐步优化的过程中,为每一位学员的专业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

个案跟踪前:导师会要求学员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自我教学能力进行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明晰教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以及对自身的成长规划。

个案跟踪期间:导师会聚焦课堂,结合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分析,开展教学问题诊断,发现学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习惯中的典型问题,为学员提供解决方案。

个案跟踪后:导师会根据本组学员现状,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案例研修活动,与学员围绕问题选取一个课例,通过上课、说课、议课、评课等环节,共同破解教学难题,激发学员潜能。例如,名师工作室针对“环节目标的拟定”欠缺问题,组织工作室学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同课同构、课堂观摩,由两位风格迥然不同的教师独立设计教学目标,然后聆听小组成员的观点汇报,再由导师带领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展开进一步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可以针对课堂提出疑惑之处,导师适时点拨指导并进行解答。

第二,推门随学:跟班共研,提升教学反思力。学校组织名师工作室导师开放课堂,可以随时推门听课,观摩导师示范课,感悟导师的教学智慧,使学员不仅能近距离观察导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而且能在听课观摩、参与教研、集体研讨等活动中,发现自己和导师的距离,反思自我课堂的不足。推门随学可以帮助学员有针对性地破解教学中的问题。一是做到同课同构,即导师上完课后,学员再上一次,便于学员模仿学习,解决常规层面的问题;二是做到同课异构,即导师用不同的设计同上一节课,学员通过这种实证的方式理解自己和导师对课堂教学的不同诠释,解决设计层面的问题;三是做到同课再构,即学员上完课后,导师用同样的教学设计和资源重新建构演绎一次,让学员体验和感悟导师的教学智慧,解决教学实施层面的问题。

2.联动式研修:聚焦关键能力,形成多维度的学习共同体


学校充分挖掘不同学科组、不同校区的优势,以教学关键能力为核心,形成新的研究共同体,实施“学习共同体研修”,以个体带动群体,以群体影响个体,进而实现从“一个人”到“一组人”再到“一群人”的叠加效应,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第一,研读课标,凝练学科素养。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而且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研修主题,既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思维的培养,又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的提升。义务教育各学科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学校及时组织“跟着专家学新课标”学习活动,成立了“一起研课标”共同体,共同体内每位教师进一步领会了新课标精神,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细化、分解课标,从而合理设计本学科的作业目标,既关注教学设计所承载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注重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的功能。

第二,链式生长,提升教学引领力。研修活动中,教师在自我提升的同时把“支持”延续到教研组,如开展“同课试讲,助推同组教师成长”活动,把“支持”延续到课题组,将最初的思考和同行的建议梳理成课题,进行申报、立项;把“支持”延续到联盟学校,以展示的方式呈现课例,让更多教师能听到高效课堂的声音,逐渐形成纵向多元的、阶梯式的小型教师培养和发展共同体。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每个学员都不断经历着学习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转换,不仅扩展视野、提升能力,更成就自我、成就同伴,在一次次的学习与锻炼中,实现从“点”的自我发展到“线”的链式生长。


3.螺旋式研修:优化研修载体,营造多位一体的教师发展生态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多元化平台的支持与协调。只有营造良好的多位一体的教师发展生态,创生能够高效循环、持续创新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研修能力,缩小不同层次教师课堂教学的差距,促进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激发、形式多样的载体,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在研修过程中,学校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形成互助合作的形态,是激发教师内驱力的关键。

第一,立足品牌项目,夯实基础。“新教师暑期成长营”和“周三夜学会”是学校新教师培养的品牌项目。学校立足这两大平台挖掘优质资源,做到高效课堂的理论研修和自主研修相结合,注重教师内驱力的激发。新教师通过观点报告、案例分析、辩论赛、情境表演,并在导师助力、同伴互助的路径下,夯实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础。

第二,营造真实场景,沉浸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学习、真问题、真发生,只有真正浸润其中才能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学校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自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模拟,其余教师作为学生进行体验。通过体验,让教师深切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让教师对学科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

第三,搭建展示平台,以赛促研。学校通过举办教学专业技能竞赛,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能力,将全体教师按照入职年限和水平划分了两个组别,针对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教师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教学技能系列大赛,如理论测试、理念解析、教学设计、观点讲座。为了让所有教师都动起来,充分参与,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让教师一起备课,轮流试教。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杂志2023年第4期。

作者系|1.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三小学副校长;2.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研室主任

微信编辑|leaxyi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培案例丨把准脉 开好方 除病根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校本研修计划
全力打造国培“通川模式”,助推通川教师全面发展
长沙教育学院:千锤百炼打造高效课堂,名师引路唯求成长幸福
“主题引领·三阶五环”教师研训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