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谈《三国演义》与现代职场(三)

人才,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建设与培养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更是事业生存、发展及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可见在任何时代人才的建设与培养都是事业成功的第一要务,更是一支团队生存、发展及壮大的核心竞争力。仔细阅读《三国演义》一书会有一个很强烈的认识那就是所有的故事从头到尾其实都是在讲抓人才、抢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过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切来自人,为了人,依靠人”。刘备三顾茅庐也好,孙权在江东设立招贤馆也罢,以及曹操企图在长坂坡活捉赵云,收降关羽,包括手下很多人不问出身,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甚至连董卓收买吕布这样的情节都包括在内说到底,其实都人才争夺战,谋略较量战。如果说这些故事有区别的话,那么它们最大的区别或者说唯一的差异,只是每个集团董事长或者CEO们识人、择人、用人的标准不同,仅此而已。

事实证明,只有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硬,协同能力够强,相互间的沟通顺畅,配合默契,团队发展壮大才有机会和可能。三国时期,西凉兵马历来都是以凶残、彪悍著称,无论是董卓、吕布,或者马超他们所率领的西凉兵,其战斗力在当时堪称一流,他们的失败似乎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个人主义和单纯的军事路线,尽管他们将帅的军事技能属天下第一,但是由于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的战略指导思想,因此暴露出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的缺陷,导致的结果被对手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如果只是单纯的发挥业务技能的作用,而缺乏或者忽略统一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指挥协调,统筹规划,其结果也必定以失败而告终,这是英武的西凉军队留给后人的重要教训和启示。

其实在当时袁绍集团能人多,但由于缺乏核心领导力和凝聚力,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这当中的教训很值得大家深思。作为总舵手的袁绍,最大缺点和致命之处是缺乏果断,虽然他智囊团中的谋士们曾给他不少好点子、好谋略。或许老天是故意要看袁绍的笑话,要让袁绍失败,每一次在关键时刻他的表现都是失误不断,多谋寡断。而且在性格和心理上偏偏是一种人叫偏不去,鬼叫跑的欢”的畸形状态正是由于一连串决策失误,加上机把握不到位,不能适时发力,导致团队成员发挥不出作用,它们普遍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最后出现人心涣散,相互猜疑,内斗不断,以及跳槽离职等严重问题。虽然兵精将广,粮草充足,据守天险,以及坐拥天下四分之一的土地、人口、粮食与兵源,但最终因为主将无能,及部属离心离德成为一盘散沙,难成气候,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与曹操。无论从个人业务还是领导力来讲,袁绍充其量最多只能做一个二把手角色),偏偏被赶鸭子上架当了一把手,不仅断送了袁氏家族的性命,耽误了众多部属的前程,更是成为了世间的笑料。其实,这一点在袁绍被推为盟主,率领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已经有明显的征兆,只是那个时候,大家的共同敌人是董卓,没有让袁绍的缺点充分暴露出问题。一旦他当了自己家的主以后,问题就慢慢凸显出来了。袁绍的兄弟袁术虽然也拥有淮南广大的土地,拥有数十万精兵,终其一生始终没有建立什么卓著的功勋和伟业,袁绍的几个儿子更是没有什么真本事,除了抢夺自家的地盘,相互内斗,也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袁氏家族虽然拥有祖上“四世三公”的名望,但那毕竟只是他们祖先的功业,对他们个人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所以事实证明,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真本事,否则即便是拥有再好的物质条件、人才资源,也必定会早晚将一切拱手让给他人,袁氏家族用他们的土崩瓦解、分崩离析以及生命与鲜血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富裕的物质基础,优越的家庭地位,尊贵的出身,高贵的社会地位,所有这些只仅仅是人生的起点而已,能不能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有所作为,创出成就,必须要学会利用好那些有利的资源,摆平一切困难和障碍,如果拥有一手好牌,结果却打的丢掉了性命,并且还连累全体家族成员跟着丧命,那才真是即可惜,又惋惜,既痛兮,又哀兮。由此可见,对于个人来说,在选择雇主的时刻,老板的格局与见识等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必须作为首要的考虑条件,而不是单纯的工资待遇等常见问题。而沮授和田丰的悲剧就是由于对袁绍的能力、性格认识不清导致的个人惨死,事业无成。

在物质条件、社会名望、家庭出身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稍微逊色一些的西川刘璋集团,他手下还是有人才的,如张任、严颜、李严、张翼等人,而且很多都是文武兼备的,但是由于领头人刘璋糊涂,所以他手下的能人,都被这样的领导给窝囊了,发挥不出最大的作用,更不要说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所以刘璋集团最终也是土崩瓦解,一哄而散再一次证明了,团队领头人的理想信念、胸怀格局、智慧谋略,以及知人用人的手段都是非常关键的。名臣遇良主才是比较理想的团队组成,三国时期,因为出身的原因,人们比较认可的明主当然是刘备了。

作为团队的领路人,或者说董事长兼总裁,刘备其实还是有很值得称颂的地方,毕竟在当时,一直在起步阶段的刘备很落魄,四处漂泊,但是在多数地方他几乎都能受到很多诸侯的尊重和礼遇,将其奉为座上宾,除了他大汉皇叔的身份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为人比较忠厚,当然因为他的名字叫刘玄德,正是因为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厚忠诚的缘故。自从诸葛亮出山以后,刘备集团开始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然而正当事业发展势头如日中天最巅峰的强劲时刻,形势急转直下,荆州丢失,关羽被杀,从此一直进入下滑通道。尤其是夷陵之战的惨败,几乎完全就是刘备集团破产的开始。几十年的含辛茹苦,几十年的如履薄冰,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毁于一旦,不仅彻底打乱了刘备集团的战略部署使得既定的国策几乎被彻底扭转,而且使得国力大大损伤。当初由于坚持“东合孙权,北拒曹操”这一战略思想本来还可以在夹缝中还有一生存之地的刘备,又一次面临着重大的生存危机,次巨大的失败,将刘备的基业彻底的推向了深渊。当然这都是刘备的冲动及意气用事造成的,为关羽报仇受到诸葛亮、赵云等人的阻拦,刘备心中多少有一点想证明给他们看的冲动,而他也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虽然在刘备集团有号称天下一流的人才,有着既能规划蓝图,又能开疆扩土,既能运筹帷幄,又能鞠躬尽瘁的诸葛丞相,无论是三顾茅庐之初,还是白帝托孤之际,诸葛亮都是临危受命,他将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恢复汉室的事业,他也曾为了使天下苍生能早日脱离苦海,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与刘备等人一起拯救蜀汉的危局,他曾使出浑身解数想力挽狂澜,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终究是有心伐贼,无力回天。他所有的努力就是想国家统一,试图消灭曹魏集团,但依然还是无法挽回刘备集团走向败的厄运。究其根源,不是诸葛亮无能,而是生不逢时,几十年的军阀混战,使得人们更加期待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不要再有战争,不要再有疾苦。其实这也正是“久分必和的大势所趋,人心向往和平,这是核心因素。

虽然西蜀拥有有名的五虎上将,即使他们个个武艺高强,但是普通欠缺统筹能力,充其量只能算将才,没有一个帅才可用,人才梯队出现严重匮乏,否则,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也不会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窘迫局面,。唯一一个文武全才的赵云,偏偏被刘备用成了他的大内总管兼贴身保镖,终生没有给赵云更广阔的舞台,让其尽情施展才能的机会其中的缘由不知是出于嫉妒的原因,还是因为赵云不在刘备的磕头把兄弟的圈子内,当然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至于刘备的两位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这两人不仅都有性格上的致命缺陷,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正是基于自恃与刘备是磕头把兄弟,在感情上比其他人近的多,处处流露出高人一等的那种特权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关羽看不起黄忠,瞧不上马超,也正是他们两人这种心理上的明显优势和性格上的致命缺陷,使团队的其他人员受到排挤和打压,并且关羽插手刘备的家事,惹恼了刘封,为日后樊城之战的失败埋下隐患,这是对内的失误。对外得罪了孙权,千不该,万不该,尤其不该在东吴孙权派人来提亲的时候,说什么“虎女岂能嫁犬子”这样侮辱人的话,不同意就直接说不同意,要拒绝就干脆拒绝,傲慢的关羽也不考虑考虑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想一想刘备留下他镇守荆州的用意,使得孙权由此心怀恨意,侍机报复,孙、刘联盟这条统一战线遭到了破坏。即便孙权派人来提亲,是很明显的政治联姻,用关羽的女儿做人质,这种阴谋也不排除在外,但是,身负重任的关羽,更应该全方位考虑之后,用更稳妥、更委婉的话语来回绝也未尝不可。所以关羽在危难时刻,临近的同事当中不仅袖手旁观,也没有人伸手援助,更有甚者竟然有人投敌叛国,可见平时大家对他的积怨是非常深的。特别是身为国舅的糜芳投降东吴,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时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也有点摇摆。可见即便是连糜芳、刘封这些所谓的皇亲都惧怕关羽,那么可见其他人对关羽的畏惧到了什么地步。而张飞被部下杀害,是因为他从来不拿部属当人看,更不要说视为手足了,所以在危急关头,手下人反水也是预料之中的,在关、张二人身上多多少少能找到吕布的影子,当初吕布在白门楼被杀,起因同样是因为吕布对部下刻薄寡恩所致。所以,关、张二人之死其实是刘备平日的放纵导致的,坚持这样的说法一点都不为过。也正是因为这两人的自以为是,加速了刚刚事业成功的刘备的迅速失败,真是“成也刘、关、张,败也刘、关、张”。最后,刘、关、张兄弟三人最后的都很窝囊,当然这也是他们平日的言行累积下来的,是他们必然的结局和归宿。

曹操自从得到郭嘉这位高级参谋之后,一路顺风顺水,先后灭袁绍,征乌桓,平定了北方,很快就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几乎整个北方都在曹操的掌控。但自从郭嘉病死以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由此遭到重创的曹魏集团逐渐走上了下坡路。直到曹睿执政后期,再次启用司马懿父子之后,基本上重新进入上升通道。

东吴的四大都督,那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出色先后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事业上都有骄人功绩。但是综观他们的总舵手孙权终其一生,其领地几乎都是在六郡八十一州里面打转转而已。要说孙权的最大的功绩,那就是为东吴笼络了一批人,用他们巩固和安定了江东政权的根基尤其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当然严格来讲,应该还包括陆逊的儿子陆抗,但这为都督都是后话,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周瑜、吕蒙建立奇完成了人生的精彩瞬间之后,很快病离世,过早的凋谢而使得江东的发展遭受巨大的损失。而鲁肃和陆逊的更偏重于谋略,这两人真是既有文韬,又有武略;既能统揽全局,又治军有方;既能熟谙政治,又能精通外交,可谓是难得的人才。

史书记载,当年鲁肃提出的东吴版“隆中对”,要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早近七、八年,其雄才大略可见一斑。今天看来,居住在南阳卧龙岗的诸葛先生,从距离上来讲,与江东仅一江之隔,消息渠道也是非常便捷的,这是地利。另外,他所交往的是名士文人(圈),相互之间有很多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这当中难免会有人将鲁肃的有关治国方略内容透露给孔明,这是人和。第三,时间跨度大,足够让诸葛先生仔细研究鲁肃的策略,完全有时间深入学习研究之后再进行改进,形成自己的思想,要知道中国人的模仿能力是天生的,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要想做到这一点不是完全不可能。这是天时。综上所述,今天来看所谓诸葛亮版的《隆中对》的确有盗版的嫌疑,鲁肃的治国方略被诸葛亮改头换面之后,献给了刘备这都未可知。遗憾的是当年鲁肃没有申请著作版权,否则的话,今天的人们称颂的就很有可能是鲁肃鲁子敬了。

陆逊作为东吴的第四任都督也是很出类拔萃的,在夷陵之战前夕,陆逊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不想使孙、刘联盟遭到破裂所以一方面积极备战,另一方面又积极避战,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希望刘备能够早日醒悟及时撤兵,使孙、刘两家能再次联手共同对付敌人曹操,可此刻刘备偏偏钻进了死胡同,要一条道走到黑不可,不仅始终没有从个人的恩怨中走出来,反而由于自己当了皇帝变得越发骄,出战告捷连续斩杀了东吴几员大将,吓得东吴一退再退,避而不战,于是刘备更是不可一世,而那时的刘备的情形如同当年周瑜一心想要杀诸葛亮一样钻进了牛角尖,转不过弯,直到最付出惨痛的代价,才捶胸顿足,追悔莫及。同时刘备的情形又有点重蹈赤壁大战曹操的覆辙得意满,意气风发已经完全到了根本听不进去任何意见和建议的地步,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刘备的失败成为必然的结果。

当然,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在鱼腹浦将被困八卦阵中的陆逊等人解救出来,并有一番劝导与点悟的话,恐怕陆逊也会因为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再次将自己变成迷途中人,企图将刘备等人斩尽杀绝。黄承彦老人的一番话使他顿时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并立即下令撤兵,否则形势恐怕又将有一番难以预测的变化。所以刘备夷陵之战的失败告诉我们:人常常都是在取得较大成绩的时候,心理上会极度膨胀,往往只想到自己的辉煌,而只有在遭到挫折与坎坷的时候,才会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才会深刻总结原因教训,深刻反省自己,认识自己,为了减少失败的机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古人说的这句话“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只有这两者都合理的兼顾到,事业才可能基业长青,生命永驻。

综上所述,可以说在三国年间,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有的人如日月一样永恒的留在了世人的心中,让人永远不能忘记;有的人如流星划过,精彩绽放的瞬间,给留下短暂的怀念和联想;有的人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忽明忽暗,或远或近,给带来无限探索与思考的时间空间。

从这些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时候,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孙、刘、曹三家他们都在争夺天下之主,其实都是在各自的既定战略思想统揽下发展和调整,曹操是在郭嘉为他设定之夺取天下的框架内,刘备是在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的指导思想下行动,而孙权是在鲁肃等人规划的类似隆中对的总纲领中奋斗,所以说后来他们的事业都是在各自的既定目标与规划的宏伟蓝图内发展

所以,一个单位、一个团队或者一个组织,如果想要有好的发展方向和大的发展目标,就离不开一个好的设计和规划总纲领,而能制定出这样即能高瞻远瞩,又能结合实际的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往往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正因为这种人才不仅少的可怜,而且能与老板密切合作,情投意合者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更应该加倍珍惜,他们是团队中的流砥柱,是团队的核心灵魂。可以起到“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的作用他们一个人的智慧甚至超过了几万甚至十万军队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非常光辉壮丽篇章郭嘉,诸葛亮,鲁肃,陆逊等等,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改写了当时的历史,成为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明星。

因此,事业的发展终归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和合理的应对,而这一切的组织与实施,都必须依靠合理的人才梯队来实现,可以说目标的完成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谋略的较量,是实力的较量,可以说这是整个三国历史的核心所以人们才说: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或许正是理解了这句话,刘备才能在几十年当中都能做到礼贤下士,谦虚待人;孙权要设立招贤馆,广纳人才。而曹操爱惜人才,不惜给予高官、许下重金特别是对待关羽这样的人才,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等等。他们求贤若渴,挖掘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优待人才,是因为他们都十分清楚人才在事业中的巨大能量,真正知道人才的份量和价值份量,及地位作用的重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四》
曹操给接班人留下了一笔非常可观的遗产,那就是一大批人才
《三国演义》 内容梗概
《三国演义》—白话版
《三国演义》的现代启示
三国演义之三十六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