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情感体验分类(2018)

情境激发情感,所以我们这里按照人的活动情境来区分情感,将情感体验分为生存体验、认知体验、自我体验、交往体验、审美体验、道德体验和理智体验等七大类情感体验。(属于“课程:交互设计方法”)最新版本的情感分类请查阅“★ 情感设计:情感的作用分类(2019)”。

情感是评价、态度和决策体验,它是我们活动的驱动力,积极的情感加强我们行动的动机。总之,这两点很重要:1、情感是评价,2、情感是动机。

情绪的类型:Plutchik的三维环形模型,这种分类法对于围绕情境展开的体验创新方法帮助不大,仅做参考。

一、生存体验(缺乏感/需要体验)

生存体验,相应的情感是缺乏感、急迫感,是人们在生存活动中产生的,对某种事物的缺乏感和需要动机,以及情绪上的急迫感的体验。当人们感知到饥渴等缺乏感和焦虑感时,会产生饮食活动的等满足这种缺乏感的动机,当完成饮食等相应活动后,缺乏感和焦虑感会消失。 (为了方便理解,生存体验可以理解成需要的体验,缺乏感可以理解成用户痛点)

生存体验除了饮食活动的饥渴感,睡眠休憩活动的困倦感,以及呼吸空气、性生活、生存安全等等日常活动的情绪体验,还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的缺乏感和急迫感,当有些不可或缺、必不可少的事物或活动缺失时,就会产生缺乏感,以及急迫感。

生存体验中的缺乏、急迫和焦虑等消极情感,都是持续性的体验,而一旦行动满足后,这些消极情感体验会消失,缺乏感不会转化为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人们在生存活动中,往往在感到缺乏和急迫感时才愿采取行动,而在缺乏和急迫感消失后将不再行动。

缺乏感,和其它情感体验一样,都是重要的创新目标。

积极情感:没有,不过一般会有其他体验带来的满足感、愉悦感等。消极情感:缺乏感、急迫感、焦虑等。

二、认知体验

社会认知体验是人们认识世界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包括探索世界、改造世界、形成爱好等等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1、好奇体验

好奇体验,相应的情感为新奇、惊喜、趣味等情感,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在认知世界过程中,对未知事物产生的想要弄明白的情绪和动机,并在探索行为中努力缓解好奇感的体验过程。积极的好奇体验会维持探索行为,而消极的体验会阻碍探索行为的持续。好奇(curiosity)是人类探求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内在动力。好奇往往并存于其他情感体验中,如交友、学习、审美等等。

积极的:新奇、奇怪、惊喜、愉悦、美丽、趣味、幽默、搞笑、神奇、怪诞等。消极的:庸俗、平淡、枯燥乏味、没劲、厌烦、普通等。

2、成就体验

成就体验,相应的情感是成功感,是人付出一定精力完成一件事情达成一个目标而产生的成功体验,成就的强度、时间与付出、目标难度相关。成就存在于所有活动中,从简单的活动,与复杂情感交织一起,像自尊体验、道德体验、理智体验等等。

积极情感:成功感、愉悦感等。消极情感:挫折感、烦躁等。

3、兴趣体验

兴趣体验,相应的情感是偏好感、喜欢感、愉悦感和满足感等,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是对事物的喜爱评价,好不好、喜不喜欢、爱不爱、有没有意思等。兴趣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不断发展的一种相对稳定持久,且与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有关的偏好情感,它与知识的增加、价值观相联。

积极情感:喜欢感、爱好感等。消极情感:厌烦感、无聊无趣等。

三、自我体验

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还包括:

1、自豪体验

自豪是个体把成功事件或积极事件归因于自身能力或努力的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主观情绪体验。

负面:羞耻、内疚

2、自信体验

即自我效能感,能否胜任的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消极情感:自我怀疑、不安全感。

3、自尊体验

是指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信、自爱、自重、自尊,并希望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4、自爱,等

积极情感:自豪感。消极情感:自卑、自满、内疚、羞耻、自负。

四、交往体验

社会交往体验是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包括亲密关系、群体组织等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1、亲和体验

亲和,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中间层次是喜欢,最高是爱情)。亲和起源于依恋,这种亲子之间的依恋就是亲和在个体生命早期的表现。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是一个(或一组)关于为了得到安全感而寻求亲近另一人的心理倾向的理论。当此人在场时会感到安全,不在场时会感到焦虑。

积极情感:依恋感、关爱、关心、依赖。消极情感:孤独感。

2、归属体验

群体归属心理:这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为准则,进行自己的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群体认同心理:群体认同感,即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在对群体外部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上,都自觉保持一致的看法和情感,自觉地使群体成员的意见统一起来,即使这种看法和评价是错误的,不符合客观事实,群体成员也会保持一致,毫不怀疑。群体促进心理:个人在群体中变得胆大起来。这是由于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个体把群体看做是强大的后盾,在群体中无形地得到了一种支持力量,从而鼓舞了个人的信心和勇气,唤醒了个人的内在潜力,做出了独处时不敢做的事情。并且当群体成员表现出与群体规范的一致行为,做出符合群体期待的事情时,就会受到群体的赞扬,从而就使个体感到行为受到群体的支持。

积极情感:归属感、等。消极情感:无助感等。

3、影响力体验

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所作所为,其背后隐藏着一种内在力量;而这种内在力量是由于个人所怀的一种强烈地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所驱动。凡是对社会事务有浓厚兴趣,而且极愿以其作为影响大众的人,其行为背后均存有强烈的影响力动机。权力/影响力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化权力动机;另一种是社会化权力动机。前者的动因为己,后者的动因为人。个人化权力动机行为表现为三种类型:(1)通过个人能力的出类拔萃获得影响力。比如在公司里设计水平最突出或不可或缺的能力,公司离不开。(2)通过获得更高权位获得影响力,(3)通过占有更多财富获得影响力。社会化权力动机,在行为表现为三种类型:(1)通过个人专长影响社会,教师、艺人等,(2)通过服务社会影响社会,医生、志愿者,(3)服务社会的团体领袖。

积极情感:支配感、等。消极情感:落寞感、等。

五、道德体验

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道德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一种复合情感,主要包括厌恶、移情、内疚、羞耻、共情、尴尬、自豪等。满意的道德体验,像愉快感、幸福感、荣誉感、赞赏感、热爱感等;反之则产生否定鄙视的道德体验,像憎恨、厌恶、嫉妒等。

积极情感:愉快赞赏感、荣誉幸福热爱感。消极情感:厌恶感。

六、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受社会审美观念影响的,人们认知活动的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美的评价而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等的情感。美感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审美对象是否满足主体美的需要的关系反映,随着个人的需要、立场、观点的不同,随着客体和主体的关系不同,美的情感体验也不相同。美感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审美对象的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形状的健美、协调、鲜艳、匀称的感知;其二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而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积极情感:美感、愉悦感。消极情感:丑感。

七、理智体验

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理智感是同认识成就的获得、兴趣的满足、真理的追求、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的。人的认识活动越深刻,求知欲越强,追求真理的兴趣越浓,则理智情感也越深厚。理智情感大体有以下几种:a. 好奇心和新异感,它是一种求新的情感,是发明创造的先导;b. 喜悦感是由认识活动的成就所引起的欣慰高兴的体验;c. 怀疑与惊讶情感是认识过程中矛盾事物引起的体验,这是认识深化的特征;d. 不安情感是在下判断时由于证据不足引起的体验;e. 自信和确信不疑的情感,是问题确实得到解决而引起的体验。

积极情感:好奇、成就、等多种情感。消极情感:挫折感等。

返回《课程:交互设计方法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绪和情感
认知、动机与态度的关系理解
文艺心理学试题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心理机制及其启示
个体心理
浅谈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