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顺利验收!总工程师林鸣有话要说

导读

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工序控制严格,工程质量可靠,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同意交付使用。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为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它的辉煌来得并不容易,从2004年可行性研究开始,中国交建为之奋斗了14年,承建了港珠澳大桥70%以上的工程。

2011年1月,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动工,数万名建设者在伶仃洋外海已苦战7年。项目建设涉及台风、航道、航空限高等多方面要求,标准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内陆、香港、澳门三地体系的融合,地处白海豚核心保护区,环保要求极高。

当被问及工程交付验收的心情时,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笑着说:“就像养了一个女儿,她要出嫁了。我相信,许多大桥建设者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这项超级工程,倾注了林鸣和团队的无数心血。在博弈深海、踏浪伶仃的7年里,林鸣和港珠澳大桥早已结成“命运共同体”。面对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关,他带领团队日夜鏖战,一起探索可行的建设方案。

2月7日,央视访谈节目《大家》专访了林鸣。

港珠澳大桥岛隧总工程师林鸣

提起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最大的难关——修建外海深埋沉管隧道,他不假思索地说道:“当我们没有经验的时候,就可以去想象,就可以去创造。”

是的,去想象,去创造。

一条长达近6公里的海底隧道,正是这项超级工程的控制性部分。在此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中国的工程师也没有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的经验。

为了尽可能避免施工过程中带来的风险,林鸣和团队决定与一家经验丰富的欧洲公司进行合作。但对方开出了15亿元人民币的咨询费,这个数字对于林鸣和他的团队而言无异于“天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林鸣只能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我们自己干!”

经过几番探索,林鸣和团队研究出了一个建设方案:

将总长5600多米的沉管隧道分为33个单元,每个单元长180米,重量达到了将近8万吨。这个重量,几乎超乎了常人认知的范围。更重要的是,这些沉管有一个与以往世界上所有沉管都不一样的地方——“半刚性”结构。

这是毫无沉管隧道建设经验的中国工程师们,在困境中发起的创新。“半刚性”方案一出来,就在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国外专家看来,中国工程师们在沉管隧道领域还是“小学生”的水平,还没有资格在沉管结构上提出新的观点。然而,2013年5月1日,林鸣带领着团队连续奋斗了96个小时,终于装上了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中国工程师在外海沉管的第一次尝试,成功了!

他们最终用一项项论证结果证明:半刚性结构可以解决沉管深埋的难题。林鸣和团队的创新,也因此打破了教科书上对于沉管隧道的定义。后来的四年里,林鸣带领团队完成了三十三节沉管安装任务。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兴建港珠澳大桥的设想最早由香港人胡应湘于1983年提出,在交工验收的前2天,83岁高龄的胡应湘来到港珠澳大桥参观。看着眼前宏伟壮观的港珠澳大桥,胡应湘开心地说,“我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的建筑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现在中国的桥梁建设可以说是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了。”

35年,港珠澳大桥从设想变成了现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我们的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SEU人物 |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在“唯一”中创造出”第一”
耗资1000多亿元,中国的这个工程震惊了全世界
每天晨跑10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用坚持精神建设世界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 让港珠澳标准走向世界(卓越工程师) 2018年10月24日,历经6年筹备、9年建设,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终于正式通车运营。   回忆起那个激动人心的瞬间,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
港珠澳大桥贯通在即,请记住这些超级工程的英雄战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