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记忆丨漕粮入仓铺路石

元朝统一全国后,大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因此,吃粮和其他生活用品供应亟待解决,但南方及沿岸各地的粮食及物产,由大运河只能运到通州张家湾码头,卸船后,再由人力或畜力运到大都城,耗时费力,十分艰苦。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奉旨,修浚从通州张家湾至大都的运河,翌年竣工。时值元世祖忽必烈途经积水潭,见海子“舳舻蔽水”,盛况空前,遂赐名通惠河。

明末清初,由于通惠河河道淤塞,水量减少,致使漕运粮船不能通行。由通州用马车运漕粮到朝阳门各粮仓的路,原来是一条土路,每天有上千辆运粮马车,往返在此路上。尤其是每当雨季,马拉铁瓦轱辘车,车辙成深沟,泥泞难行,常有陷车事故发生。为了顺利完成漕粮进京任务,于雍正七年(1729)和乾隆二十二年(1757)两次铺石筑路,从通州西门经八里桥、十里堡、八里庄、红庙、东大桥直达朝阳门,长约40华里。整条路全是用花岗岩石块铺砌,每块条石长4尺、宽2尺、厚8寸左右。这条石路的修筑,在当时不仅解决了漕粮的运输,便利了交通,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朝阳门北小街后(厚)石道胡同铺路石

现在展示的这块花岗岩铺路石,是2001年朝阳门北小街东片整体改建时,从后(厚)石道胡同清理出来的(长76厘米,宽38厘米,厚33厘米)。相传,此胡同是明清漕粮入仓的必经之路,路上铺有较厚的石块,故称厚石道胡同。这条石路,估计是用主干道铺路剩余的石料,铺在了朝阳门内东烧酒胡同了(清宣统时改称厚石道胡同)。作为漕粮进朝阳门入仓的见证,这块铺路石距今至少也有260余年的历史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阳至通州
攸关京师生计的朝阳门
清代京郊的三条“石御路”分别起什么作用?
忆京城——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明清北京的河湖变迁(2)
东四七条[朝阳门北小街至东四北大街的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