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吹拂过古镇的春风——嵩口格致小学校史回眸

                                    (摄影:赖泽樟)

吹拂过古镇的春风

                          ——嵩口格致小学校史回眸

        在永泰现代教育史上,伊芳廷先生无疑是位奠基型的人物。他创办了永泰第一所幼稚园、第一所小学、第一所中学、第一所医院和第一所孤儿院。他把西方的科学文化带到了落后的永泰,并在永泰的许多乡镇创建了新式学校,为贫困子弟提供良好教育机会,极大改善了永泰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为永泰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奠定了永泰现代教育的基础。

        伊芳廷(1875-1969),原名爱德华·汉林顿·史密斯,来自美国波士顿,是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也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同学故旧。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年仅27岁的伊芳廷携夫人格雷斯·汤姆斯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永泰传教并兴办教育,历时半个世纪,1951年回国,1969年在美国逝世,享年95岁。

        嵩口格致小学即是在伊芳廷先生的主导下创办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数十年中,她培桃育李,弦歌不辍,谱写出一曲教书育人的不朽乐章。


         (伊芳廷与夫人格蕾斯摄于1930年)

栉风沐雨    饱历沧桑

        嵩口格致小学是伴随着基督教在嵩口的传播而创建,并逐步发展和壮大。据《嵩口乡志》(1959年编)记载,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基督教传入嵩口。最初由张雅能在开榜横厝设布道堂传道,后移至“街头坪”韦厝(今旧街原派出所附近),由王昌庆、江履访(永泰塘前人)相继担任牧师。经过数年发展,教徒由最初的少数逐渐增至三百多人。

        当时,伊芳廷先生在永泰县城创办格致学堂,帮助贫困子弟接受良好教育。随着基督教在永泰各地的深入传播,伊芳廷先生决定在永泰西南的重镇嵩口创办格致小学。据《永泰县志》(1992版)及《永泰基督教传教年表》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基督教会筹资兴建的新学校'永泰县私立同仁初级中学’顺利落成。同年,教会又在嵩口创办一所教会当校,命名为'永泰县嵩口格致小学’。”

        据《嵩口乡志》(1959年编)记载,嵩口格致小学成立后,由牧师江履访兼任校长,校址设在“街头坪”韦厝(即基督教布道堂),最初学生仅二十余人,多系基督教子弟。以后逐渐发展,学生人数增至一百多人。

      嵩口格致小学教授的课程除清末学制规定的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等,还加修圣经故事课,学生则参加基督教活动。

        由于教学质量优良,嵩口格致小学逐渐得到民众信赖,生源也不断扩展。此时设在韦厝布道堂的校舍已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1923年,教会向各乡募款,在旧街“街头坪”建成“基督教青年会”,作为嵩口格致小学的新校舍。此举标志着嵩口格致小学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1931年,江履访牧师离职,由蔡步天先生(白杜村小喜人)继续传道,并兼任格致小学校长。1934年,格致小学因经费无着停办。是年六月,嵩口遭遇百年未逢的特大洪灾,镇区顿成泽国。青年会校舍不幸被洪水冲毁。当年,永泰县基督教会即筹资重建青年会校舍。校舍建成后,学校复办,仍由蔡步天先生担任校长,直至嵩口解放后。

        1951年,蔡步天先生因曾经兼任国民党嵩口区党部书记,在镇反运动中被枪毙。1952年,嵩口格致小学改为嵩口中心小学二部,走完她四十年的办学历程,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嵩口青年会校舍现状)

勤勉奉献 特色鲜明

        嵩口格致小学共有三间教室和一间礼堂,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设有初级、中级和高级班。笔者曾采访1938年至1944年曾就读于格致小学的郑幼波老人,据他回忆:当时的格致小学教职人员有4人,除校长外,另有教师3人;在读学生有一百多人。一二年级为初级班,班主任为何幼卿(福州人,蔡步天先生夫人);三四年级为中级班,班主任为陈和茂(嵩口东坡村人,永泰同仁初中毕业);五六年级为高级班,班主任为陈焕章(嵩口下坂村人)。

        学校每周一至周六上课,开设的课程有国语、算术和常识三科,其中常识分为历史、地理、自然和公民等科目。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各共用一间教室,教师们采取复合教学的方式授课。低年级学生上课时,高年级学生旁听;高年级学生上课时,则低年级学生旁听。

        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依靠教会的募捐款项,学生学费仅象征性缴纳。例如初级班和中级班学生每学期学费为五六斤大米,高级班的学生每学期学费为十三斤大米。当时,老师们每月的俸禄仅90斤大米,生活十分清贫,但他们依旧严谨认真,孜孜不倦,极具敬业和奉献精神。

        老师们的严谨敬业,学生们的勤勉努力,换来了格致小学学生优异的学习成绩。据林宝琛老人回忆,1930年至1933年,永泰县所有完小毕业生连续四届集中到永泰县城举行毕业会考,嵩口格致小学的学生勇夺其中三届团体优胜奖,尤其第三届考得最好,参考的五名学生囊括了全县前四名,另一位也获得全县第十五名的良好成绩。

        除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外,格致小学还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每周天早上,学生们都参加教堂的礼拜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们仁慈博爱的基督化人格。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学校还时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才艺活动。例如,每年的圣诞节来临,学校都会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由师生们自导自演的节目多姿多彩,妙趣横生。教会还会邮寄一批圣诞礼物,分发给每位学生,比如每人一罐美国奶粉等。伊芳廷先生也会不定期来看望师生,和蔼可亲的伊芳廷先生会说一些本地方言,师生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伊先生”(“先生”即本地对师长的尊称)。

        时值抗战军兴,学校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气氛尤为浓烈。据郑幼波老人回忆,在1944年小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会上,他和同学们所做的演讲报告,饱含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切和热忱,还特别受到了县督学的高度赞扬。另据林宝琛老人回忆,抗战其间,格致小学还特别组织一个业余剧团,师生们经常利用节假日外出演出,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抗战胜利时,业务剧团特别受邀参加县政府举办的庆祝活动,连演三天,受到群众们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

        格致小学的另一大特色是十分重视女生教育。学校里女生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学校。有一段趣闻是,当年学校曾举办一场女生选秀活动,当选校花的是卓家的“阿生妹”,伊芳廷先生还亲自到嵩口为获奖的女生颁奖,以资鼓励。这在当时保守的永泰也算是一件特立独行的事情,体现了美式教育的开放与开明。


(伊芳廷先生与江履坊校长、蔡步天校长等人合影于嵩口青年会)

桃李芬芳 硕果累累

        在短短四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嵩口格致小学培养了一千多名小学毕业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社会栋梁之才,可谓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其代表人物有民国政教名人陈颐、抗日将军林尔根、历史学家陈增辉、著名医师林必锦、爱国侨领陈醒民、原四川省教育厅长林必仪、原福州市协和医院院长江振中、福建农学院教授陈和隆、原泰宁县委书记王秀文、原福州市委宣传部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林爱枝等。他们励志成才的不凡事迹时刻激励着古镇的后昆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陈颐(1899-2002),字仰程,号肇灏,毕业于福建大学,留学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曾任福建协和大学董事会主席、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教务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大代表等职。1949年赴台,任省立高雄女子中学校长、美国乔治亚贝满大学客座教授、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召集人、高雄中华基督教会理事长、旅高福建同乡会首任理事长等职,为闽省旅台德高望重之乡前贤,著有《民国奇才交往录》、《颐园老人忆往》,2002年逝世于台湾,享年104岁。

        林尔根(1904-1982),字惠民,号国梁,先后毕业于嵩口格致小学、福州协和师范学校、南京中央军校(即黄埔第六期),任青岛胶济铁路局员工军训处总教官、军政部第二厅军训科长、军政部第18补训处中校主任、上校团长、上校参谋主任等职。抗战期间,林尔根率部固守黄河南岸,转战河南洛阳、陕西汉中等地,为抗战救亡作出贡献。解放战争期间,林尔根任第15兵团110军111师少将副师长、代理师长等职,因战败被俘。解放后,曾参与宝成铁路建设,随后被遣回原籍,1978年平反,1982年病逝,享年78岁。

        陈增辉(1910—1994),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师从名师洪煨莲教授,获硕士学位,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院和福建师范大学任教,系福建师大历史系著名教授,中外关系史专家,对中国基督教史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著有《教案史料编目》、《南怀仁与康熙帝研究》、《天主教先驱利玛窦先生》、《开封犹太人入华年代考》、《关于利玛窦集中之犹太人》、《清末教案》、《清季中外使领年表》等著作,其宗教学术研究成果收入在《中国百科大全书》中。

        林必锦(1911-1996),幼年家境贫寒,1919年在教会的帮助下进入嵩口格致小学就读,毕业后被保送到永泰同仁初中,毕业时获唯一“全优学生”评语,后又往福州就读高中,192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建协和大学,1933年获理学士,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38年获医学博士。林必锦是我国著名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是我国耳鼻喉医学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北平中央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天津恩光医院医师。1956年,林必锦创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并首任科主任。此后,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基础上,又成立天津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任首任所长。编著有《耳鼻喉科全书》。1996年病逝,享年85岁。

        陈醒民(1903-1969),原名陈常,自幼聪颖好学,成绩优异,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曾任永泰格致初级中学(永泰一中前身)校长、浙江绍兴中学(稽山中学)教务主任。1936年,陈醒民由于思想“激进”,受到国民党当局迫害,被迫举家迁往印尼西婆罗洲山口洋市从事华侨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南光小学及南光中学,亲手创办了山口洋华侨中学和南华中学,还担任山口洋华侨总校校长,中华公学第一、二、三分校校长,为海外华侨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是印尼山口洋市华侨教育的创业者和拓荒人,深受广大师生和侨胞们的崇敬与爱戴。除发展侨教事业外,陈醒民还致力于华侨社团及华侨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并担任印尼山口洋市中华公会主席。1953年,受国务院邀请,陈醒民作为印尼华侨回国观光团副团长,回国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陈颐先生与蒋经国先生合影)

春风化雨 泽润人心

        丝尽春犹在,烛化意更稠。嵩口格致小学的存续时间虽然短暂,但她却在古镇的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为古镇带来了先进的知识文化,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深刻地影响了嵩口古镇的文明进程。她正如吹拂过古镇的一缕化雨春风,深深滋润了人们的心田。

        如今,随着嵩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特色小镇”保护开发的不断推进,嵩口格致小学旧址被重视和保护起来,开辟成“古镇文化服务中心”和“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期,格致小学旧址继续发挥着她滋养古镇人民、造福古镇下一代的积极作用。

        嵩口格致小学的历史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她所承载的博爱、敬业、奉献、勤勉和励志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嵩口人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嵩口格致小学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永远闪耀在古镇的天空。


(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里琳琅满目的图书)


 (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里读书的孩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倡议文藻的永泰格致后人建立联谊微信群加强联系
回顾 | 格致小学70年前的精英教育
头条| 我们开了一个全国性大会,为啥选择观摩这3所学校?
浪子变身教育先驱
格致中学170年华诞
天津学校沿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