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十年来“破译”<周易>的各种论著

三千多年前形成的《周易》,自古而今研究它的人不计其数。

从孔子作《易传》始,2500年以来,至少有8000位学者前仆后继、穷毕生精力研究《周易》。

流传至今的易学著作也有3000种之多,所谓“易林三千”。《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经部占篇幅最多的也是易经著作。

有人说,解读易经是永恒的最伟大事业。

为什么呢?因为易经为大道之源,是大道的模型,是宇宙人生的总方程式。

虽然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来没中断过,但是一直是众说纷纭,从来没有人能够真正破解。于是,《周易》成为中国最难解的八大“天书”之一,成了古人给后世留下的一个千古之谜。

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看,近十多年宣称“破译”了《周易》的专著和论文,可谓举不胜举。以下不妨例举一些颇具代表性的论著:

 

1991年,田合禄著《八卦与河图洛书破译》,山西人民出版社。宣称“本书破译了伏羲据河图洛书八卦和黄钟数的千古之谜。揭示出象数中的十进制、三进制和圆、方、矩的破译,证实了易卦为数学之鼻祖。破译出卦象中的天体运动规律及五运六气的内容。”

【简评】

由于出版较早,笔者未能读到该书,这里不予置评。

 

1993年,欧阳维诚《周易的数学原理》,湖北教育出版社。以现代数学为工具研讨周易,分绪论、周易与集合论、布尔代数、群论、数论、组合论、概率论等的联系及数学原理在易学研究中的应用。

【简评】

由于出版较早,笔者未能读到该书,这里不予置评。

 

1996年后半年,《光明日报》连载了一则通讯和四篇文章,介绍“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与《科技智囊》杂志社共同组建的易学课题组,对《周易》及其源头——《河图》、《洛书》作出的重大破译”。它们是:

1996715日第二版的本报讯《科学理解易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81日第八版署名“关穆”的《易经柱:周易六十四卦的立体展示》;

824日第八版署名“华明”《〈河图〉与金字塔存在统一关系吗?》和署名“关穆”的《易经柱背后的数学奥秘》;

1010日第八版署名“华和”的《太极易经柱、“和合”数表与中华和合精神》;

1120日第八版署名“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易学课题组”的《易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千古《河图》与八卦关系的解译”,宣称“终于揭开了《河图》与八卦关系这千古之谜的谜底”(见《光明日报》19961120日第八版;《科技智囊》1996年第10期)。

【简评】

这些文章发表后,很快遭到学术界的质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李申的《<河图>没有秘密——兼评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对<河图><洛书>的研究成果》一文。

 

19984月,方湛州《中华千古之光》,北方文艺出版社。

该书作者另撰《<周易>已破译,欢迎您审评》一文,认为后天八卦图中的八首卦就是《周易》的卦象提纲,是导读六十四卦卦象的钥匙。该书还阐述了对《周易》的“一家之言”,如“以殷为阴”等。

【简评】

总体上属于史学、哲学研究,无助于揭示《周易》模型的本质。

 

200211日,苗孝元、姜在生《上古科学揭秘:易之道》,齐鲁书社。

该书作者花费十余年心血撰成。其结论是:《周易》是用图像表达宇宙根本规律的科学体系。《易之道》对《周易》的这个认识,是以两个重要发现为基础的。这两个重要发现之一是“先天八卦次序”、“后天八卦次序”、“先天八卦方位”、“后天八卦方位”四图和六十四卦准确地表示了生物体中的DNA双螺旋结构及DNA的自我复制和64个遗传密码。之二是“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和太极图三图表示的一个完整的二进制数学体系。而且,两个体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生命现象和二进制数学模型,并经此作为宇宙的模型,揭示宇宙的基本结构和根本规律。

【简评】

该书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河图、洛书中的双螺旋结构。不过,其论证上可能有瑕疵,而且整体思路还是在附会生物学、遗传学的一些结论和规律,没有对《周易》模型的本质进行有力揭示。

 

2006年,郭至成、郭涛《走进伏羲:破解易学千古之谜》,光明日报出版社。

该书着力证明了今人研究出来的三维立体易模型,在中国历史上是早已存在了的。

【简评】

该书的最大贡献是大力倡导对《周易》的立体分析,并列举了一些立体易的研究者及成果。不过,正如作者在书中坦言的,其论证和推断还不足以令人信服。

 

20061月,罗金蒲,刘世发著《河洛象数理—解圆与数论》,陕西省安康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出版。

该书认为,太极八卦是宇宙科学。作者提出“太极八卦解圆学”,并认为它是古中国太极八卦象理性与数理性的一种现代形式的萌芽。另外还提出了“八卦数论”,重点研究八卦素合数系问题。八个素合数系具有奇妙的积幂性质与求和性质,利用它们可以研究素数分布(分类)、素数的判定定理、合数的八卦筛法等重大问题,最终用《易经》的理念与数学科学思想证明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进而证明了另一世界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

【简评】

专业数学方向上对《周易》的研究,研究事迹也非常感人。不过,让人读后不禁要问,到底是在用数学研究《周易》,还是用《周易》来研究、发展数学?

 

20061月,史力生《易经科学新解》,花城出版社。

【简评】

对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给出了一些数学证明。但证明思路基本沿用江永的,并未克服江永证明的缺陷,从而不是一种严密的数学证明。

 

2008年,刘金明著《破译周易预测密码(我的研究报告)》珠海出版社2008-09-01

该书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设计入手进行研究和论证,引证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以及考古发现,把六十四卦的发明权还给了伏羲,证明《周易·系辞》关于伏羲经过“仰观伏察”、“远取近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明八卦的记载并非虚言。

【简评】

基本上是历史考证类型的研究。

 

20101月,贾秉然编《易法自然·破译周易的本来面目》,(台湾)滚石出版社。

【简评】

作者认为,先天八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八卦图;六十四卦是先天后天之合;河洛即五行……但是,作者对这些观点的论证是不充分的,不足以令人信服。

 

20124月,邓文涛《破译<周易>密码》,中央编译出版社。

邓文涛于201010101010分破译了中国千古之谜——被誉为百经之王的老子《道德经》。

20113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破译密码》而震惊全国。

20111011911分,他又破译了中国千古之谜——孔子的《周易•系辞》。

随着《周易•系辞》的破译,2011102820时左右又揭开了系辞中孔子所描绘的伏羲八卦这一万古之谜。被誉为群经之首“世历三古,人更三圣”的《周易》文化在这一时刻被解,中华文明的发端符号伏羲《八卦》也在同一时刻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201110月中旬作者同时破译了荀子的《劝学》。

一年时间破三经,解四圣,被人视为“奇人”、“天才狂人”。

 

20121月,刘树成著《大众龙学:应用数学周易的破译》,金城出版社。作者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初步弄清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次序就是“龙”——中华科学文化原始创新“微机”、应用数学创新操作体系的模型。当我们搞清楚“龙”,追溯到中华文化的原始创新体系和程序及其规则,中国的历史文献就会按“龙”顺理成章地“重新结合起来”。

《大众龙学:应用数学周易的破译》是作者著《龙学——中华科学文化创新体系周易的破译》的大众化,是对《帛书周易》经文(卦名、卦辞、爻辞)的破译,详细叙述“龙”的操作,即采用应用数学“算卦”。

 

除了近十多年来的上述十多种“破译”《周易》的著作外,此类“破译”论文及网文则更是大量充斥各种报刊杂志及网站。

其实,所有这些“破译”,归结起来无外乎如下几类:

1)历史考古、背景考证、训诂学的研究,或者注重哲理阐发;

2)与现代科学“攀亲戚”:不管是物理学、人类基因、宇宙学、量子力学、化学、似乎都与《周易》相契合。《周易》方法仿佛无所不能,各类现代科学难题均能被《周易》“攻破”。

3)找出了一大堆数学关系和规律,但并不能揭示《周易》的河图、洛书、八卦、六十四卦这些模型的本质。

4)提出了一些对《周易》相关模型的本质性判断,但是没有给出严密的论证(或论证出现了错误),无法令人信服。

由此我们认为,上述这些类型的“破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对《周易》的科学破解!《周易》要上升为一门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就必须提炼和疏理出一套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易经的来龙去脉)(李守力)
《易经》版本溯源
易经学说之说易卦-天地原在二爻间
谁创造了《周易》?
易经本源推敲
传统文化中数字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