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调中焦脾土治中风,7针一体,“中气法”针灸治疗术简介!

今年下半年我曾接诊一个患者,男,60岁,半年前前因工作紧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口角㖞斜、流涎,言语不清,右侧肢体瘫痪。确诊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住院治疗1个月,症状有所好转,但仍然走路不稳,言语不清。于是到我这儿来就诊。来时患者神志清楚,形体肥胖,口角㖞斜,伸舌偏右,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滑。患者既往有10多年高血压病史,平素喜食肥甘厚味。我辨证为痰瘀阻络。于是用“中气法”进行调理,每日一次,10次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患者言语流利,肌力正常,基本痊愈。

“中气法”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它是河北刘峙南家传针灸处方之一,该法操作较为复杂,但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单善于治疗脾胃系统疾患,还能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具体怎么操作?

取穴方法:患者仰卧,先察其腹部有无凹陷或隆起之处,然后以手揉按患者腹部,仔细体会有无硬结和压痛,如有异常,便作为取穴的重点,然后排取其他位,各个穴位之间的距离要均匀。

主要穴位是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或肓俞)、气海(或阴交)等7穴,根据《黄帝内经》“上下交损,当取其中”的宗旨,旨在调理中焦脾土,交通心、肺、肝、肾,寓消于补,扶正祛邪。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中央而运四方,化生气血精微而奉养全身。若中土失调,则失其斡旋运化之用,正气已衰,百病乃因之而起。脾胃调和,自然水升火降,心肾交泰,生机旺盛,正气充沛,而病邪自去。

其中上脘、中脘为足阳明、任脉之会,能开胃之受纳之门,使饮食水谷得以入胃。下脘乃足太阴、任脉之会,能通调胃肠、益气降逆。3穴相配,使胃之受纳、腐熟之功得以正常发挥。气海位于人身之下焦,能通调任脉,温固下元而助运化之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有分理水谷之糟粕、消导积滞之功,可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腑气得通。建里乃脾胃之气生成之处,可健运脾胃,补养后天。水分可通调水道,使痰湿去而脾胃强。诸穴相配,共助中焦生化气血,运化水谷。中土得以调和,则浊降清升,上下交通,疾病自消。

针刺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采用32号1~1.5寸毫针。待患者呼气时,随呼刺入。各穴针刺方向,均一致向下(其斜度一般以45°~75°角为宜),不可偏左或偏右,更不可向上逆刺,针刺的深度宜灵活掌握,使深不致邪,浅须得气,但须做到7穴的针刺斜度、深度、方向、针力均要一致,如同一针,方能发挥“中气法”的作用。这是此法操作的关键。留针时间一般在30分钟,视病情亦可稍长一些,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度。留针时要使患者呼吸舒畅,腹部无任何不适之感。

此法深得中医“治病必求于本”之旨,不仅针对已病,还可防止痰、瘀等致病因素的产生,“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所以对防治中风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案】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患者惊叹药量不大效何其速也?
远离血虚
邢门五行脉针掌门人邢洪起老师微信公益课语音整理
关于“脾胃”的几则医话
浅谈中医针灸治减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