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益讲堂】易道精华探秘之世历三古,人更三圣

今天是“易经洗心”模块第一大部分‘易道精华探秘’第二次的分享!上次认识了我们中国的日月神-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也比较了东西方创世纪和文化启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伏羲一画开天始创‘八卦’,人类文化的启蒙由此开启!伏羲始创八卦,这也是易经的起源.完整的易经在后面悠悠几千年慢慢形成。也足以证明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学第一经典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推敲的!

学习易经,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和心态呢?

先说一下古人对易经的看法。洁净精微,易教也。出自《礼记》的《五经解》。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含义却很广。“洁净”包含宗教和哲学的含义,也就是说我们学了易经,他的心理、思想、情绪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非常纯洁宁静。“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是无比的细密精确,所以学易的人,头脑要非常冷静!

学习易经,最好是重视并理解了它蕴含的义理,再去进一步探究象/数/术。从宇宙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高度概括就两个字“人伦”(伦理道德),古圣先贤想从中教化我们拥有怎样的智慧而去超越吉凶呢?

(群内互动:把易经的道理生活化。)

那易经的作者究竟是谁?它的发展经历的哪些过程?包含那些内容?今天我们共同走近易经,一起回归古圣先贤的智慧和能量!

自从伏羲“一画开天”,始出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

三圣指上古时代的伏羲氏始创八卦,中古时代的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下古时代的孔夫子做易传。上古时代是八千年前,中古时代大约在是在三千多年前,孔夫子是公元前555-前479年,是在人类历史第一轴心期时代,释迦摩尼和老子也在那个时代。上古、中古、下古的三位圣人,这叫“世历三古”。

但一部完整圆满的易经,一定要包括伏羲的八卦,周文王的六十四卦和孔子的十翼即{易传}的内容。下面一起来共同‘探寻’三位古圣先贤的心路和智慧历程。

(群内互动:人与自然和谐,顺应天道规律。)


在伏羲创立八卦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启蒙,人文就是空白,伏羲创立出八卦以后,中华民族的人文还有精神启蒙开始了第一缕曙光。伏羲氏是怎么把八卦创造出来的呢?他是观象,观察的不是外在世界,观察外在世界需要一种阳性的左脑思维,内在世界要到一种阴性的,高度发达的右脑思维,进入恒性、零散、空虚的状态,在把自己入静后感应到了包括‘砰’的一声,看到了自己思想的火花,这是第一种来源;那第二个来源,孔子内观入境也体悟到了当时伏羲在那个时刻看到的时间、空间,天道地道人道的信息,同样悟到了天地宇宙大象的大规律,大智慧和大法则。孔子做了一个辞,用72字来描写并归纳为“观象”,观察的观,象思维的象。


象!物象—意象—原象,三个层次(总论课程中分享过)。

当时伏羲氏一画开天,在地上画了一根连在一起的线段,这就是他上观天文,下观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中通人事之后,用心感悟出来的第一个符号,概括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件,伏羲画了这一横,这就是华夏民族文化的起源,国学的起源,这个事件我们给他起了名字叫“一画开天”。这个天不是盘古开天地的天,那是开天辟地,物理的天,外在的天,而人文始祖伏羲讲的是文明的天,精神的天,就是以文载道,以文化人。

一画开天,开创了象思维的起源,观物取象,一直是象思维的一个特征,一根线象‘天’,天道是乾,伏羲又画了两条断开的线,象的是‘法’,法的是地,地道代表是坤,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乾坤之道,也是男女之道。伏羲画完这两个符号,内观入静感悟了天地之道以后,对他周围部落周围的人开始了启蒙教育。他讲出了天地、男女、夫妇。

—就是阳,阳的意思是乾,乾的意思是健,健就是自强不息;

--就是阴,阴的意思是坤,坤的意思就是顺,顺就是厚德载物。

乾健坤顺,教育了我们三千年,一直到现在。

从伏羲到周文王,从先天易到后天易,这儿正好是一个断代,之前我们是先天状态,后来我们是后天状态。什么叫先天状态呢,就是人的思维模式是阴性的,右脑高度发达,看的是内在世界。后天状态呢,开始关注外在世界,主要是左脑高度发达的思维模式,我们慢慢地逐步地背离了自己的本心。

先天状态——阴性——右脑——内在世界

后天状态——阳性——左脑——外在世界

而象思维是左右脑结合的思维模式!

这里分享个小故事吧。文王时代推行仁政,有个孝子走在街上,不小心用扁担打死了一个人,文王说那你秋后来问斩吧。但到了秋后,他老母还没有尽孝,怎么办呢?就求,最后求到了一个办法,画了一个像,放在了那里。那时的人都很实在,说好秋后来受死,就会秋后来受死。秋后问斩官问这个人怎么没来呀?那时候人都是右脑思维,一观,那个像就来了。看到一个坑,受死的人就躺在里面。就说算了吧,人已经死了,不用问斩了。就从那一刻起,人心就变狡诈了,这就是先天易和后天易的一个分水岭。



文王被拘羡里,画地为牢,面壁七年,拘而演周易。把后天八卦推演成64卦,64卦走向民间,就是占卜。

“易”在夏商周的时候成为了东方的主要占筮之法,怎么说呢?从社会上来说,占筮法已成为部落或国家重大决策的咨询方法。特别是夏商周时代,基本上是国家、军事、社会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占筮,另一方面,在民间也是大行其道。易经不仅是中国本土最早的一部心理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心理咨询学。《周易》实际上是最早的中华民族对主观世界,对内在世界经验的记录。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有超出自然界的不明事物,那他们就认为这种超人的意志或力量——更高维度的思维,决定着大家的吉凶祸福,把这种力量人格化,称之为“神”,对于“易经洗心”觉得貌似有一个外在的神,那么在那个时代,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自认为找到了和神沟通的途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和我们自己的高灵,和自己的灵性世界沟通的途径——“算卦”,用算卦来感知自己,朦朦胧胧说不清楚,但又确实存在的灵性事物。今天,到21世纪我们都知道了,身心灵三位一体,我们要和自己,除了自我还有一个高我沟通,特别是与高我沟通的时候,有很多办法。但是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大家从来没有停止对这部分的认知,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用占卜。

世界第一大占,第一灵验的,就是我们这位周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八卦又称为后天八卦,把八卦推演成了六十四卦。怎么推的呢?八卦只是三层,不管是阴的还是阳的,两个符号组合,只有三层。六十四卦每卦是八个单卦两两相叠,每卦是六层,一爻一爻叠上去,从上往下六层六爻构成一卦。


易传是孔圣人用十篇文章告诉我们后人怎么更好地读懂这本书。也使易经脱离了神秘地占卜迷信色彩,儒家思想也上升到“行而上”--道的高度!

孔夫子作《易传》,对自己有一个描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就是不跨越规矩的意思。孔子晚年非常喜欢学《易经》做了十翼,韦编三绝,孔子读易是什么样子的?韦就是柔软的牛皮绳子,以前的书是用柔软的牛皮绳子把竹简连起来的,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层牛皮带子穿成的竹简,反反复复地读,牛皮绳子多次被磨断了。古文里的“三、六、九”这些都是虚指,表示很多,表示孔子读《易》钻研的非常刻苦。为什么这样呢,《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圣人读《易》目的不是为了占卜算命,而是为了人生没有大的过错,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易经的价值之一;还有一位战国时候的大学问家和大学者:荀子,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就是说如果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后呢,就不用去算命占卜了,这是易经的两个重要价值。

(群内互动:后人有福,必须秉承。)

现在,如果一个西方人问我们:西方有圣经,代表他们的人类起源和精神世界构建。那中国的根本经典-是什么?肯定是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大道之源的《易经》了,但易经的作者究竟是那个人呢?

(群内互动:伏羲氏、周文王、孔子。)

用‘世历三古,人更三圣’这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在历史上,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从来没有过这样一种现象,什么现象呢?三位古人从未谋面,时空经历了三个古代。他们竟然不约而同共同写了这样一部巨著,但谁也没有说他们写的不是一部书。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群内互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易经的形成,同时揭示了它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哪三个发展历史阶段呢?


易经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易,占筮易和人文易三个历史阶段。伏羲一画开天,始创八卦,有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优秀代表的伏羲氏在后面悠悠3000年间逐一统一了各个部族,三皇五帝,尧舜时代是伏羲先天八卦发挥作用的自然易阶段;周文王是易学的发展者,他以后的夏商周阶段我们称作占筮易阶段;孔子所在的春秋战国年代,易经上升到人文角度—属于人文易阶段,它其中揭示的‘易理’—天人合德的思想体系,至今指导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现代人更多“自用而多不自知”罢了。






三位作者的原创内容,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易经这样一部巨著。那学习易经,是从前往后读,还是从后往前读呢?

(群内互动:从前面读;从后面十翼读。)

如果先读前面的八卦太随喜了,说明您处于先天状态,就是高度发达的右脑思维模式。如果看不懂也很正常,那么就老老实实先看孔夫子的指导我们怎么读懂易经的十篇论文吧。


《易传》告诉我们,宇宙世界的原象转移到人事伦理后蕴含的哲理和意象,8卦、64卦顺序如何,结构如何,结合十篇文章,再翻过来看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符号,真的是这个意思。感恩,孔圣人帮我们读出来了,教授我们怎么更好更快地理解宇宙万事万物的大规律、大法则、大智慧。



(群内互动:从后面开始学更容易领悟文字,从前面开始学需要对图形(意象)敏感。)



易经首先肯定万物的起源、发展、变化和结束,都是阴与阳这两种因素(力量)所造成。阴爻和阳爻简单的二画,组成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每卦三爻;八个单卦两两相叠,形成64卦,每卦六爻。彖传是解释64卦的卦义;象传是解释64卦的卦象,爻象;文言传是对乾坤二卦的解释;系辞传是对易经的通论,阐述易经的基本原理;说卦传解说八卦的性质、功能、方位和取象;序卦传解说64卦的排列顺序;杂卦传解说64卦之间的错杂关系。

易经其实超越了神学,科学和哲学,涵盖了很多东西,它的‘模糊性’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灵活性’让我们看待问题不会限于固化,要慎断是非;‘空白性’给了我们所有人无限的发挥和想象空间。让我们在玩索中而有得,启发象思维,开创新格局。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两次线上交流我们初步了解了易经的起源和形成。上面这幅图就作为易经分享‘易道精华探秘’这部分的小小总结吧。

感谢大家的陪伴,易经中有曰:自助者天助!祝大家读经典修心开智,生活工作中感悟乾健坤顺,天人合德之道,获得宁静圆满快乐的人生。

(供稿人:李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画开天的由来 群经之首的历程
第一讲 《周易》的形成
《易经》中符号系统的来龙去脉
伏羲庙楹联赏析
易经学习心得分享之一:
坤朗颂周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