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午战争期间,清朝的陆军在干什么?

 说起甲午战争,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想起甲午海战——甚至好多人会想起邓世昌和丁汝昌这些北洋海军的将领。

  与此同时,很多网友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甲午海战后,虽然日本消灭了清朝的海军力量,但是,大清帝国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帝国,按理说陆军应该继续抵御日军,为什么甲午海战后,清朝就开始忙着和日本议和?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甲午战争期间,也存在陆军战场。并且,清军在陆军交锋中,也处于溃败状态。

1、甲午陆战

日本和东亚大陆之间,是不存在陆地接壤的。因此日本打算对东亚大陆发动武力征服,首先就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因此,甲午战争最初,战场是发生在海面上。随着日军在海战上对清军产生了压制的态势,日本的陆军也开始行动。

典型的就是平壤战役。当时平壤处于清朝陆军的掌控之中。日军对平壤发动攻击,负责守卫平壤的清军统领叶志超见日军声势浩大,于是带着清军开始逃窜。

要知道,叶志超麾下的清军数量其实和日军差不多。如果叶志超愿意以逸待劳,利用地形优势和日军对战,即便不能击溃日军,最起码也能给日军造成巨大的伤亡。但是叶志超唯恐打败了自己成了日军俘虏。更担心部队打光了没办法和上边交待,于是叶志超带着将士一路逃亡,只用了不到一星期时间,就逃到了鸭绿江江边。

就在平壤被日军攻占后不久,黄海的制海权也落到了日军手里。掌握黄海制海权后的日军于是又越过鸭绿江对丹东发动进攻。清朝陆军在兵力不占弱势的情况下,依旧没能顶住日军的几轮冲锋就败下阵来。

而丹东被日军攻占,意味着甲午战火已经从半岛蔓延到清朝本土。丹东丢失的同时,辽东半岛南部的旅顺口也遭到日军的进攻。并且,日军企图攻占整个辽东半岛。

清朝朝廷陷入恐慌状态——因为辽东半岛如果丢失,日军很可能通过辽东半岛这个跳板,进攻辽西,而后兵锋直指京城。

于是清朝朝廷急忙派遣六万陆军,打算从日军手里夺回辽东半岛。不过,日军攻打清军的时候,可以长驱直入。而清军主动进攻日军,却宛如送人头一样——清军付出很大牺牲,依旧没能驱逐走日军。

并且,随着日军完成应对清朝援军的战略部署以后,日军开始主动对清军发动攻势,清军面对日军的进攻,照旧只能不断溃败。

面对海军陆军的全面溃败,清朝朝廷只好和日本议和,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马关条约》。

2、后继影响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虽然清朝洋务运动并没有进行生产关系以及政治制度的革新,但是不可否认,清朝在洋务运动期间,纸面上的军事力量和国防工业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很多西方列强对清朝的实力存在很大程度的误判:那就是认为清朝固然不能和英法美这样的列强相提并论,但主体上应该和沙皇俄国的实力差不多——要知道,沙皇俄国虽然地盘庞大幅员辽阔,但是在欧陆各国眼里,沙皇俄国也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二流国家。

甲午战争的溃败,让西洋各国意识到清朝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其实力比照沙皇俄国要差之甚远,于是,有了第二次发现中国的说法——随后不久,就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以及庚子国变的发生。可以说,列强瓜分中国、庚子国变和义和团运动,都是甲午战争带来的连锁反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午海战清朝出动63万军队,牺牲3万人就投降了,日军阵亡多少?
以史为鉴1:甲午战争的血泪教训——不抱幻想,当断则断
苏小东:从海陆协同作战反思甲午战争
《世界军事战争史-196》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军侵略辽东半岛实景老照片
【通俗民国史】甲午战争输日本,马关条约割台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