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天,看古人如何应对炎炎夏日
userphoto

2021.07.13

关注

小编导读

三伏天又双叒叕来了,并且,今年的三伏居然有40天!真想深刻贯彻三伏天的精神,“伏”在家里待上40天不出门,配上空调wifi西瓜,简直爽歪歪。每每这个时候就格外佩服古人,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古人是如何度过这难捱的炎炎夏日呢?今天小香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低配版——扇子、瓷枕、竹夫人

古人把扇子称为“摇风”“凉友”,晋朝崔豹《古今注》曾记载“舜作五扇”,说明早在尧舜时代,这“凉友”就已经存在了。一般平民百姓用的扇子是用竹子编的,有钱人家的话就会有各种花样了,比如丝扇、罗扇、纱扇、纸扇……在古代,扇子不仅是乘凉的工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此外,扇子不仅可以纳凉,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常摇扇子可以锻炼肩关节肌肉,促进手部和上肢的血液循环,还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瓷枕也是古人纳凉的必备品,瓷枕的枕面长度一般不超20厘米,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可以透气,瓷器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面,摸起来冰冰凉凉,非常适合夏天。除了瓷枕,古人还会将喝过的茶叶晒干,再加一些茉莉花装进枕头里,可以清热解毒、降压泻火、利尿消暑,既解暑又养生。

古人还发明了竹夫人,竹夫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有迹可循的就是苏轼在《送竹几与谢秀才》中写的“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竹夫人通常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截取整段竹,长不超过1米,中空,四周编有网眼以通风散热,常置备于眠床之上;另一种是编青竹为竹筒,中空,上留多孔,可拥抱,可搁脚,用以取凉。讲究的人还会再竹夫人里放上薄荷、栀子花、茉莉花等芳香之物,薄荷可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行气,栀子花和茉莉花气味芳香,有安眠之效。

中配版——凉棚、避暑会


在唐代,人们喜欢搭凉棚来乘凉,明代高濂曾在《四时幽赏录》中写道:“长安人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感觉就像是夏季乘凉晚会一样,搭个棚子,摆几个座位,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乘凉,美哉美哉。到了宋代的时候,花样就更多了,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记载:“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果然宋代的人最会玩,纳凉也这么丰富多彩。不过这些都是有钱人的游戏,没有钱的人家只能随便搭个凉棚或者找棵大树乘凉了。

虽说只是简单的纳凉避暑,古人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古人认为在过廊下面纳凉会有贼风,容易中风。所以一般凉棚都是搭在在洁净宽敞之处,不光能消暑,还能养心。


高配版——冰窖、冰鉴、冷饮


据《周礼》记载,周王室为了夏天可以使用冰块消暑,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冰块的人一般称为“凌人”。负责在冬天的时候存储天然的冰块放在冰窖里,等到夏天的时候拿出来使用。关于冰窖,《水经注》里曾提到曹操在河南修建冰井台的情况:“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内数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如今,北京景山西门外的雪池胡同里还有一处皇家御用冰窖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即使是炎炎夏日,冰窖内也是寒冷阴凉,不能久留。

除了冰窖,冰鉴也是古人夏天消暑的神奇法宝。《周礼·天官·凌人》云:“祭祀供冰鉴。”冰鉴就好比现代的冰箱,冰鉴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古人一般用它在暑天盛冰、放食物。

既然有了冰窖和冰鉴,那冷饮还会远吗?宋代街头就有非常多的冷饮店,而且花样繁多,名字也是极为好听,什么“雪泡梅花酒”“凉水荔枝膏”“冰调雪藕丝”“冰镇珍珠汁”“杨梅渴水”“杏苏饮”“冰雪甘草汤”等,让人一听就垂涎三尺,恨不得穿越回宋代去品尝一番。到了明清时期,最受欢迎的宫廷御用饮品就是“土梅贡煎”,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其实这土梅贡煎就是现在的酸梅汤,一般是用乌梅、山楂、陈皮、甘草等中药加冰糖熬制而成,酸甜可口,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之效,在小香心中这就是夏日最佳饮品。

灵魂版——心静自然凉

白居易有《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静坐在院子里就能消暑热的心态真是极佳,叫小香自愧不如。不过,这也并非古代文人雅士的专利,一些养生家也推崇这种方式。元代养生家丘处机就在《摄生消息论》里提到夏季更要“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反正就是一句话:心静自然凉。老实说,在小香看来,这种纳凉方法没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和高度是到达不了的。毕竟在心再静,该热还是热啊!

推荐图书

《遇见最美的本草:一位临床医生的中药札记》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是一本精彩的中药散文集。作者从本草中精心撷选五十味中草药,将中药的特性与人生感悟结合起来,从中药说开去,把药理知识、优美故事、科学道理、动人传说、处世体验、人生哲理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以药喻人,以事喻理,既讲医病,又讲医心。本书文笔优美、意境动人、感情真挚,既向读者普及中药知识,又和读者分享为人处世和修养自身的体验。字里行间,充满温情、温馨和温暖。让读者在轻松和愉悦的阅读中,回归健康,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归和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医药文化类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炎炎夏日里,古人的12个“消暑”小妙招
跟随古文物 开启古人的度夏锦囊
无关风月,浅聊古人消夏史
没有空调的古代人,如何避暑?
炎炎夏日,古人夜夜相拥的竹夫人是什么?这比真夫人管用!
没有空调的古人,夏天却过得如此惬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