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更路簿》解读

相关推荐

·《南海学刊》2017年01期·《寻根》2016年06期·《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0

一、引言《更路簿》与《两种海道针经书》(尚达校注,中华书局,1961年)一样,是一种民间航海针经书,是帆船时期,能引导我国海南渔民在西沙、南沙群岛一带从事渔业生产和航海活动以及载有海南渔民对西沙、南沙群岛用方言命名的本子。《更路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已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最近,海南省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更路簿》收集整理和成立“《更路簿》研究所”1,呼吁加强《更路簿》收集和研究。鉴于此,本文对与海南《更路簿》相关的7个问题进行阐述,期望引起更多国人对《更路簿》的关注和重视。二、《更路簿》形成的环境我国海南岛东部沿岸地带,尤其是琼海市潭门镇和文昌市清澜镇、铺前镇,多处在石英沙、珊瑚沙和贝壳等物质组成的滨海沙地上,土层浅薄,且西行台风常在此登陆,带来狂风、暴雨、巨浪,难以进行农业种植,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而面对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海域,鱼类丰富、水产资源众多,致使琼海、文昌沿岸渔民不耕田而耕海,常年活...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南海学刊》2017年01期
  • 南海学刊

吴淑茂《更路簿》及南洋更路解读

在对海南渔民海洋文化及《更路簿》的调查中,我们于2015年7月发现琼海市潭门镇草塘村委会文教村吴淑茂老船长家藏的《更路簿》(简称“吴簿”)。为研究“吴簿”,笔者又多次调查吴淑茂老船长。一、吴淑茂家世与祖传《更路簿》的时代考证老船长吴淑茂生于1944年4月2日丑时,现年72岁,男,个子高,消瘦,头发花白,性格开朗。他说祖上由琼海市长坡镇迁来草塘村已逾九代,都是捕鱼为生。据吴氏家族于2000年续修的《三在堂·海南吴氏总谱》记载,吴氏迁琼始祖(迁琼第一世)吴贤秀(742~807),于805年(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举家迁居海南岛琼山。第三十五世吴元珍从长坡镇迁居潭门文教村,吴淑茂为第四十五世。按三十年为一代推算,从吴淑茂往上溯十代,计300年,可推算吴元珍大概出生于1644年,为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军,清迁都北京,为清世祖顺治帝元年。此时,海南岛沿海周边的经济已发展起来。清初,...  (本文共11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南海学刊》2016年03期
  • 寻根

《更路簿》:我国渔民数千年深耕南海的历史文化记录

《更路簿》又称《水路簿》《南海更路经》,在元代已有雏形,明代以来愈益成熟,是我国南海渔民普遍记录、使用、相传的航海手册。《更路簿》既是南海渔民自己记录的航海日志,也是我国航海民俗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翔实记载了我国人民在南海的生存史、航海史、生产史、海外贸易史,揭示了我国对南海U形九段线(中华民国时为十一段线)内西沙、南沙群岛岛礁及其海域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利用连续管辖的历史事实,是我国南海主权的有力证据。《更路簿》是我国渔民在南海生存的智慧结晶从字面上看,“更”为距离单位,“路”为航向,“簿”为册子。“更”原本是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单位,一夜分五更,俗话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之说,苏轼也有“默坐数更鼓”的诗句。具体到南海的“更”,渔民在海上燃一炷香行船10海里路程为一更,也可以后船不见前船桅杆谓之一更,这个前后船距离,风帆船约行5小时,航程大约10海里;路指的是航海罗盘指向的针路,即航向。“自大潭过东海...  (本文共9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寻根》2016年06期
  • 云南社会科学

论海南渔民《更路簿》的分期及其文化特征

(1)尤梦瑜:《〈更路簿〉:渔民〈扬帆拓海〉的指南》,《海南周刊》2016年6月6日,b07版。(2)周伟民、唐玲玲:《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北京:昆仑出版社,2015年,第124页。(3)周伟民:《更路簿形成、盛行和衰亡的年代及其性质、用途》,《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2期。南海《更路簿》是海南渔民世世代代在西沙、中沙和南沙海域生产作业的航海指南,是南海自古属于中国主权的重要证据。目前至少尚存32本之多,随着调查的深入,应该还会有更多的发现。但由于《更路簿》是渔民世代相传的秘本,没有抄写年代,也没有抄写者的名字,甚至连书名都为后人所加。如果将不同版本进行归类比较,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相信能给《更路簿》的研究和应用发挥有益的作用。一、《更路簿》的产生时代由于《更路簿》的纸质、随身携带、加之海南气候环境等特点,保存至今的《更路簿》都是清末至民国,甚至是新中国建立后传抄的,已经是非常成熟时期的作...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 南海学刊

南海《更路簿》研究的破冰之作——评《卢业发、吴淑茂、黄家礼〈更路簿〉研究》

约自元末起,海南渔民每年冬季驾驶帆船、使用我国24位航海罗盘指向,乘南海海域盛行的东北季风扬帆南下,前往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捕捞生产。捕捞作业期间有渔民远赴南洋各国进行海货贸易。新加坡开埠后,中国南海渔民年年驾船到新加坡市场出售海货、购买生活用品等,有些人甚至留居南洋。翌年春季,渔民们又趁着刚起的西南季风扬帆北归海南岛。也有渔民长年留居海岛,终年捕捞生产,开垦建设南海岛礁。海南渔民的这种耕海生产方式世代传承不息。有资料统计,民国时期海南岛有一百多万人从事渔业。在年复一年的耕海作业中,海南渔民发现了三沙群岛,摸准了南海的水文和气候,用海南方言命名了南海众多岛礁暗沙暗滩,将渔作范围拓展到整个三沙海域,开拓的海上航线覆盖了整个南海。海南渔民自制航海簿册,用简洁的更路条文记载经历过的航线,最终形成了海南渔民的传家宝——南海的航海指南《更路簿》。“更”指航时,可根据航速折算为航程,“路”是针路,指航向,“簿”即纸质小册子。《更路簿...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南海学刊》2017年01期
  • 南海学刊

《更路簿》研究评述及创建“更路簿学”初探

一、《更路簿》研究现状评述20世纪70年代,随着韩振华先生率领的科研团队在海南发现《更路簿》并于80年代公诸于世,《更路簿》由此进入我们的视野,学术界对《更路簿》的研究随之展开。在过去40多年中,《更路簿》虽被人们时常提及,但围绕它的研究却是不温不火。在此期间,一些专题性研究和相关成果相继问世,其中尤以韩振华、刘南威、曾昭璇以及海南郑庆杨先生着力最多。除此之外,学术界对《更路簿》的研究鲜有问津,偶有所及的研究成果基本上也未能超出上述学者们的研究结论。有关《更路簿》的早期研究,尽管为数不多,但仍然得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的重要学术观点,比如对《更路簿》展现出的稳定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的归纳与阐释,对《更路簿》价值和意义的发掘与评估,对《更路簿》各抄本所载地名、航线和航程的考证与释读等等。南海《更路簿》之所以独特,是因为无论从历史学、地名学,还是航海学、海洋学等多个专业角度来看,它承载着我国渔民特别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生活的...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南海学刊》2017年01期
  • 南海学刊

论海南渔民《更路簿》的内容及习惯用语

近年来,学界对海南渔民《更路簿》的内容开展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笔者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更路”仅是《更路簿》的核心内容,海南渔民在被称为我国最危险的海域(南沙群岛)航海,还必须掌握这些海域的流水、潮水、恶风、定罗经针位、驶船定例等。因此,他们常把这些内容单独成篇,置于《更路簿》的前后。《更路簿》用语极其精炼,充分体现出海南渔民独具特色的方言、地方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海南渔民《更路簿》的内容根据目前的统计,保存至今的《更路簿》至少有30多本1。这些《更路簿》名称各异,有的称《驶船更流簿》(如黄家礼传本),有的称《水路簿》(如彭正楷传本),有的称《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2,有的称《顺风得利》或《定罗经针位》等。名称不同,其所涵盖的内容和成书时间也各不相同。在《更路簿》中所包含的一些内容,较少有人论及,如下列几个方面:(一)流水海南渔民《更路簿》中往往将《流水簿》3置于整本的前面或后面,按一年十二个月,记载从每月农历初一至月...  (本文共5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南海学刊》2017年0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渔民称东海、北海的来历辨析
呼船起砣乘潮平掠窗飘箔疏雨倾
《更路簿》(南海更路经)为何被称作“南海天书”?
《更路簿》的多重版本
还在说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过时啦!
【“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符江:家乡的海我爱你(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