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更路簿》(南海更路经)为何被称作“南海天书”?



《更路簿》是《南海更路经》的俗称,一些非专业民间人士又将其称作“南海天书”。《南海更路经》包括手抄本《更路簿》和口传的“更路传”,是记录我国海南省沿海渔民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的航向和航程(古称海道针经)的书,是我国海南省渔民在南海诸岛航海实践的经验总结并世代口述传抄的航行指南,是研究我国渔民开发南海诸岛的珍贵资料。

我国古代以“更“计时,一天分为十更。我国古代航海人因为需要,在正常季风的作用下,帆船在一更时间顺风航行的距离,便算作一更的行程。因此,“更”便由计时单位演变为计程单位。自古代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航海人一直习惯使用更为计程单位。一更约为十海里。“路”是指船只在海中航行的线路。1974年广东省博物馆在《西沙文物》一书中,称为《水路簿》。而根据海南省渔民的习惯叫法,一般称为《更路簿》,即记录航海更数和线路的书本。因为在各种抄本的《更路簿》中大都用“立××更路”来作为书中的篇名。所以,学界大多将其称为《更路簿》。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了南海诸岛,而这一发现和命名不仅不断深化,而且贯穿于中国人民在南海活动的整个历史进程当中。《更路簿》中渔民对南海的命名,一方面是中国人民发现和命名南海诸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中国人民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了开发和经营,正是渔民们基于在南海长期的生产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南海的了解和认识,而且产生了多种形式的记录载体,《更路簿》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它又是我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关我国人民开发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在那里生活的历史事实,不仅大量见诸史籍,也在各种版本《更路簿》的抄本中得到体现,该书大量记载了我国海南渔民在西沙、南沙生产和生活的情况。清楚地纪录了渔民的作业线路。

《更路簿》中反映了渔民在南海诸岛的作业路线以及他们给南海诸岛,尤其是西、南沙各个岛、礁、滩、洲所取的地名。这些地名大约有120个。记载的更路(即航线)有200余条,主要记录了我国海南省渔民从海南省东部文昌市的清澜港、琼海市的潭门港出发,经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至东南亚各地的航向(古称航海针位)和航程(古称更数)。各种抄本的《更路簿》所记载的航海针位和更数基本上是正确的,与今天的经度和纬度相比较,其误差极其微小,而且在这些《更路簿》中已经注意到了海流方向与航行的关系。

我国外交部网站主页上有相关的论述:“《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它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积累了许多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了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或琼海县的潭门港起,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海南渔民由于长期到西南沙从事捕捞作业,然后运送海产品回国或到东南亚一带销售,这样就迫切需要一本指导航行于西南沙和东南亚一带的针经书。

在帆船时代,每年立冬或冬至时节,我国海南渔民趁着东北季风扬帆启航,前往西南沙群岛进行捕捞作业。他们捕捞的海产品最初是运回海南等地销售,后来由于捕捞技术的进步以及捕捞范围的扩大,有不少渔船前往马来半岛或安南山(今越南)从事早期的对外贸易活动。这些人往往在翌年的清明或端午节前后购买外国产品,趁着东南季风返航回国,将这些货物在国内销售。海南渔民在长期的海洋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并熟悉了西南沙各岛礁的基本情况,为了辨别各个岛礁之间的不同,海南渔民对西南沙各岛礁进行了命名,而这些渔民的命名大都记载在各种手抄本《更路簿》之中。为了在西南沙海域航行的方便,海南渔民在为各岛礁命名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多年的航海经验进行总结和记录,于是用于指导渔民从事海上航行的针经书《更路簿》便悄然问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在说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过时啦!
更路簿铁证“祖宗海”
纪录片: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
海南渔民称东海、北海的来历辨析
海南《更路簿》解读
呼船起砣乘潮平掠窗飘箔疏雨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