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练习十八则】-屠龙客-搜狐空间

【《孟子》练习十八则】

 

(一)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运用层层设问、步步紧逼的方式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运用设喻的方法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章中,孟子告诉了齐宣王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滕国要生存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明“不耘苗者”与“助苗长者”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王道”与“霸道”的区别在哪里?

 

                                                               

 

(七)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善”的面前,孟子认为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这段对话中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以为怎样才能避免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这段文字中表达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孟子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卿之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孟子回答齐宣王的话中,你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孟子对善与不善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引《诗经》的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对治国表达了什么样的看法?这个看法与他的什么思想相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主张在进言时要保持怎样的心态?同时也表明了孟子善于什么?

 

 

 

 

【《孟子》练习十八】译文及答案

 

(一)

 

【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有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等他回来时,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说:“监狱官管不好他的下级,那该怎么办?”宣王说:“罢免他。”孟子说:“一个国家治理不好,那该怎么办?”宣王左右张望而谈论别的事情。(选自《梁惠王下》)

 

【答案】做任何事,处任何位置,都要忠于职守。

 

(二)

 

【译文】孟子拜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会怎么样呢?倘若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即使价值万金也一定要派玉匠去雕琢它,而对于治理国家却说‘姑且舍弃你所学的而听从我’, 那么,这与你去指教玉匠雕琢玉石有什么不同呢?” (选自《梁惠王下》)

 

【答安】治国不可束缚贤人的手脚,而当信任他们,让贤人发挥各自的本领。

 

(三)

 

【译文】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取燕国,有人劝我占取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打了下来,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若不占取它,必定会遭到天降的灾祸。我打算占取它,怎么样啊?”孟子回答说:“若占取它而燕国民众高兴,就占取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占取它而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占取它。古代也有人这么做过,文王就是这样。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们用筐装着饭食、用壶盛着饮水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还有别的目的吗?是为了逃避水深火热的生活响!如果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会转而去欢迎他人了。” (选自《梁惠王下》)

 

【答案】孟子告诫宣王,要不要占领燕国,关键是看能否顺应民心。

 

(四)

 

【译文】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孟子回答道:“这种策略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挖深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一起守卫,宁可献出生命,百姓也不肯逃离,这样就有希望了。” (选自《梁惠王下》)

 

【答案】孟子认为,滕国要生存,与其卑恭屈膝地去与虎谋皮,不如把力量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争取民心,加强战备,团结人民独立自卫。

 

(五)

 

【译文】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的人,昏昏沉沉地回到家中,对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是那拔苗助长的人。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伤害了它。” (选自《公孙丑上》)

 

【答案】不耘苗者比喻放任自流;助苗长者比喻急躁冒进。

 

(六)

 

【译文】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有大国的条件——商汤凭七十里见方的地方,文王凭百里见方的地方就称王了。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位弟子敬服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服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选自《公孙丑上》)

 

【答案】所谓“霸道”,是以力服人,服从者未必心服;所谓“王道”,是以德服人,服从者是真正的心悦诚服。

 

(七)

 

【译文】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舜从当农夫、陶工、渔夫,直到成为天子,没有哪一点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吸取众人的长处来修养自己的品德,就是与人为善。所以,君子没有比与人为善更突出的地方了。” (选自《公孙丑上》)

 

【答案】在善的面前,是没有人、我之分的,自己不善而他人有善,就舍己从人;自己有善而他心还没有达到,就公之于众与他人一起来实施。

 

(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选自《滕文公下》)

 

【答案】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一个理想的正义目标去奋斗。

 

(九)

 

【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国君达到善的境界吧?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说:“让请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学会的了。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居住在国君的身边。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国君和谁去做不善的事呢?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国君和谁去做善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选自《滕文公下》)

 

【答案】孟子认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施行善政,必须摒斥奸佞,进用贤达。

 

 

 

附【《孟子》练习二】译文及答案

 

(十)

 

【译文】孟子说:“不仁的人还能同他讲什么吗?他们面临危险还自以为安全,灾祸临头还自以为得利,把导致亡国败家的事当作快乐。不仁的人如果还能同他谈什么,哪还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从前有个孩子唱道:‘沧浪的水碧清哟,可以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浑浊哟,可以洗我的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水清洗冠缨,水浊洗双脚,这是由水自己招来的。’一个人必然是自己招致侮辱,人家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己招致毁败,人家才来毁败它;一个国必然是自己招致讨伐,别人才来讨伐它。《太甲》上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自己作孽,别想再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选自《离娄上》)

 

【答案】家、国、个人的兴盛衰微,都有其自身的因素,外部的条件都通过自身的因素而起作用,祸福都由人们自取。这个最根本的自身因素,孟子认为是“行仁”。

 

(十一)

 

【译文】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选自《离娄上》)

 

【答案】孟子认为,仁、义都为人性天生所具有,按照这些准则行事才能避免自暴自弃。

 

(十二)

 

【译文】孟子说:“冉求当了季氏的家臣,不能改变季氏的德行,征收田赋反而比过去增加一倍。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弟子们,你们可以擂起鼓来声讨他!’由此看来,君主不施行仁政,反而去帮他聚敛财富的人,都是孔子所鄙弃的,更何况为他卖命打仗的人呢?为争夺一块地方打仗而杀人遍野,为争夺一座城池打仗而杀人满城。这就叫作领着土地来吃人肉,罪恶之大,将他处死都嫌不够的。所以好战的人应受最重的刑罚,唆使诸侯拉帮结伙打仗的人,该受次一等的刑罚,强令百姓垦荒耕种的人该受再次一等的刑罚。” (选自《离娄上》)

 

【答案】在这段文字中,孟子主张对好战者应处以最重的刑罚,其他两种处罚对象都是由这一点延伸出来的。孟子此处主要指责统治者进行全面战争、草菅人命的行为。

 

(十三)

 

【译文】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接东西,是礼法的规定吗?”孟子说:“是礼法的规定。”淳于髡又问:“如果嫂子落水了,那么能用手拉她吗?”孟子说:“嫂子落水了而不去拉,这就如同豺狼了。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法的规定;嫂子落水而用手去拉,这是对礼法的变通。”淳于髡说:“现在,天下的人都掉落水中了,您不去救,为什么呢?”孟子说:“天下的人都落水了,要用王道去救;嫂子落水了,要用手去救。你难道想用手去救天下的人吗?” (选自《离娄上》)

 

【答案 】孟子讲述了既要守原则与又要能变通的道理,提醒人们办法当因对象而异,而要解救天下的急难,必须“援之以道”。

 

(十四)

 

【译文】齐宣王问有关公卿的问题。孟子说:“大王问哪一种公卿呢?”宣王问:“公卿还有不同的吗?”孟子说:“不同。有(和国君同宗的)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宣王说:“请问贵戚之卿(应该怎样)。”孟子说:“国君有了重大错误,就要劝谏,反复劝谏还不听,就另立国君。”宣王一下子变了脸色。孟子说:“大王不要奇怪。大王问我,我不敢不直话回答您。”宣王脸色恢复了正常,然后问异姓之卿(应该怎样)。孟子说:“(作为异姓之臣,)国君有过错,就要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就离开。” (选自《万章下》)

 

【答案】同样是君主的大臣,由于亲疏关系不同,身分不同,他们的职责也各有不同,其处事也就有所区别。

 

(十五)

 

【译文】告子说:“人的本性犹如急流,冲开东面就向东流,冲开西面就向西流。人的本性没有善、不善的分别,犹如水没有东、西流的分别。”孟子说:“水确实没有东、西流的分别,但没有上、下流的分别吗?人的本性趋向善,犹如水趋向下流。人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的。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堵住通道而让水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乃是情势如此。人之所以可以使他变得不善,其本性也犹如这样受到了逼迫。” (选自《告子上》)

 

【答案】此章是说,人性天生趋向于善,而不善则是因为人性受到了逼迫的缘故。

 

(十六)

 

【译文】孟子说:“希望显贵,是人们的共同心态。人人都有自己可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恩量罢了。他人所尊贵的,不是真正的尊贵。赵盂所尊贵的,赵孟能使之卑贱。《诗》说:‘既喝醉了酒,又饱享恩惠。’这是说,饱享了仁义,因而不企羡他人的肉食美味;美好的名声、广泛的赞誉落在自己身上了,所以就不羡慕别人的锦绣衣裳了。” (选自《告子上》)

 

【答案】人生真正可宝贵的不是锦衣美食,好的名声、广泛的赞誉才是值得珍惜的。

 

(十七)

 

【译文】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按一定时节食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多极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拥有豆、粟如同水、火那样充足。豆、粟如同水、火那样充足。豆、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 (选自《尽心上》)

 

【答案】孟子认为,治国大纲的首要条件是使百姓富庶,因力“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富庶了才会安定,才不会产生动乱与犯罪之心。这个看法与他的“仁政”思想相符

 

(十八)

 

【译文】孟子说:“向权贵进言,要藐视他,不要看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殿堂几丈高,屋檐几尺宽,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面前的食物摆满一丈见方的地方,侍妾有数百人,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饮酒作乐,驰骋打猎,随从的车辆上千乘,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我所不愿干的;我所愿干的,都是符合古代制度的,我为什么要怕他们呢?” (选自《尽心下》)

 

【答案】孟子所主张的,在进言时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使自己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儒家所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之态度的具体化。这也说明他善养“浩然之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注解27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8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过关练习(有答案)
孟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