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情境中设问,在问题中活动

作者:肖良

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日常工作,提问质量是评判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落实新课标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需要在情境中设问、在问题中活动,以问题和任务设计撬动课堂。

提出撬动全篇的主问题,将思考引向深入。

多年来,课堂提问存在随意性、无主线、为问而问、预设太多等弊病。为了避免课堂碎问碎答、无效低效,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针对“这一篇”的独特性和所在单元赋予它的学习任务,提出贯通性主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一系列问题有机组合,形成结构化的问题链,用主问题统整,引导学生在进阶式分步解疑中,走向问题的最终解决。

如笔者在讲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造成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如果让你给这些“责任人”排一排序,你会怎么排?理由是什么?用这样的统整性问题引导学生放眼全篇,寻事实、找依据、挖内蕴、作比较,归纳梳理,做出有理有据的判断。针对意见分歧,让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辩论。这样的驱动性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证明己方观点,他们更加细致地研读、挖掘文本。过程中,有的学生还将课文相关细节与读过的《乡土中国》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最终将课堂引向深入。

以“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提示”等为抓手提出统整性问题,将单篇教学与单元大任务相结合。

新课标理念下,教材课文只是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的材料和凭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才是根本所在。也就是说,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课文的地位和价值因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笔者在教学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伟大的复兴”时这样设计问题——

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中国当代新闻史上的名篇,它向世界报道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同一时间,BBC和美联社等国际媒体也发表了新闻稿。笔者将这三大媒体报道同一事件的新闻放到一起,让学生比较异同,谈谈自己的发现。过程中,学生分析报道角度,揣摩背后观点,品味语言表达,感受课文传达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本文能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可能的理由有哪些?在解决完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将课文与报道同一事件的其他国内新闻相比较,思考课文的特点,紧扣单元研习任务,体会深沉的情感与理性的表达相结合的语言艺术。

统编版新教材教学中,师生面临着任务重、文体多、素养要求高等问题,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各种要求,需要教育者认真思考钻研。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教材编者意图,研读好“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提示”等部分,这样就很容易抓住教学重点,从而设计出统整性的大任务、大问题,引导学习走向深入。

立足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围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维度,提出真问题。

新课改以来,部分教师有一种错误认识:建构学习情境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博物馆、艺术馆等活动场所学语文、用语文。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也是浅薄的。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在语言文字运用的现场。教师要将问题与任务设计相结合,在具体情境中通过问题牵引,促进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素养的提升。

例如,笔者在教学《鸿门宴》时,让学生立足文本,适当拓展材料,围绕“项羽是真英雄”“刘邦是真英雄”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开始前需要查阅资料,写出文字稿,同时考虑对方可能使用的论据及逻辑,制定“迎战”策略。通过这种任务式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展开审辩性思考,对看似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进行再创造、再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查资料、做探讨,模拟争论,补充完善,在自省自纠中,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教育家》2023年3月第1期

作者|肖良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编辑|刘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中的项目化学习 ——一位“老”教师的快乐实践
核心素养落地呼唤“新课型”*——兼论教策略越教越聪明
20200823教学手记——学习温儒敏教授“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的感受
2020年第27篇: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几个重点
大单元设计的整体思路
教育说||陆志平:从单篇到单元 从单元看单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