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与茶文化

《红楼梦》与茶文化

据我大略统计,《红楼梦》中关于茶文化的描绘共有55处,其中前八十回43处,后四十回12处。这些生动的描绘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茶文化的内容,同时又深刻地拓展了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大百科全书的《红楼梦》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蕴含,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谈我们的研究体会:一、《红楼梦》对茶文化的一系列描绘,说明了我国茶文化日臻成熟,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晋代诗人杜毓在《礼赋》中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祖国山区孕育的奇产茶叶,描绘品评新茶的特殊感受:“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此后,描绘茶的诗词有许多,如白居易就写过《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杯,寄与爱茶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期望的“爱茶人”,他在小说《红楼梦》中以如此巨大的篇幅、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茶事,这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茶事,充分表明我国茶文化已日臻成熟,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茶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在《红楼梦》中俯拾即是,如第五回“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顽,先茶后酒,……”贵族老爷太太、公子小姐们饮茶,既是休闲,又是礼节,如第十一回,贾宝玉和王熙凤到宁国府看望正在生病的秦可卿,他们刚落坐,贾蓉就叫:“快倒茶来,婶子和二叔在上房还未喝茶呢。”可见未喝茶不但表现宝玉和王熙凤的行色匆匆,在贾蓉主人的角度说,也是一种不礼貌、不恭敬的行为,所以,他“叫道”,声音特别响亮,其虔诚之意,当然就应当与“茶”俱来了。主人们吃茶,奴婢、丫鬟也不例外,第二十六回中描写贾芸来到怡红院拜见贾宝玉,正说着话,“只见有个丫鬟端了茶来与他”。可见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连鹦鹉也学会了,第八十九回林黛玉房里的鹦鹉叫道;“姑娘回来了,快倒茶来!”这吓了紫鹃、雪雁一跳,回头并不见有人,便骂了鹦鹉一声,走进屋内。鹦鹉学舌,更衬映了茶文化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二)《红楼梦》通过茶事描写,说明中国茶道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茶叶品类繁多,茶事作用也多。

  就茶的品种而言,《红楼梦》中就写有“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和“杏仁茶”几种。

  六安茶,因产于安徽六安而得名,通常所说六安瓜片就是。。据记载,此茶有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通窍散风之功效,明代闻龙《茶笺》中说:“六安精品,入药最效。”六安茶叶缘弯迭,微翘,宛如瓜子,色泽宝绿润亮;冲泡杯中,形如金色莲花,汤色清沏,略带晶黄,香气清雅,滋味鲜爽,是绿茶中著名的一种,明清时,为宫廷贡品。

  老君眉是产于湖南洞庭湖君山的一种银针茶。由未开叶的肥嫩芽头制成,色泽鲜亮,其味甘醇,香气高爽。《巴陵县志.物产》云:“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原注:《省志》、《新通志》:“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有人引清代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认为福建也产老君眉。或者老君眉的产地不止一处。又传老子为长寿老人,长眉乃高寿的象征,以名‘老君眉’,又有吉祥之意。”《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在栊翠庵妙玉以“老君眉”为贾母上茶,不但扣合奉谀与祝愿之意,而且把茶的品种得以展现。贾母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老老,说:“你尝尝这个茶。”刘老老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这不但通过刘老老说出了老君眉味淡清香的特色,更点明诰命太夫人的雅淡与本色庄稼人浓烈的对茶要求的区别,身份不同,茶感不同,双茶的要求不同。

  普洱茶是产于云南普洱一带的名茶。《木草纲目.拾遗.木部》云:“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五什,如人头式,名人头茶。”又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了贾宝玉因为吃了面,怕停食,林之孝家的便向袭人等说:“该泡些普洱茶吃。”可见对普洱茶的清胃生津的药用功效,贾府的人是十分熟悉的。

  女儿茶,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十四云:“女儿茶,一名牛李子,一名牛筋子,生田野中。……其叶味淡微苦。采嫩﨟熟,水浸淘净,没盐调食,亦可蒸曝作茶饮。”一说女儿茶是普洱茶的一种,清朝张泓《滇南新语》:“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道袭人、晴雯回答林之孝家的说:“泡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可见这里所说的女儿茶,可能是普洱茶的一种。

  至于杏仁茶,脂本《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写道:元宵佳节余兴之后吃宵夜,贾母说她不吃油腻的,凤姐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说着,又命人撤去残席,外面另设上各种精致小菜。大家随便随意吃了些,用过漱口茶,方散。这里的杏仁茶,名曰为茶,实际是一种美味饮料,也叫杏酪。清朝郝懿行《晒书堂笔记》:“取甜杏仁,水浸,去皮,小磨磨细,加水搅稀,入锅内,用糯米屑同煎,如高粱糊法。至糖之多少,随意糁入。”雪印轩主《燕都小食品杂咏.杏仁茶》:“清晨市肆闹喧哗,润肺生津味亦赊。一碗凉浆真适口,香甜莫比杏仁茶。”杏仁茶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作为饮料,本文稍带作一个交代。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十四回的最后两句:“用过漱口茶,方散。”茶的漱口洁齿作用,作者也一笔而过,轻而易举地写了出来。

  此外,还有暹罗进贡的茶叶,等等。就茶的品种而言,《红楼梦》的描写是相当详尽的,在中国传统小说中无出其右者。

  不同身份的人吃不同品种的茶。第七十七回写晴雯家里的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贾宝玉“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这就是下人们饮用的茶,显然和贵族老爷、太太小姐们用的茶叶品种是大不一样的。

(三)《红楼梦》通过茶事描写,说明中国茶文化的人文底蕴很深厚。

  从《红楼梦》一系列茶文化的描写中,我们知道茶文化不但与茶的品种有关,而且与茶具、用水有极大的关系,这在第四十一四栊翠庵品茶一节描写最为详细:

妙玉用“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沏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单独招待宝钗、黛玉用的是特殊的具有文物价值的茶杯,宝钗用的是镌有“晋王铠珍玩”的千古玉质古玩,黛玉用的是珍贵的犀角制品,贾宝玉用的是“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竹质茶杯,妙玉自己用的绿玉斗。沏茶的水更有讲究,用的梅花瓣上积雪所溶化的水装在瓮里,埋在地里五年才饮用。

  饮茶方法更充满人文色彩,贾母要刘老老“你尝尝这茶”,一个“尝”字,概括了饮茶的多少奥妙。接着妙玉对宝玉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妙玉的这番话,除去她刻薄的骂人的话以外,并无一点发明。《茶疏.饮啜》云:“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余尝与冯开之戏论茶候,以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荫矣。开之大以为然。所以茶注欲小,小则再巡以终。宁使余芳剩馥,尚留叶中,犹堪饭后供啜嗽之用,未遂弃之可也。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异农匠作劳,但需涓滴,何论品赏,何知风味乎?”可以看出,妙玉的饮茶论是从《茶疏》上贩卖而来的,这也说明了她的饮茶的绅士风度。
《红楼梦》中关于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大体说有四项:

一是体己茶。第四十一回妙玉拉宝钗、黛玉去后堂品茶,宝玉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体己茶呢。”体己茶,顾名思义,是知己朋友品茶谈心,当别具幽雅怡心之意。

二是定亲茶。第二十五回写王熙凤送暹罗国进贡的茶叶给林黛玉吃,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幺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众人都大笑不止,黛玉红了脸,回过头去,一声儿不言语。王熙凤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社会习俗有“定亲茶”之说。“你既吃了我家的家”,意思是接受了婚约。吃茶,这里是“受茶”的意思。旧时女子受聘叫“吃茶”。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辰沅靖州未婚男女,联袂踏歌:“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四十六:“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牡丹亭.圆驾》:“(杜丽娘)俺,俺,逗寒食吃了他茶。”清福格《听雨丛谈》卷八:“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今八旗纳聘,虽不用茶,而必曰下茶,存其名也。”可见王熙凤说的玩笑话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俗,难怪羞得林黛玉红了脸,回过头去,不再说话了。

三是年茶。这是春节期间招待亲友的茶事活动。第十九回写贾宝玉和茗烟来到花袭人家,原来袭人请假回家和自家姊妹吃年茶的。“宝玉见房中三五个女孩儿,见他进来,都低了头,羞脸通红。”花自芳母子忙着请贾宝玉土炕,又忙另摆果桌,又忙倒好茶。

四是奠茶。这是以茶为祭品向死者致祭。佛家称在佛前或祖宗灵前供茶曰“奠茶”。《禅林象器笺.丧荐门》:“敕修清规尊宿迁化,有奠茶佛事。”奠茶一日两次,午前先汤后茶,午后先茶后汤。第十五回写秦可卿的灵柩停在铁槛寺,“当下和尚工课已完,奠过晚茶”,就属午后的奠茶仪式。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又有“菜饭汤点酒茶传完”的描写,说明茶不但为活人享用,也为逝去的祖宗的祭品。

  总之,茶文化和民俗文化浑然联系在一起,更进一步拓宽了茶文化的丰富的蕴含。

二、《红楼梦》借助茶文化的一系列描绘,为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拓展了新的艺术空间,使艺术典型更具个性特点

  《红楼梦》中一系列茶文化的描绘不是孤立的“掉书袋”,也不是作者高坛讲章式的卖弄知识渊博,而是紧密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和艺术典型的塑造逐步展开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不但为艺术典型拓展了丰富的艺术空间,而且形成了有别于其它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里试举四例并略加说明:

  例一、贾母饮茶。第四十回写贾母来到潇湘馆,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手,请王夫人坐了。请注意,递给贾母的茶,是林黛玉亲自奉上的。这是一个不很引人注意的细节,作者却没有放过,因为这反映了一个外孙女儿对呵护她的外婆的虔诚的孝敬心情。和第四十一回在栊翠庵饮茶比较,贾母的贵族夫人的奢华作风大不一样。在栊翠庵是妙玉奉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说,她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而且是用旧年蠲的雨水泡的。贾母只吃了半盏,便把茶递给刘老老了。这些看似平常而琐碎的描写足以证明贾母的贵族夫人的奢华,不吃六安茶,意思是嫌其档次不够,妙玉笑着回话,一个“笑”字表明她与贾母的关系极为亲近,“这是‘老君眉’”,又巧妙地烘托出妙玉的奢华和献媚神态。

  例二、妙玉饮茶。她召宝钗、黛玉吃体己茶,更显示了她的孤傲、苛求,连林黛玉也承受不了她的言行,“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可见黛玉、宝钗也不是妙玉的知己,妙玉邀请她们喝茶,不过是为了奉迎而已。特别是妙玉认为刘老老喝过的茶杯显“腌蘒”的,“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那种以“仙”自居而盲目自大的令人不能接受和通融的怪僻性格跃然纸上。

  例三、晴雯喝茶。第七十七回写晴雯被逐,住在赖大家中,因为受了风寒,又受了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睡在床上。贾宝玉去看望她,小说写道:

忽闻有人唤他,强睁双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道:“我只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宝玉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晴雯道:“在炉台上。”宝玉看时,虽有个黑煤乌嘴的吊子,也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一个碗,未到手内先闻得油膻之气。

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用自己的绢子拭了,闻了闻,还有些气味,没奈何提起壶来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不大像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呢!”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尝,并无茶味,咸涩不堪,只得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了下去。宝玉看着,眼中泪直流下来,……

  当代作家王蒙于此段描写有如下评论:“封建贵族垄断了一切财富与享受,离开了贵族也就离开了‘文明’富裕的生活。这就是宁愿做奴婢的原因。”换句话说,在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是和财富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晴雯喝茶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悲惨生活遭遇,也看到贾宝玉“怜香惜玉”的同情心态。王蒙于此又有评说:“这是站在贵公子的立场上写的,看望晴雯,用自己的手帕为晴雯擦茶碗,侍候晴雯喝茶,似乎也就对得起她了。而晴雯生、死,也都为的是宝玉一人。”可以看出晴雯喝茶这段描写是为塑造晴雯和宝玉这两个艺术典型服务的。

  例四、为宝玉端茶。《红楼梦》中有不少烧水、管理茶具的人。这是奴仆们干的活。谁干什么,谁侍候谁,都有一个等第。这是一种资格和资质,是不能搅乱的。第五十四回,在花厅后廊上,一个老婆子提着一壶滚水走来,小丫头便说:“好奶奶,过来给我倒上些。”那婆子道:“姐姐,这是老太太泡茶的,……”贾母是大观园中的宝塔顶尖,为她服务的人岂能为别人所用?对贾府其它有名分的人也是如此。第二十四回有这样的描写:

宝玉见没丫头们,只得自己下来,拿了碗,向茶壶去倒茶。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二爷,仔细烫了手,等我来倒。”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接了碗去。宝玉倒唬了一跳,问:“你在那里来,唬我一跳。”那丫头一面递茶,一面笑着回道:“我在后
院里,才从里间后门进来,难道二爷就没听见脚步响?”

宝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细打量,…………问他(小红):“方才在屋里做什幺?”小红道:“我何曾在屋里的?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去,不想二爷要茶吃,叫姐姐们,一个儿也没有,是我进去倒了碗茶,姐姐们便来了。”秋纹兜脸啐了一口道:“没脸面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催水去,你说有事,倒叫我们去,你可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
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幺?你也拿那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道:“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拿东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他去便是了。”秋纹道:“这幺说,还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了他在这屋里呢。”

  这段描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贾宝玉这个公子哥儿的懒惰的寄生生活已经到了不可理喻、令人发指的地步,连倒一碗水他都不动手;二是说明侍候主子这件事也要讲资格、讲资质,奴婢们相互勾心斗角,生怕谁得“宠”上去了,所以,秋纹和碧痕才这样愤愤不平,对小红惊呼:你配服侍二爷吗?

  所有这些,应该说都是小说的细节。小说细节的真实性对丰富故事情节和丰满人物性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细节,《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就会变成令人索然寡味的讲义了,如果这些细节不和人物联系在一起,也就使《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失去了光辉。

三、《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对对茶文化描绘的差异,说明作者的艺术素养存在极大的差异,从这个特殊的角度研究作品的形成过程,或许可以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前八十回和和四十回对茶文化的描绘有明显的差异,试举两例说明:

  第一百九回写贾母弥留期间要喝茶,“贾母睁眼要茶喝,邢夫人便进了一杯参汤。贾母刚要用嘴接着喝,便道:‘不要那个,倒一钟茶来我喝。’”这段描绘和“栊翠庵品茶”比较大为逊色,和“晴雯喝茶”比较也败笔多多,主要是续书者没有关照前面茶文化的背景,没有烘托出垂危病人喝茶的病态和心态,更没有描写出当时场面的凝重气氛。

  第一百十五回地藏庵的两个姑子来到贾宝玉的房里,“和宝玉说:‘请二奶奶安。’宝钗待理不理的说:‘你们好?’因叫人来:‘倒茶给师父们喝。’宝玉原要和那姑子说话,见宝钗似乎厌恶这些,也不好兜搭。那姑子知道宝钗是个冷人,辞了要去。宝钗道:‘再坐坐去罢。’……”这一段描写也问题不少。知前八十回比较,宝钗成了另外一种人,“冷人”表明了人物性格的悖逆,此其一;“待理不理”,又首先发话:“你们好?”自相矛盾。再叫人倒茶,还招呼再坐坐,“冷”从何来?此其二;既是和出家人说话,全无一点佛门气味,“你们好?”成何体统?此其三;这里的“倒茶给师父们喝”,完全是以茶为道具,全无一点文化气息,作家的笔拙劣如此,令人叹叹!

  不必更多的摘引,仅此两例足以说明后四十回无法与前八十回媲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写到这里,我们想起了两首咏茶词,一首是宋朝黄庭坚的《满庭芳.茶》:“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冷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烦。纤纤捧,玉 弄影,金缕鹧鸪斑。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惊鹭涛翻。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另一首是元朝党怀英的《青玉案.茶》:“红纱绿 春风饼。趁梅驿、来云岭。紫桂岩空琼窦冷。佳人却恨,等闲分破,缥缈双鸾影。一瓯月露心魂醒。更送清歌助清兴。痛饮休辞今夕永。与君洗尽,满襟烦暑,别作高寒境。”清人徐 比较了这两首词,认为“与黄鲁直‘口不能言,心下快活’,雅俗自觉霄壤”(《词苑丛谈》卷三)。我们认为曹雪芹领悟到这两首咏茶词的艺术真谛,对“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烦”有深刻的理解,对“与君洗尽,满襟烦暑,别作高寒境”有相当的感受,才能结合他的生活遇际,创造栊翠庵品茶那样的节术境地,才能写出晴雯喝茶那样可悲可泣的文字。

  《红楼梦》的续作者高鹗缺乏对茶的生活感受,更缺乏对茶文化的修养,所以后四十回就显得单薄、枯涩,缺乏神韵。据《高兰墅集》,集中有《鹧鸪天.题漪园消夏卷子》一阕,全词如下:“万绿阴中安乐窝。碧纱如水簟如波。旧醅饱瓮珠千斛,新藕?丝玉一窠。泥小饮,戒高歌。凭将酒圣降诗魔。客来若问先生事,惯向华胥日日过。”(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可见高鹗对酒比对茶感兴趣,难怪他在《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中对茶文化写得如此令人失望。

  艺术家从事创作,缺少生活不行,缺乏艺术修养也不行。我们从《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

  泡杯六安茶,“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议论议论《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亦快事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里面有哪些茶话茶事?
为什么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里面有哪些茶话茶事?
为什么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里面有哪些茶话茶事?
浅谈《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里出现的九种茶,你最中意哪一款?
《红楼梦》中的茶事|贾宝玉|王熙凤|红楼梦大辞典|妙玉|曹雪芹|红楼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