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这样教育,幸福而快乐


最近,有个朋友的儿子进入大四,继大三在北京一所重点高校获得研究生保送资格、申请清华研究生、面谈测评后,心想事成,成功获得入读清华大学明年的研究生,同时孩子寻找实习工作也很顺利,朋友异常高兴。

其实,这个孩子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就不用父母怎么操心了,父母也从来没给孩子什么学习压力,孩子基本可以跟着学校的节奏安排自己,因为一切行为基础、基本都在幼儿、小学、初中阶段打好了。

 

孩子的教育主要是这位父亲在负责,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这位父亲从没给孩子参加任何课外补习班,做的最多的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运动娱乐,小学5年级开始到初中,周末常常带着孩子跟朋友一起打篮球,孩子个头中等,并不很高,但初中阶段已成了一个好的组织后卫了,与人相处也很自信、性格开朗,高中进了校队,高一、高二每周训练3次,既锻炼了身心、提高了水平,学习也很自觉。

每次参加学校家长会后,父亲都会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哪里哪里不错,目的是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学校。

孩子在高中阶段成绩不错,最后考上北京一所重点高校。

 

其实只要家庭教育到位,学校教育即使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孩子成长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家长而不是老师和学校,孩子是否参加补习班,多大程度地在乎应试,是否全面发展,都主要取决于家长,据我观察,在广州,教育主管部门和很多学校并没有那么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往往是过分在乎考试排名的家长,把孩子的成长推向了过度应试。

 

孩子在学校的时间8小时或更多,即使常常滑入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教育泥潭,学校教育也是非常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部分,孩子在学校学习各科知识,培养各种技能,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思考和创造打下基础。

统一的高考,日本、韩国、台湾都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也有标准化的考试SATACTAP等。高考,还是迄今最公正有效的测评方式。

 

针对应试教育体系在孩子教育成长中的基础作用,东京大学教授上田正仁通过众多通过高中应试进入东京大学的学生的跟踪研究,提出了实现力-思考力-创造力模型,如下图。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解决给定的具有标准答案的试题,锻炼的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将某一问题利落处理的能力,统称为实现力

应试学习并非一无是处,也不应全盘否定应试学习,学生通过应试学习养成的实现力在社会中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更需要具有思考力和创造力。

思考力是指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

创造力是指用个人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力是思考力的基础力量,也是创造力的土壤。思考力在实现力的基础上形成,创造力建立在思考力的基础上,没有思考力就不存在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解决给定的试题,锻炼的是实现力,这样的学生就好比优秀的短跑选手。不可否认,这样的短跑型选手确实具有瞬间的爆发力,但是他们往往耐力不够,不能长跑,因此,他们的思考也不能持续很长时间。而长跑型思考体质,才是学术界、商业界乃至世界各个领域创造力的源泉。

  

刚刚踏入大学的莘莘学子,内心惶恐不安者有之,胸有成竹者有之,自命不凡者有之。然而纵观许多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有些入学之初被自卑感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学生,却能意外地在大学里如鱼得水,反倒是那些高中时代的成绩佼佼者,大多数却免不了挫败连连。

大学生入学之后面对的困惑,总体来说在于如何从高中时期的应试学习法中跳脱。应试学习法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內找到给定问题的答案,问题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而大学则要求大学生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进行长久、深刻的思考。 

 

创造力丰富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并不会无视传统的应试教育,然而也绝不会过分重视,他们在应试上的得失心很淡。

事实上,有些学生的创造力正是由于过度的应试学习而消失殆尽。避免过度的应试学习,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其决定作用还是在家长。

 

教育要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尊重和珍惜生命;教育要让孩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尊重和珍惜自己。

教育要让孩子认识和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趣味、美好与各种滋味,感受情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和扶持,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教育要让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精力充沛,愉悦面对生活中的幸福,淡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

教育要让孩子博古通今,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信念,并脚踏实地去践行,明白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追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真正的成功。

 

王守仁说:“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在科举时代,古人就有这样对应试的理解和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爱因斯坦说:教育是我们忘掉学校所学后留下的东西。

教育最大的价值不是那些知识,那些知识可能很快忘了,留下的是在学习中积累的智慧。

他还说:

我并不是很聪明,我只不过是在问题上停留的时间长一点。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我只是一直旺盛的好奇。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并非我们眼中无所不能的优秀人才。他在考试落榜之后,并没有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甚至在教授眼中毫无才能的他连留在大学里做助教的机会都没捞到。在找工作上,爱因斯坦也遇到过诸多不顺,他曾经以做家庭教师等各类兼职谋生,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谋得了一个在专利局工作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丧失成为大学教授的斗志,然而,爱因斯坦并没有忘记他的初衷,他选择锲而不舍地将钻研进行到底。

爱因斯坦被世人所知的时候,并非其在高等学府求学之时,而恰好是他在专利局工作的时候。1905年,他一股脑儿发表了5篇论文。这些论文中提到的光量子假说、布朗运动理论以及狭义相对论等,无一不是具备诺贝尔奖分量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时至今日,1905年仍然被称作世界物理学史上的爱因斯坦奇迹年。在做狭义相对论的论文时,爱因斯坦甚至还未考取物理学博士。

爱因斯坦在学业上并非成绩拔尖,也并不受瞩目,然而,他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力和不言弃的精神,这是应试教育无法测评的。学业成绩只能反映出思考力的一小部分,而成大事不可或缺的不言弃的精神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试卷测试出来的。

 

乔布斯说:

“stayhungry, stay foolish. ”

保持饥饿,保持愚实。

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没有追逐梦想的执着,仅凭循规蹈矩的实现力,永远无法发明创造,无法产生冲破大众常识的新想法,无法创造出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产品。

 

学校应试教育的不足可通过家庭教育弥补,但家庭教育永远替代不了学校教育,学校应试教育永远不可或缺,只能做的更好。

我的这位朋友,作为家长做的非常成功,重视陪伴孩子身心成长,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到位,也重视学校教育,巧妙地配合学校教育,成就了成功的教育,这个孩子的成长无疑幸福而快乐,他已成为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很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大变革:取消中考直接上高中?学生们的重担放下了
“玩”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失的艺术
学习时报: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育中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非常道304:生命课堂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