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和帝字原型溯源(3)

四、帝、天、大一和北极星

 

帝是天神,其居所在天。因为神之所在,天也因之而神圣。《说文解字》释天说:“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甲骨文金文古文均从人体头上有“一”或“上”或“口”字(图四),强调人头顶上的天象。天字组构中的人体,在天即象天体。天体之上的“口”或“一”,理所当然就是象征上帝的命令或高高在上独一无二的大一上帝。大一和太一,在古代即是上帝的别名。天“从一大”,为帝之天,天是主词;大一为帝,是天之帝,帝是主词。

   帝之天的天,在古代人眼中,当然是上帝创造万物管理世界的超级神器,一切均从天而来。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孔子这个关于天的定义,渊源有自。《尚書·虞書·堯典》记载尧“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以殷仲春”,羲叔“以正仲夏”,仲“以殷仲秋”,和叔“以正仲冬”;定一年为“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时乃天道”,在确定了天之历数和万物生长规律后,人事即可“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天时天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然规律或说自然法则,在古人眼中即是上帝所制定的宇宙法则。在人,就必须遵守这个根本大法。因此古人模拟天行,为所谓“天人合一”之举。《尚書·虞書·皋陶謨》记载禹的训告说:“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来力 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哉有土。”

 

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天工”的每个方面均是五行,故人所模仿的行为也各有五;而五行显然与尧所“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的四季相配合的,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一贯性;二是“天命有德”的观念,有人认为这观念出自周人,这显然是不对的,它应该也是中国远古的传统观念,只不过是周人特别注重和强调了这个观念而已;三是天在这里已经被神格化了,有“天聰明”“天明畏”等个性特征,也就是说“天”在这里已经作为上帝的代名词在使用了。禹这个祭祀天帝的作为,源自虞舜。《尚書·虞書·舜典》载 舜“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舜观北斗七星之天行而“齐七政”,并以事类祭拜上帝,以期“达于上下”,可以说是禹“天工,人其代之”训告的另外一个版本。類,祭名,通禷。《说文》:“禷,以事类祭天也。”禹在训告里以天代帝,说明在上古时代天就已经作为帝的别名了。帝与天的通用,在古代常见,例如《诗经·颂·商颂·殷武》“天命降监,下民有严”,对应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之“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和《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之“上帝临女,无贰尔心”,即是明证。

 

值得注意的是,天与帝虽然时有同格互用的情形,但在古人心中这“帝是天的主宰”的概念是十分清楚的。天,是帝的神器工具,帝通过天来降福或施罚。《尚書商書·伊訓》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帝通过天降福例见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帝通过天施罚例见于《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上述这两个降福降殃的例子,用孟子之一言即可蔽之∶“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由于福祸皆决定于天,故古人均有天命的观念。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这畏天命排列为第一位之畏,可见这天命观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这个早期天与帝同格互用的情形,到了后世,就简化成一个天字了。《鶡冠子·度万》:“天者,神也。”。 東漢名儒鄭玄注释上帝与天的关系说:“上帝者,天之別名”。自秦始皇以降,号称天命所归的人间君王自称皇帝,称上帝为昊天上帝,自封为天之子,在天坛祭天,到泰山封禅。王权天授,代上天管理人间的政务,这个观点是儒家的传统观点,孟子与万章之间关于禅让问题的对话很好说明了这一点∶

 

  万章问孟子∶“尧帝将天下交给舜,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不对。天子不能把天下交给人。”万章又问∶“那么舜得天下,是谁交给他的呢?”孟子说∶“上天交给他的。”万章说∶“上天交给的,是上天所反复叮咛告诉他的吗?”孟子说∶“不。天不说话,只不过用实际行动和事情体现出来罢了。”万章说∶“用实际行动和事情体现,是怎么回事呢?”孟子说∶“天子能向上天推荐人,但不能使上天把天下交给人;诸侯能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使天子封他为诸侯;大夫能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使诸侯封他为大夫。过去,尧把舜推荐给上天,上天接受了,并把他交给百姓,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上天不说话,而用实际行动和事情体现罢了。”《孟子·万章句上》孟子最后作出结论说∶“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上帝的另外一个别名是大一。这基本上是学界所公认的观点,也是儒家的看法。《礼记正义·序》云:“夫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大一之初;原始要终,体之乃人情之欲。”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中庸》)。《礼记正义·郊特牲第十一》载:“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谓有日月星辰之象,此鲁礼也。《周礼》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言俱本可以配。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反始者,反其初始。此论祖配天之义,与《周易·豫卦·象》:“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所载合。天子以天为父亲,殷荐上帝以配祖考。究其原因为:“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为可。今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异是。是故天子每至岁首,必先郊祭以享天。”(《春秋繁露·郊祭第六十九》)此外,《荀子》禮運篇云:“夫禮必本於大一”,也是一明證。这里的“大一”“上帝”和“天”均是同格同位的至上创造神概念。

 

经过学界先贤对中国上帝的长期深入的研究,现在基本有了一个共识:上帝有大一、太一、太极(大极)、天、北极星等别名。这些名称主要可纳入于三种语义内涵:一:宇宙本原,在此语境中大一、太极等名常用;二:宗教神灵,上帝和天等名常用;三:天时天道运转之天心,此语境中多用太一、北极星象代之。

先说大一和太极。《礼记》之礼的最高最本源的礼拜对象是“大一”上帝,所谓“夫禮必本於大一”是例。太极(大极)一词,更是中国人稔熟至极的语词,无需多论,只举五经之首的《易经》之一例即可。《易传系辞》说:“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将太极(大极)上帝置于世界易变之始的原始本体的位置上。邵雍明言:“太極,一也”又言:“道與一,神之強名也”,将太极大一与上帝的关系揭示无遗。

 

再说说太一和北极星。“太一”為天上星宿之名,即北极星。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的北辰即是太一北极星。成書于戰國中期(360B.C)的《石氏星經》有“太一”、“天一”星名,《韓非子》飾邪篇也有“太一”星宿之名。太一在先秦经籍中常见:《庄子.天下》、《庄子.列御寇》、《庄子.徐无鬼》、《荀子.礼论》、《吕氏春秋.大乐》、《鹖冠子.泰鸿》、《鹖冠子.泰录》、《礼记.礼运》等书篇皆有太一一词。《淮南子.天文》也说“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宫者,太一之居也”。此外,《史記》天官書、封禪書等皆載“太一”之名。可见太一北极星的地位和名望渊源有自。自古以来,北极星就被視為中極星,这是因為祂是太一上帝原始之義使然。在古人眼中,太一,是天之中心中枢,故也称为天一,管理宇宙万物。《易纬乾鑿度》云:

 

 “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鄭玄注:“太乙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乙,常行於八卦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遊息於紫宮之內外,其星因以為名焉。故《星經》曰:天一太乙,主氣之神,行猶待也。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宮。天一下行,猶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則復太一,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於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為之九宮。太一下九宮,從坎宮始(中略)終於離宮。”

 

认为天帝勤于管理,按时巡视天下,省察人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太一行九宫”实际上是对《尚书》所载的“时乃天道”具体阐述,显见是与尧舜时代的“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的传统一脉相承。

 

五、 结语

 

人类基因追踪研究,揭示了人类均来自非洲,具有统一起源性。这使所谓的比较文化学研究,进化成为追踪文化学。这个化“异中之同”为真正意义上“自身之同”的过程,广大了我们心胸的全球性包容,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观看问题的角度。通过文化追踪,使我们可对诸多文化疑难问题有一个历史的明晰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应用追踪法发现:中国道水的原型是苏美尔水神乸母;天地人三才观,其原型是苏美尔的三主神:天神安、地神基和气神恩利尔;天、天一、大一、太极、太一、北极星等均是中国上帝的别名或象征,因语境不同象征不同而应用各异,中国之帝字,其原始原型是放光的星星,呈米字形,与苏美尔的天神符号星象同。学界将西方的上帝的起源追溯到了苏美尔时代。中国上帝的诸多别名和称谓,均可能源自苏美尔创造天地的天神安具有的星之象征符号。例如天和天一与天神安的天相关,大一和太极与天神安创造宇宙之创世相关,太一和北极星则与天神安具星之象征符号相关;这些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说明了同一事实,东西方上帝是同根同源的同一上神。

参考文献:
[1] Rebecca L. Cann, et al., "Mitochondria DNA and Human Evolution", Nature 325, no. 6099(1987),pp.31-36.
[2] L. B. Jorde, et al., "The Distribution of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A Comparison of Mitochondrial, Autosomal, and Y-Chromosome Data",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6, no. 3 (2000),pp.979-88.
[3] Russell Thomson, et al., "Recent Common Ancestry of Human Y Chromosomes: Evidence from DNA Sequence Dat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97 (2000), pp.7360-7365.
[4] Michael F. Hammer, "A Recent Common Ancestry for Human Y Chromosomes", Nature 378, no. 6555(1995),pp.376-378. 
[5] Michael P. H. Stumpf , David B. Goldstein, "Genea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Inference with the Human Y Chromosome", Science 291, no. 5509 (2001),pp.1738-42.
[6] Peter A. Underhill, et al., "Y Chromosome Sequence Vari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Human Populations", Nature Genetics 26, no. 36 (2000),pp.358-361. 
[7] Peter A. Underhill, et al. "The Phylogeography of Y Chromosome Binary Haplotypes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 Human Populations", Annals of Human Genetics 65 (2001),pp.43-62.
[8] J. Y. Chu, et al.,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Population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95 (1998),pp11763-11768.

[9]张荣明:《殷周政治与宗教》,载于孔子2000网站,2002年。(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rujiao/yzzdyzjmu.htm)

[10]刘复:《帝与天》,《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1926年第1卷第3号。

[11] 杭辛齋:《學易筆談》新世紀萬有文庫,遼宁教育出版社, 1997年。

[12]  花之安:《自西徂東》,香港中華印務總局,1884年。

[13]  陳恆:《巴比倫的智慧》,林鬱出版社,2000 年。

[14] Kramer,Samuel Noah, Sumerian Mythology. 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ress, 1961, pp.38-40。

[15]艾兰:《水之道与德之瑞---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  Kramer,Samuel NoahThe Sumerians .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3, pp.1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诰 — Windows Live
司马迁对孔子“天命”观的继承与发展
《远古时代“绝地天通”说的图像思想史研究》
尚书详解卷十二
026 小勇與大勇
尽心知性知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