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化螟危害水稻减产可达3成以上,掌握3项措施就能有效防治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因为它常常会以幼虫钻蛀水稻茎秆内为害,稻农又称它为钻心虫、蛀心虫。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我国南方和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要比三化螟和大螟分布广,危害严重,主要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但在东北稻区近年来也有大发生趋势。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还能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以及芦苇、稗、李氏禾杂草等。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二化螟这个害虫

二化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它有四种形态,成虫雌雄蛾交配产卵后,孵化出幼虫,幼虫经几次脱皮(每一次脱皮我们管它叫1龄)化蛹,蛹再羽化出成虫完成一个世代。

二仳螟成虫

二化螟的成虫是一个小型蛾,一般体长10-15毫米,翅展20-31毫米。雌蛾前翅近长方形,灰黄至淡褐色,外缘有七个小黑点;雄蛾体稍小,翅色较深,中央有三个紫黑色斑,斜行排列。后翅白色。

二化螟在叶片上的卵

成虫产下的卵呈扁椭圆形,排列成长方形鱼鳞状卵块,上盖透明胶质。

二化螟老龄幼虫

幼虫一般6龄,老熟时体长20~30毫米,头淡褐色,体灰白色,背面有五条紫褐色纵线,最外侧纵线从气门通过,腹足趾钩双序全环或缺环,由内向外渐短渐稀。老龄幼虫长约10一13毫米,淡棕色,前期背面尚可见五条褐色纵线,中间三条较明显,后期逐渐模糊,足伸至翅芽末端。

水稻茎秆内的二化螟幼虫

二化螟发生的时期和为害症状

二化螟在一年中可以周而复始地发生l一5代。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或不完全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稻草内越冬。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末7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出现盛期;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上中旬,多数幼虫直到9月末开始越冬。

二化螟为害水稻不同时期症状各异。水稻在分蘖期受害时可造成枯鞘、枯心苗,影响植株分蘖,减少穗数造成减产;在穗期受害可造成大面积的虫伤株和白穗,孕穗期至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至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秕粒增多。为害初期,幼虫先在叶鞘内侧蛀食,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称为枯鞘期。受害叶鞘或茎秆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

二化螟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采取三项措施综合防治。

一是采取农艺措施进行有效预防。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稻草,重害田收获后的稻草、稻桩一律要处理干净,以减少害虫越冬场所的虫源;稻田秋耕灭茬,可消灭部分越冬幼虫;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封垛或设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二是采取生物防治。一种方法是采用赤眼蜂生物防治,达到以虫治虫。一般6月初开始田间设置二化螟性诱剂,根据性诱剂监测结果,在二化螟发蛾高峰初期,田间抛投含有即将羽化赤眼蜂的放蜂器,每亩平均3个放蜂器,每隔5天放蜂一次,共放蜂3次。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性诱剂诱杀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发生期,田间设置性诱剂诱杀成虫,12-20枚/公顷性诱剂。

三是开展药剂防治。要注意防治时期,一般吉林省在7月上旬、中旬或其它地区出现枯鞘10%时用药防治为适宜时期。可以选用5%的杀虫双颗粒剂或25%的杀虫双水剂每亩150-200毫升兑水60-72公斤喷雾,或每亩用50%的杀螟松乳油100-25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雾,或80%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氟铃脲乳油或杀虫丹粉剂按说明使用。南方地区防治二化螟可选用5%锐劲特胶悬剂3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对水50~75公斤喷雾或对水200~250公斤泼浇;也可对水400公斤进行大水量泼浇,此外还可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5%杀虫双颗粒剂1-1.5公斤拌湿润细干土20公斤制成药土,撒施在稻苗上,保持3~5厘米浅水层持续3-5天可提高防效。

在这里提醒水稻种植户:在一个地区长期连续使用单一品种农药,很容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数年,防治效果即大幅度降低。所以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品种,是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稻二化螟如何防治?抓准防治时期很重要,要在卵孵化盛期用药
水稻虫害
植保论稻:水稻二化螟严重发生,如何高效用药防治?
夏季虫害防治之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稻瘟病和水稻螟虫的防治技术
妙法——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特效杀虫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