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管壁成像:右侧椎动脉夹层有没有累及小脑后下动脉?

总会有一道光可以穿破愚昧的云雾!


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Bob Dylan - Easter on the Catwalk

谢谢关注与分享!

最近遇到的动脉夹层还挺多。原本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病例,诊断并不复杂,但是出于后续与患者家属交流中的一些问题还是想写一下。

病史      

患者,男性,43岁,顶枕部疼痛1月余。患者脑力工作者,高血压病史。外院MRA是右侧椎动脉局限性闭塞,建议行高分辨血管壁成像。43岁不上不下的年龄,顶枕部疼痛是为何呢?

影像学检查    

颅脑MRA

MRA可见右侧椎动脉V4段局限性狭窄,以远管腔纤细,显影差,血管病变近端似有不完整局限性膨大;仔细观察在病变位置近端可见一细小分支发出,迂曲走行,左侧椎动脉相同水平同样可见一细小分支发出。

概要    

这个患者也是我一个同事的熟人。既然是熟人那就尽快安排上。由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检查耗时较长,我们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做。这个病人起初就提前到(2020-6-11周四)中午做,但那天病号较多,下午2点多才做上。做完之后同事催着出结果,我说要不让他明天来取,这样我抽空把血管给好好处理一下。患者应该比较着急,想取了结果赶紧看大夫。第二天(2020-6-12周五)一大早又催了一遍,着急取结果。患者已联系好神经外科医生,准备做造影检查,周六(2020-6-13)住上院,下周一就能做上手术。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时常些许无奈的,理解患者心情的同时,不禁纳闷难道做检查作影像诊断不是一种医疗过程吗?我就没听说过病人在手术台上做手术,外面有家属催医生赶紧做的。不过,再怎么纳闷,还是非常同情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努力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尽自己所能去解决临床问题。

VWI vs.CTA vs.DSA孰能行?    

话说回来,患者拿到结果后,又拷了电子版图像,找当地神经科医生看了后说是看不明白,后托熟人联系了医疗一线城市的专家,专家看完图像后建议行颅脑CTA检查(2020-6-12周五)。于2020-6-13(周六)上午安排做了CTA。由于是周末,我们单位CTA结果周一出。在2020-6-15周一紧赶慢赶地尽快出了结果,家属托人将结果捎了回去。于今晚(2020-6-15周一)又咨询了专家,专家建议行造影检查。由于这两天疫情的原因,专家所在地防控升级,诊疗活动受限,下一步举措处于观望中。

CTA显示右侧椎动脉V4段局限性狭窄,管腔显影前规整,以远管腔纤细显影;局部放大后可见病变管壁处似有杯口样改变

通过重建能够显示病变位于右侧小脑后下动脉上方,后者几乎未受累,可能具有有炎性反应而有强化;病变假腔内可见短T1高信号,提示假腔内血栓的形成

进一步诊疗该何去何从?    

患者同时预约了神经内科主任的门诊,打算明日再去看看。如有进一步诊治措施,会在此分享给大家。

对于脑血管病,DSA为金标准,而DSA却是一种有侵入性的检查手段。DSA虽然有创,但其还有实现治疗的价值。因此,有些病变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可行DSA检查,在DSA明确诊断后,可随即根据不同性质而采取进一步治疗或行药物治疗。不过,其终究是有创的检查,脑出血、栓塞等并发症还是存在微而不容小觑之几率。在未明确病因前,转借另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来明确病因,是否是一种更为妥善的方法呢?

在看点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脖子痛去按摩,按完却坐上了轮椅……
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
Neurology病例:颈椎骨赘引起的间歇性症状性椎动脉闭塞
颈动脉狭窄篇
影像读片(15):血管变异—编织型颈内动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