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漫步

陈凡

      摄影并不孤立,它展示的生命意义是影像的多样化多体化综合并构,而纪实的价值将更加隽永而厚重。中国传统固有的摄影视角,将必须在弃陈图辩中见棱见体。这是我们对纯真生活的渴望,不仅仅是激情回荡,更重要的是责任和大爱。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

                                                                                       -----题记

怎么拍与怎么想

 

      对于一般摄影者来说,“怎么拍”好像已不存在什么问题,由于各人的体验和追求不同,他们往往在拍摄中带有较强的自为性。但这是否就可以说,使自己的体验和追求更成熟、更纯净了。看来,这个问题还并不那么简单。

      的确,每一个摄影者都有自己的拍摄范围和选择视点,但这一过程,往往又会因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的某些欠缺,而带有程度不同的局限,加上习惯的创作模式,又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不少摄影者的正常发挥,那么,这个或那个拍摄范围和选择视点,就易丧失自觉把悟的可能。

       摄影者的自我把悟是十分重要的,它告诉人们,从事摄影进而步入创作,关键不在于怎么拍,而在于怎么想。想,就是发自内心的感应、了然和通灵,有较扎实的技术技巧,较深厚的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固然很好。但不等于发挥得充分,不等于拍摄物态景观对象化。

      强调想,就是注重思,思之于内而发于形,正是潜层心态感应、了然和通灵的准确返照,自觉把悟进入了自由的状态,便会有可能引导你创作深化。

      摄影作品的完成,如同书法家完成书法作品一样,当然讲究作品中的溶“我”。一个好的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必定是情由心发,而情感所致,又必定会传递到手指间、笔端上,当把悟自觉贯通时,便一挥而就,“我”便溶了进去。

      这样产生的书法作品,在行间字里,硬是可以看到他的情、他的意、他的个性风格,摄影创作当是如此。

      由于单一模式的劣根所在,我们有些摄影者,不爱动脑筋,想之寻常,思之无奇,总是要去找兰本、去模妨、去复制,以为这就是作品“升质”的门径,但作品完成后,却没有多少的生命力,因为,人们并没有在你的作品里看到你自己。

      不在于怎么拍,而在于怎么想,就是说要求我们每一个摄影者,多一点溶“我”的自觉性。它实质上表达了“我”真正对生活的认识和观照,“我”真正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和反思。一幅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无论新闻摄影、纪实摄影,还是艺术摄影,“我”溶汇得愈自觉,作品的生命力才愈旺盛,个性与风格才会愈突出。

一位摄影青年说得好:“我”包含着大家在。这意思准确传达了个性体现与观赏群体有机的勾联关系。

 

娱乐性的结合

 

      摄影,包含着艺术元素,同时即有娱乐的功能,是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实践与理论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摄影界探讨得最多的课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创作者的动机与效果,直接关系到众多观赏者对多种类作品审美价值的取向。所以,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如何推动中国的摄影艺术发展和繁荣,不能不对其功能进行一定层面的认识与确认。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独具的功能,它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都无不带有各种审美的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从摄影的角度看,我觉得娱乐性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具体研究。

      娱乐性,反映了现实中国人最为实际的审美习惯,正如曲艺(特别是相声艺术),被众多的中国人所乐于接受一样。摄影作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愈来愈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特点。

      娱乐性,并不是指以往在摄影作品中所说的娱教性,而是指人们最为直接的玩赏感受,或是指具有通俗文化取向的娱乐感受。

      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中,通俗文化的发展和存在,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占有很大的分量。人们生息繁衍、劳作创造,常常与最原始的最平凡而通俗的文化教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俗文化,是一种社会存在,而且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民风民俗所派生出来的通俗文化作风,比如喜庆愁丧的礼仪、面具舞蹈、情爱的对歌等等,人们精神情感寄托的层次,并不都是为了追求种种目的,也并不都是高雅细腻的,而是需求一种纯性娱乐的感官刺激,恰恰在中国这块广阔的大地上,通俗文化风习是很厚重的。这点是不可割裂和否认的客观事实。

      我们不少创作者偏爱于风情作品的创作,恰恰又与这厚重的通俗文化风习,有着十分直接的承继关系。无疑人们在承继过程中,在心理感应世界中对娱乐性内容有着美好健康和丑恶低下的评判标准,这就有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筛选过程,都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取得的。

      应该看到,美好健康的娱乐性内容终是人们所追求的,而丑恶低下的娱乐性内容终是人们所不愿意接受的、反对的。

      娱乐性,以喜闻乐见的选材见长。一般来讲,农材题材多以乡俗民风为主,都市生活(包括工业生活题材)的题材,多以凡人小事为主。娱乐性,始终贯穿着积极向上的愉悦的情趣,它能从某一幅特定的摄影作品中,或一个生活场景、或一个人物的细节侧面,引发出观赏者的欢笑,或引起观赏者感官的刺激(比如体育竞技的趣味、人际关系的趣味、生活事物的趣味等等)。

      当然,海外一些新闻摄影图片,甚至政治题材的,包括政要人物的各种活动,具有趣味效果的作品,已见不鲜。我覚得也可以讲具有娱乐性的。在中国国内大陆至今几乎无人敢涉及。

      娱乐性在摄影中的注入和增长,是当代中国人多种审美需求的必然反映。人们的娱乐审美着眼点,由于不可缺少地关系着对通俗文化的实际追求,因此,摄影也不可缺少的要承受通俗文化风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人的娱乐需求,无疑是无法脱离开这个有大众性的审美前程的,大俗的审美,这就必然要导致摄影娱乐性的增强。

      摄影的娱乐性,正如电影中的娱乐片一样,具有明显的娱乐价值,人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以一种解脱精神、体力劳顿的心情观赏一些具有很强娱乐性的摄影艺术作品,说明在我们创作的不少作品中,已经程度不同的体现了纯粹的娱乐内容。

      娱乐性所产生的娱乐效果,是唤起人们对生活的乐趣,也是跟现实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有关。这种娱乐效果,使人发笑、牵人心弦,达到妙趣横生、赏心悦目、情潮起伏的心理感应,都是反映了观赏者的一种欢畅乐天的心境,这就足够了。相声演员牛群的摄影集《牛眼看世界》值得推介和借鉴。

      当然,娱教性(甚至包括政府某些指令性的政策性宣敎图片)也是存在的,但娱教性(或者纯粹的宣敎性)与纯粹的娱乐性仍有一定甚至很大的区别,有些人常对“主旋律”这种特殊用语很敏感,甚或总想探究个用意。

      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任何国家(地区)都存在主旋律。问题在于你怎么认知和把握。这个话题,可以说跟本体摄影研究不是一个话题,不要混为一谈就是了。所以,娱乐性作为当代中国摄影的功能,当然也需要给予客观的确认。

 

悟性的自觉把握

 

      摄影既然有艺术元素即是有创作的冲动、构想和整合,就必然要讲摄影者自身情感、意念和个性的体现。常听人说,“有感而发”或“我心中的摄影世界”这些用语,实际上都讲的是摄影者如何从自身出发,面对拍摄的物态景观,一旦产生了共鸣、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便去孕育一幅作品的产生。可见,这种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筛选过程,所以有时我们就用“创作”这个词来解释它,由心态的触发到瞬间拍摄的对象化,无不反映着摄影者自觉把握作品构成的创作悟性。

      创作的悟性,和摄影者自觉的悟性把握,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所谓悟性,简言之就是摄影者面对生活,进行感性发现和理性认识的过程。当然,我们希望摄影者这种理性的认识和发现的过程,带有更强烈的自在自为性,否则,如何去“有感而发”呢?又如何去创造一个“我心中的摄影世界”呢?

      现在,我们有不少初学摄影的青年人,已开始从家庭小照或朋友趣录的单纯纪实,步入了创作阶段,但常常有空闲有良好的器材设备而束手无策,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对拍什么、怎么拍,不知所措。

      创作阶段,是摄影者逐步走向真正的摄影创作者的重要阶段,它自然要求每一个从事创作的摄影者,自觉地把握拍什么和怎么拍。谈这个问题,既不能未雨绸缪,也不能因噎废食,它需要我们冷静地审视自身的创作态度,创作目的和创作能力,并从这一点出发,呼唤自己创作悟性的觉醒。

      在生活中,要拍的内容是很多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和善于抓取。而善于发现和善于抓取的前提,就在你悟性的自觉把握。

      创作悟性的自觉把握,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心理积淀和选择的进程,也是一个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的积累进程。这两个进程的推移,当然会因人而异,或长或短,或缓或疾。要紧的是,你是否在这样认真地做了。照相机和附属的器材设备,当然是你手中直接进行创作的工具,但决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神奇的,它不可能自动地为你创造奇迹,创造奇迹的是你——是作为摄影者的你自己。

      所以,当你步入创作阶段以后,一定要逐步具备创作悟性的自觉把握,那么,善于发现和善于抓取的创造力,就一定会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增强和提高。

 

                                                                             2014年3月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美的地方》寻美是我的职责 一
台湾摄影师告诉你如何善用自己的观察力
摄影中的模糊美
我对摄影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如何拍摄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摄影理论】浅谈黑白摄影的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