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历代重视儒家唯独秦不然,是秦始皇打压儒家了吗?

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在历朝历代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深入中华文化的骨髓影响深远。但有意思的是,在距汉武帝“独尊儒术”不到七十年前的秦代,儒家却遭受到了秦始皇极力的打压,这是为何?


  • 1、秦本无打压轻视儒士之意

从史料记载来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广招各方人才,任为博士之官,是有试图文治天下,兴太平的意思的。

《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记载:“秦官(博士),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秦始皇二十八年,泰山封禅儒生博士随行者盛众,《史记.封禅书》记载说:“征从齐鲁之孺生博士七十人”。

这些博士中,有儒学之士、亦有方术、道家等其他诸子之士。博士的任用,是秦始皇试图,把以儒生为代表的士人,纳入到大一统的秦王朝政权体制内的一种与统一相适应的文化怀柔政策。由此可见秦始皇最初还是非常重视这些儒士人才并没有要打压的意思。


  • 2、儒生质疑秦王朝的统治合法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拉拢各国人才任为博士之官,让其参与政事。是为谋求知识分子对新生政权的认可,泰山封禅也是欲向天下表明其政权的合法性。秦始皇向儒生询问封禅祭祀之事,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秦始皇对儒生及其文化的重视。然而,儒生所言封禅之法却是“繁琐”,且“难施用”,想让始皇,“不得专用于封事之礼”。听闻始皇在泰山遇到暴风雨不能封禅,儒生又讥讽始皇。

《史记.封禅书》记载: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儒生对始皇封禅的不配合和讥议,是对大一统秦王朝的质疑和不认可,使始皇对儒生的期望大大降低。


  • 3、两种治国制度的文化矛盾

秦国从商鞅变法时,推行郡县制,使秦国具有了山东六国所不具备的国君高度集权,最终得以统一天下,在灭六国的进程中,秦在所占六国故土推行郡县制。在天下最终完成统一时,郡县之制已普遍行于各地了。然而,此时博士淳于越不识时务向始皇 主张行分封。

《史记.秦始皇本纪》:“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显然,淳于越主张恢复分封制,是对秦帝国的郡县制的一种否定,对刚刚建立的大一统帝国的严重怀疑和挑战,更是以其为代表的儒文化和秦帝国文化上的分歧。始皇帝最终选择了郡县制。这样,两种制度后面的思想文化不免就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和碰撞。


  • 4、统一专制政策的矛盾

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对各地的统一管理,推行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措施。但由于各地学派五花八门思想文化差异巨大。加之废分封后失势的六国后人,诽谤秦的统治,始皇于是采纳李斯的建议“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控制。“焚书”令自然引发了儒生对秦统治的“反感”和“仇视”,此后为始皇求取长生药的侯生、卢生也非议始皇逃离咸阳。

《史记.秦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天下流传着:“亡秦者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始皇死而地分”等亡秦的言论。始皇任用儒生为博士目的是拉拢士人,以求“兴太平”结果培植的士人却是对帝国大一统政权持批判、否定甚至是仇视的态度。这样一来秦政权和士人之间出现的矛盾升级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始皇遂没有继续重用儒生的必要了,最终下令坑杀欺骗与背叛他的方士儒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始皇,空前绝后地重视儒家
从“融合”到“禁绝”,浅析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文化冲突
秦朝速亡的教训
辛德勇教授:秦始皇与儒学
换个角度看焚书坑儒,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006 这才是秦始皇讨厌儒生的真实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