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逆向设计”并不是个新概念
userphoto

2022.11.20 江苏

关注

【异史氏曰】前几天说过《理解为先:单元教学实例》与《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样是主张“逆向设计”。基础教育的许多“新概念”都是从专家们那里来的,或者是从一些官方文件那里来的,问题是无论专家还是一些文件很少有对这些概念的阐释,或许因为沉默契约的缘故,认为我们这些在学校教师应该知道这些“新概念”,天长日久,我们就难免被这些该你弄得云里雾里了。好在还有书可读,要不然还真不知道这些概念背后究竟是什么。

《理解为先:单元教学实例》简单介绍了“逆向设计”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逆向设计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948年,拉尔夫·泰勒(RaphTylr)就提出了类似的教学设计方法。近几年,从结果出发的教育倡导者,例如威廉·斯帕德(William Spac小y),认为教学需要从预期结果中寻找设计的思路。在最近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7Hab诉of HighlyEffective People)中,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指出,高效能人士在制订计划时,已经在心里考虑好了结果(柯维,1989)。”换个角度,预期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预设的目标。只不过目标导向是教师立场,结果导向是学生立场,如果我们再往深处想,其实如果一个教师真的有了学生立场,他预设的目标也是会从学生视角思考的。

为帮助我们很好的地理解,《理解为先:单元教学实例》还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用“逆向”这个说法:们在两个地方使用'逆向’这个词首先,在制订计划时,通过弄清你想实现的学习来'明确终点’。也就是,预期学习结果(阶段1),然后,思考能够证明学生真正实现预期学习的证据(阶段2)。最后,设计实现的工具,也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日标的教学活动和资源(阶段3)。我们发现,逆向设计可以同时避开'活动导向’和'覆盖课程计划导向’的弊端。”“另外一个使用这个术语的原因是,这种方法相对于其他一些教育者的设计方法是逆向的。”


同时作者也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单元教学设计”:“我们已经选择单元作为设计对象,因为UbD的关键设计元素一一核心观点,持续理解,基本问题,以及理解的表现——太过于复杂和全面,以至于很难在一堂课当中得到很好解决。例如,基本问题意味着要反复斟酌,而不是在一节课之后给个答案就里了。”我以为读懂了这一段文字,也就理解了“单元教学”,对学生而言许多东西不可能在一两堂课上得到解决,我们这些老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两堂课让学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备课(6):如何提高备课的效率?
61.【评课】陈洪杰:“周长”怎么教,兼及概念教学
【新教材指导】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大概念统整重构单元内容
“大概念教学的过程设计”内容概述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游晗昕∣为真实而教,为真实而学——《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第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