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综述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领域的常见疾病,包括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C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部位的疼痛不适,如射精痛、下腹痛等;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志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等;性功能障碍,如性欲低下等。该病发病率为6.0%~32.9%,病因复杂,运用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差强人意,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医治法可针对疾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本文将近年来中医对于CP的病因病机、相关治法及用药特色的经验进行综述,旨在为CP的中医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思路。

病因病机

     据CP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精浊”“白淫”“白浊”等范畴。古籍中有较多关于本病的论述。《素问·痿论》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及为白淫。”该文记载CP的病因与情志失调相关。《奇经八脉考·带脉为病》言:“白淫者……本于阴虚阳竭,营气不升,经脉凝涩,卫气下陷,精气积滞于下焦奇经之分,蕴酿而成。”该文指出CP病属下焦,为虚实夹杂之证。《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曰:“劳伤于肾,肾气虚冷故也……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该文指出CP的病位在肾,病机以肾虚为主。《景岳全书·淋浊》言:“有浊在精者,必由相火妄动,淫欲逆精……移热膀胱,则溺孔涩痛,清浊并至……及其久也,则有脾气下陷,土不制湿。”该文指出CP与脾、肾、膀胱关系密切,初病多为肾虚、膀胱热,久病则多见脾虚湿盛。张科等整理并研究古代有关CP记载的文献,归纳CP的病机为湿热下注,瘀浊阻滞,肾精亏虚。现代各医家基于临证经验,针对CP的病因病机提出不同的观点。张永臣教授认为,虚、湿、瘀合而为病,以虚为本,中焦脾胃虚弱则水湿运化无力,致水湿停聚,同时肾虚兼见膀胱热,则症见排尿次数增多,且尿道疼痛不适,而湿邪蕴结于精室,日久则化热成瘀,故CP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亏虚,湿热瘀阻,病位主要在脾、肾。秦国政教授认为,外感与内伤均可致病,外邪入里化热,损伤经络,经络通行不畅,成痈化脓;内伤为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滞精瘀,或饮食不节,生湿化热,下注精室、膀胱,或房事不节,充血致瘀,血瘀精滞,故CP初病以邪盛为主,湿热停聚;久病则以正虚邪实为主,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及房事过度损伤肝、脾、肾三脏,导致肝郁气滞、脾虚湿滞、肾虚水停,进而湿热久停致瘀,成痈化脓。徐福松教授认为,CP病位在脾、肾,病机为虚、湿、瘀,先天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节而致脾虚失于运化,湿停化热,下注膀胱,症见尿频、尿急、尿痛;下扰精室,症见“滴白”;久病成瘀,症见盆腔区域疼痛不适;体虚之人肾精亏损,肾失封藏,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终成本虚标实之证。

      综上所述,CP属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主要为外感邪毒,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病机可归纳为脾虚失运,肾虚失司,水湿停聚,日久化热成瘀,兼见肝失疏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与膀胱关系密切。


中医治法


      基于脾肾亏虚、湿热瘀阻、肝郁气滞之病机,治当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活血及调气。

(1)健脾益肾法    前列腺所产生的前列腺液是男性精液的成分之一,与男性生殖功能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故能有子。”肾主生殖,前列腺与肾关系密切。《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作为后天之本,通过运化水谷精微化气生血,滋养五脏六腑,保障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故维持前列腺的正常生理功能离不开脾肾二脏。研究显示,CP患者多有熬夜、饮食不节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易出现脾肾亏虚之证。张永臣、徐福松教授均认为脾肾二脏亏虚,水湿运化无力易引起CP,出现中下尿路症状。朱枕砚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CP,发现该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张春玲等显示,前列康片、生品滋肾丸、盐制滋肾丸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CP大鼠前列腺组织中CD45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水平,且高剂量的盐制滋肾丸的效果最优。在传统中药理论中,有“盐制入肾”之说,盐制滋肾丸能明显加强药物对肾的作用。周少虎等运用前列舒乐颗粒治疗CP,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的CP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但早泄诊断量表(PEDT)评分变化不明显,提示健脾益肾方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排尿症状,但仍无法有效改善性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健脾益肾法既切中病机,又可降低不良的生活习惯给CP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临床疗效。健脾益肾方可参考徐福松教授的萆菟汤[萆薢15g,菟丝子10g,茯苓15g,车前子15g(包煎),泽泻10g,牡蛎20g(先煎),枸杞子15g,续断片10g,山药20g,沙苑子10g,丹参20g,石菖蒲3g,黄柏6g,甘草片3g]。方中萆薢、菟丝子合用则滋阴而不助湿,利湿而不伤阴;茯苓、车前子、泽泻、牡蛎渗水湿,分清浊;续断、山药、沙苑子、枸杞子健脾益肾,滋阴补阳;丹参活血祛瘀;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黄柏清泻下焦火热;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补泻兼顾,补而不滞,泻而不伤正。

(2)清热利湿活血法    房事不节及久居潮湿之地易外感湿邪。《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揆度以为常也。”脾肾亏虚,津液代谢失常,聚而成水、湿、痰、饮邪。《素问·太阴阳明论》言:“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前列腺居下焦,易受湿邪侵袭,且湿性缠绵,疾病易发展为慢性;湿邪阻滞,气机不畅,进而郁滞化热,热灼津液,又津血同源,津液运行不畅,则血运行受阻,瘀血阻于局部,则不通而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金珊等将120例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联合α受体阻滞剂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清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施田力等应用清热利湿活血方口服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结果显示,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疗效优于α受体阻滞剂治疗。马永等采用局部针刺联合清热利湿活血方口服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前列腺体积、卵磷脂小体数量均优于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

     不论从病机而言,还是从缓解疾病痛苦而言,抑或是从有效性而言,清热利湿活血法是CP的重要中医治法,拟方可参照金珊等的清康灌肠液,组成如下:药用赤芍20g,牡丹皮20g,醋三棱5g,醋莪术5g,皂角刺10g,连翘20g,败酱草20g,紫花地丁10g,黄柏15g,牛膝10g。方中牡丹皮、赤芍、三棱、莪术、皂角刺清热凉血,破血通经;连翘、败酱草、紫花地丁、黄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牛膝通经化瘀,引药入经。全方重用清热活血之品,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同时结合补益肝肾之品,使攻而不伤正,亦属补泻兼施之方。

(3)调气法    情志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心理及生理反应。情志异常既可作为致病因素,亦是疾病产生的不良反应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与人体脏腑关系密切。CP病程迁延,疾病所带来的不适感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表明肝与CP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其核心环节是调畅全身气机,影响气血津液运行。《灵枢·平人绝谷》言:“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肝主疏泄功能与情志密切相关。情志异常首先影响肝的功能,肝失疏泄,则气机运行不畅,致津停血瘀,甚则影响五脏六腑功能,加重其他疾病病情。尉希超等发现,焦虑情绪会加重CP患者性功能障碍。《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由此可见,前列腺部位与肝经循行部位密切相关,肝郁则经络之气不畅,故CP常伴有会阴部胀痛。国医大师王世民认为,调节情绪是治疗CP的关键,创立三核汤(荔枝核20g,山楂核20g,橘核20g,木香10g,延胡索10g,鬼箭羽20g,川楝子10g,小茴香10g,益智仁10g,乌药3g,蛇床子10g,柴胡10g,甘草片8g)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方中荔枝核、山楂核、橘核为君药,行气散结止痛;木香、延胡索、鬼箭羽、川楝子为臣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小茴香、益智、乌药、蛇床子为佐药,温补肾阳;柴胡引药入经,甘草调和诸药,二者共为使药。全方重在疏肝行气,同时辅以活血散结、温肾助阳之品,使气血并行。

     气机郁滞之证非情志异常独有,脾虚、湿热、血瘀亦是气机郁滞之病因,故针对不同证型应采取相应的调气之法,如脾气亏虚则补,湿热下注则清,气滞血瘀则行。《四圣心源》云:“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黄元御认为,脾胃之气为人体气机运动的枢纽,脾气虚则升降失常,肝肾之气亦失于正常运转,进而出现气机郁滞之证,当用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之品培补中气。湿热之邪易阻滞气机,困于下焦,症见排尿疼痛,淋沥不尽,大便溏泄,会阴部潮湿且坠胀不适,多于嗜食辛辣及饮酒后症状加重,治当清热利湿行气,以瞿麦、萹蓄等清热利湿之品搭配枳壳、川楝子等行气之药可取速效。《本草纲目》云:“故曰气者血之帅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热则行,气寒则凝。”气滞血瘀证当以行气活血为要,可用延胡索、牛膝等行气活血,引经通脉。

     纵观上文所述,脾肾亏虚者,宜健脾益肾,阴阳并补,可用续断片10g,山药20g,沙苑子10g,枸杞子15g。湿热瘀阻偏热重者,宜清热凉血,可用牡丹皮20g,赤芍20g;湿重者,宜滋阴利湿,补泻兼施,可用菟丝子10g,萆薢15g;瘀重者,宜破血逐瘀、通经,可用醋三棱5g,醋莪术5g;肝郁者,宜行气散结止痛,可用荔枝核20g,山楂核20g,橘核20g。



小结


 CP是泌尿外科的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但仍需设计可靠的研究方案以明确疗效,从微观角度解释各类治法的作用机制,进而推广CP的中医治疗手段。针对CP患者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大、心理疾病高发的特点,运用“且补且疏”法能为临床治疗CP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中医内科笔记
前列腺肥大尿失禁
中医内科学教材
周仲瑛病机辨证十三条
中医内科学-本科教材简单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