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读】《道德经》第六十章


《道德经》的第四十九章表达了老子的政治思想。《道德经》共读分享两个版本,一是根据春秋战国、西汉早期出土的文本重新校订的《道德经古本合订》(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勘定);二是《道德经》今本(曹魏经学家、哲学家王弼编著)。


古本



治大邦若烹小鲜,

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今本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谢国仲】《老子禅解》


根据本书对《道德经》的解读视角,贯穿全经来看,文中提到“国”的时候,往往是阐述如何入世。入世的关键,就是无为而治。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形容一个人在入世修行的时候,“若烹小鲜”,不可欲望太强,不可太有为,好像煎鱼一样,总去拨弄它,鱼肉就散了,不去翻边,又煎不熟,这就是火候。这是告诉我们,入世修行,有一定的度。这个度如何把握呢?以道来把握。所以“以道莅天下”,首先必须要进入道的境界,然后才能入世间,或者进入任何一个与你相应的环境里面,对境修心。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如此修去,“其鬼不神”。“鬼”,形容一种谋略的心理,或者说,一种恶的心念,“不神”,不起作用。因为你处在一种自性的状态,不起人为欲望,根本不动心机,不搞有为法,不去阴谋算计。在这样的状态,道者的一举一动都是符合天道的规律的,也就是有度,所以人为的谋略算计根本无法左右他,即使有其他人蓄意阴谋利害,也起不了任何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有人为的东西,就不是天网。这是告诉我们,做人、做事情,要合道,要立在道上。练功、修身也是如此,要以道为本,去体会道,不要认为去干扰,人机一动,天机就灭,身体的气机就乱掉了。若再有人为的心理暗示,就会出现幻觉,就有所谓鬼、神啊的东西出来,而且还会伤到自己。如果只是无为,没有欲望、没有投射,没有心理暗示,出来的就是真相。那么这一些会根据火候,一度一度地变化,随之你的生命状态就会得到提升。这也就是佛陀所说的不动妄心,守住真心。所谓妄心,就相当于这里所说的“鬼神”。古人讲鬼神二字,含义是很深的。简要来说,鬼者,归也;神者,申也。归,就是一种回归的状态,就好像天道的流行,冬天自然就潜藏,在人体就是入肾,肾是水,是汇流成海的回归状态,所以出阴,出鬼;申,伸展,就好像夏天的发展壮大,在人体就是入心,心是火,是腾耀发散的放射状态,所以出阳,出神。所以这鬼神二字包含很多层意思,可以是对一种相的描述,也可以是对一种无相境界的描述,是一种信。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只要在道中,什么都伤不了你,更不会去伤害别人,“圣人亦不伤人”,因为心中没有有为的东西,完全合乎道,怎会伤人?一切行为举止,本来就是这么运动,都是一种德的展现,没有任何伤人的东西。这种德,和有为的东西相交集的时候,也就是无为和有为相交集的时候,就像拿石头去砸大海一样,是不起作用的。一个有为的东西,欲望也好、情绪也好,去弄一个无为的、空灵的状态的时候,它是弄不到的,就相当于人拿刀去砍虚空,怎么砍呢?砍来砍去都是空,自己搞自己而已。按照道家的修法来讲,不管任何时候,为人处世乃至打仗、两兵相交的时候,心境都是空无的。一旦空无,对方就没有着落点,而且和对方是一体的,根本不视其为敌人,结果对方变成是自己打自己,中国太极拳就是这样的原理。而且他心中还很慈悲,没有伤害对方的心理,认为自己和对方是一体,这就是道。所以道境是没有分别的,不会去搞对立,这就是“德交归焉”,“两不相伤”。而能受伤的人,肯定是因为他没有立在道上,他的行为举止不是道之德的展现,不是“以道莅天下”,而是人心有为,那肯定有伤。所以只要有为、度量揣摩、贪、嗔、痴一动,“伤”就已经等着你了,鬼神就等着你,你不是落鬼就是落神,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善就是恶。所以老子在这一章把关键告诉你:“以道莅天下”。只要以道莅天下,就不落善恶、不落对待。不落对待,你的品德和一切万象相交合,就不会伤害其他生命,“不伤人”。


那么只要这样无为而治,自然会合于天道,“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也就是禅宗说的“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所谓“这个”,就是道。行住坐卧都在道中,处在本来的状态,当然没什么伤得了他,他也不会伤人,自己也不会走火入魔,更没有什么鬼神的事情来干扰他,而且做什么都是对的,都是合于道的,他就处在道的状态里。所以一般人不理解,看到一个开悟的人,拿着刀上战场,心想这是开悟的人啊,怎么还去打仗杀人。所以切忌不要着相,关键是看他的心灵在什么境界,而不是拿不拿刀,打不打仗。禅宗里,小和尚一来,老和尚一个耳光,那个模样还是一副生气愤怒的样子,那一般人说你这个师父打人,怎么会有道呢?甚至有些弟子,头都被师父敲破,师父拿个棍子,对着头直接打下去,头都破了还出血。但是被打的那个弟子,跪在那里反而很感恩,觉得很受用,没有嗔心反而法喜充满,这就是因为师父心灵的境界是合于道的,这是在禅宗的展现。所以我们一般人看有道之人是看不懂的,因为我们不是用道心,而是用分别心去看,看别人的动作是善还是恶、好还是坏。一个道者心中根本没这些东西,而你用你的心去分别计算,用善、恶、好、坏去套,那是你心中有鬼神,人家根本没鬼神,只有道。所以黄帝说:“得道无鬼神。”换句话,没得道肯定有鬼神,这也就是老子在本章所阐述的道理。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警句,在传统中国的政治思想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喻示着为政之要在安静无扰、扰则害民。虐政害民,灾祸就要来临。若能“清静无为”,则人人可各遂其生而相安无事。


本章还排除一般人所谓鬼神作用的概念,说明祸患全在人为。人为得当,祸患则无由降生。


【傅佩荣】《解读老子》


“若烹小鲜”,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意思是:要尽量无为而治。“其鬼不神”,高延第说:“有道之君御天下,上下安于性命之情,不邀福,不稔祸,祈祷事绝,妖祥不兴,故其鬼不神。《庄子》云:‘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崇。 ’又云:‘阴阳和静,鬼神不扰。’皆此义也”(《老子证义》)古人对鬼神,仍有某种信仰,认为鬼神介于人与天(或上帝)之间,可以对人间施以福祸。老子沿袭此一说法,而将重点转移 至“道”。我们不必全以阴阳二气来解释“鬼神”。


【今人悟】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流传极广,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家们。车载说:“这一段话就治国为政说,从‘无为而治’的道理里面,提出无神论倾向的见解。无为而治的思想,是老子书无为的主张在政治上的运用。老子书很看重‘无为’,提出‘为无为’,提出‘无为而无不为’,反复说明这个道理,多方运用这个道理,这是它的‘道法自然’的见解的发挥。它把这个道理运用在治国为政一方面,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当‘民忘于治,若鱼忘于水’,就不需要再用宗教来辅助政治而谋之于鬼,于是鬼神无灵了。鬼神不再有任何作为,是为政的人‘无为’的结果,符合于‘道法自然’的无为的规律。这是它提出无神论倾向的一个方面。”的确如此,这句话喻示着为政的关键所在,在于安静无为,不扰害百姓,否则,灾祸就要来临。要保证国家的平安,执政者就必须小心谨慎,认真严肃,不能以主观意志随意左右国家政治,这句话用极其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个极其复杂的治国谋略。如果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社会,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忽左忽右,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会动乱不安。相反,如果国家制定的政策法令能够得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就会收到富国强兵之效。如此,则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至发生祸难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60章解读
不一样的解读“治大邦若烹小鲜”《道德经》
《道德经》“其祟不伤人,人亦不伤人”如何解读?
206.《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三百问》:218. “两不相伤”是指谁?何谓“德交归焉”?
道德经圣解(七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