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性赋浅释:寒门

寒则温之,须了于心

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

浅释   中脘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之募穴,腑会中脘,调和胃气,温化湿滞,灸之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神阙位在脐中,可温通元阳,化腹中寒湿积滞。气海可调气益元,温下焦,祛湿浊,生气之海,治气病。足三里为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理脾胃温中散寒,助消化和肠化滞。

附方   脾虚,腹痛绵绵取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中脘:针直刺十~十五分。灸五~十五分。神阙:禁针。灸五~十五分钟。气海:针直刺八~十二分。灸五~十五分钟。足三里:针直刺五~十三分。灸五~十五分钟。

中焦寒冷灸即温
浅释   中焦寒冷,即脾胃寒冷。脾寒就是脾阳衰弱,水湿不化,以致阴寒偏盛。由于过食生冷,脾阳不振,症见腹 痛隐隐,泄泻连绵,甚者完谷不化,小便清长,四肢清冷, 舌质淡红,舌苔白,脉沉迟。胃寒就是胃阳不足,寒邪偏胜,症见胃脘胀痛,呕吐呃逆,时泛清涎,喜热饮,四肢冷,舌苔白滑,脉沉迟。
附方   寒凝气滞,脘腹胀痛取中脘、气海、足三里。

操作   同前。


心俞温而振阳气
浅释   心阳不足,症见心悸不宁,时有恐惧,气短气喘,口唇指甲青紫,脉微弱,舌淡白。心俞为心的背俞穴, 养心安神,灸之益心气,振心阳。
附方   心阳不足,心悸气短取心俞、内关、足三里。
操作   针斜刺三分。灸五~十五分钟。


温肝之寒灸大敦
浅释   肝主筋,前阴为宗筋之所聚,足厥阴之昧,环阴气抵小腹,故诸疝痛,筋脉拘挛,俱属于肝。外受寒邪,经气 阻滞,治当温通。大敦为足厥阴之脉,所出为井,舒筋调肝,调理下焦。灸之散寒、通络、止痛。
附方   寒疝气痛,睾丸坠痛取大敦、曲泉。
操作   针斜刺一~二分。灸三~五壮。


然谷温下(焦)助肾火
浅释   肾为水火之脏,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养下元。下元失固,每见阳痿早泄,溲多遗尿,腰脊酸楚,足膝 无力,头昏耳鸣,面白畏寒,脉弱,舌质淡红。然谷为足少阴之脉,所溜为荥,退肾热,理下焦,助肾火,驱痼冷。
附方   并入下句。
操作   针直刺三分。灸三~七分钟。


命门肾俞再同针
浅释   命门为督脉穴,腰脊十四椎下,培元补肾,疏经调气,灸之善补肾中真阳。肾俞位在命门穴两旁各去一寸半,补肾脏,振气化,益水壮阳,强腰脊,能袪除腰部寒湿,也可调益肾气。
附方   寒湿腰痛取命门、肾俞、大肠俞、委中、承山、然谷。
操作   命门:针直剌五~八分。灸五~十五分钟。肾俞:针直剌五~十分。灸五~十分钟。


章门温脏寒积聚
浅释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是为脏病。聚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多为腑病。积聚多先因气聚,日久血瘀成积,初起多因受寒。《灵枢·百病始生》篇云:“积之始生, 得寒乃生。”章门为足厥阴少阴之会,脾经募穴,脏会章门,散五脏寒气,化中焦积滞,消痰瘀,助运化。
附方   肝脾不和,腹胀肠鸣取章门、气海、足三里、支沟、阳陵泉。
操作   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七分钟。


理心腹寒以公孙
浅释   脾胃大肠小肠都是管理人饮食吸收消化排泄糟粕的,皆位于人身心腹之间,心腹受寒,脾胃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及小肠受盛失职。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通于冲脉,能扶脾胃,理气机,使升降得调,心腹之寒可袪。
附方   脾胃虚寒,心腹隐痛取公孙,足三里、中脘、气海。
操作   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五分钟。

温中(焦)理脾(寒)阴陵(泉)

浅释   中焦脾胃虚弱,升降不和,纳谷运化失常,以致纳谷不香,食后腹胀,胸闷肢倦,二便不调。阴陵泉为足太阴之脉,所入为合,能运化中焦,温化湿滞,温中理脾。

附方   脾阳虚弱,院腹胀痛取阴陵泉、气海、中脘、三阴交。

操作   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五分钟。

一切血寒三阴交(温)

浅释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之交会,补脾之中又补肝阴肾阳,独有两补气血之功,是妇科血证常用穴,可温脾土,助运化,调血室,温精宫。

附方   气滞血瘀,行经腹痛取气海、三阴交、列缺。

操作   针直刺五~九分。灸五~十分钟。

中下焦寒隐白理

浅释   中焦即脾胃,脾主大腹,寒可收引。中下焦有寒,脾运失职,水湿不化,则腹胀肠鸣泄泻,少气倦怠纳少,月事不调。隐白为足太阴之脉,所出为井,升举下陷之阳,温化沉寒痼冷。

附方   脾不统血,崩漏下血取隠白、足三里、三阴交、 气海。

操作   针斜刺一分。灸三~五壮。

灸有壮阳脾亦温

浅释   隐白为足太阴之脉,所出为井,灸之大益脾气, 举下陷之阳。脾运恢复,则胸满腹胀可消,此即壮阳温脾之功。

附方   脾阳下陷脱肛取隐白、百会、足三里。

操作   针斜刺一分。灸三~五壮。

一切表寒大椎除

浅释   风寒犯表,营卫失调。大椎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统领诸阳经,主一身之表,干旋营卫,能疏三阳之表邪,通一身的阳气,凡外感六淫之邪表者,皆能疏泄表散。

附方   风寒束表,寒热身痛取大椎、曲池、合谷。

操作   针直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

后溪陶道亦可清

浅释   后溪为手太阳之脉,所注为俞,八脉交会,通于督脉,通太阳经气,发散风寒,通督脉,固表清热。陶道为足太阳督脉之会,疏表邪,清肺热。

附方   风寒外受,腰脊疼痛取后溪、大椎、申脉。

操作   后溪:针直刺五~七分。灸三~七分钟。陶道:针斜刺五分,灸三~七分钟。

关元暖(子)宫阳气振

浅释   关无为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在脐下三寸,能培肾同本,补气振阳,调血室精宫,袪除寒湿阴冷, 有保健防病之功。

附方   下焦虚寒腹痛,小便不利取关元、三阴交、阴陵泉。

操作   针直刺五~十二分。灸五~十五分钟。

腹寒血冷曲泉温

浅释   寒性收引,腹寒常气滞血瘀疼痛,血得热删行,得寒则凝。肝经脉环绕阴器,抵小腹。曲泉为足厥明之脉, 所入为合,能通散下焦,袪除膀胱湿。

附方   少腹寒疝疼痛,睾丸下坠取曲泉、太冲、归来、气海。

操作   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七分钟。

治寒以温,施灸或针

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丨《针灸心悟·穴性赋浅释》虚门4
穴性赋浅释:血门
穴性赋
一穴速治坐骨神经痛-
学中医穴性“八门” 必须要懂!(含最全特效穴
灸疗最常用的七个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