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明钢:把握学龄前这个双语学习关键期


万明钢,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长期从事民族心理、民族教育和跨文化心理研究


人类发展最卓越的成就之一就是幼儿期口语的掌握。无论世界上的哪种语言,每个孩子都是通过同样的过程,在大致相同的年龄学会讲第一语言,随着儿童开始说话,口语逐渐取代了靠手势或身体动作来表达各种需要的功能。随着人口流动、文化交流,才出现了第二语言或双语现象。


个体获得第二语言的方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与第一语言同时掌握。在讲两种语言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掌握两种语言的过程是完全相同的。研究表明,儿童从两岁起就能够分别掌握两种语言系统并同时得到发展。如果在掌握口语的过程中,儿童同时接触两种语言,那么两种语言的发展水平能够保持平衡。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学龄时就具备了接受双语教育的基础。反观我国的一些地区,双语教育实践通常通过一种语言来学习其他课程,另一种语言仅仅作为一门语言课开设,其目的在于学习语言本身,忽略了儿童双语的平衡发展。两种语言教学时间差别很大,往往使得儿童双语的发展出现明显的优势语言。


个体获得第二语言的第二种方式是先掌握第一语言,再通过自然的方式掌握第二语言。儿童在家里学会了第一语言,然后在家庭之外接触第二语言。当幼儿园中的同伴或教师大都使用第二语言,儿童就可以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儿童也可能在家里经常听到两种语言,但是与其中某种语言接触的机会比另一种语言多,第二语言的掌握明显比第一语言晚。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掌握第二语言的方式与掌握第一语言的方式是一致的。其中的差别在于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已经牢固掌握之后学习的,两种语言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与相互干扰。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第二语言的优点在于,它是儿童在交往活动中主动要求学习的,因而学习的效率比较高;缺点在于一般都是口语的形式,因此,不可能使这种语言的掌握达到精通。


个体获得第二语言的第三种方式是先习得第一语言,然后通过学校教学过程学习第二语言。通过教学掌握第二语言也是以先掌握第一语言为前提的,是有目的地利用教材和适当的教法使儿童系统地掌握第二语言,包括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包括语言结构和规则的掌握。其不足之处是第二语言学习并不是为了满足当前交往的迫切需要,而是把第二语言作为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工具,因而儿童缺乏学习第二语言的迫切感,学习动机较低。同时,第二语言只是一门语言课而不是其他课程的教学语言,因而第二语言学习偏重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导致学习者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较低。


从以上三种方式来看,前两种都在学龄前发生的,充分说明学龄前是儿童双语学习十分关键的阶段。如果儿童在学龄前、在交往需求的驱使下自然地获得了第二语言,即使没有第一语言那样熟练和完备,也会为入学后的双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民族地区,办好学前教育,第二语言从学龄前开始学习,使儿童的两种语言发展达到基本平衡,双语教育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原载于《中国民族教育》2017年第1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双语的重要性
零岁开始的婴幼儿英汉双语教育
1分钟亲子口语
【双语育儿系列2】做到这7条,孩子高高兴兴学中文
万明钢: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如何培养双语宝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