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基斯坦俾路支的武装分裂势力为何猖獗?原来背后另有其因

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成了困扰中方和巴基斯坦政府的一大心患,阻碍涉逾650亿美元投资额的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在这些愈演愈烈的袭击案背后,以俾路支解放军为代表的分离主义武装组织,正令本就复杂的地缘安全形势更棘手。

为何俾路支的武装分裂势力如此猖獗?被贴上恐怖组织标签的地方势力背后,是什么在助长当地的分离主义情绪?

在约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不包括克什米尔),总面积达近35万平方公里的俾路支省为巴基斯坦的最大省,铜、金、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然而,由于气候干旱、地形破碎,俾路支在巴基斯坦四省中人口总量最少、经济最不发达,2021年全省仍有逾六成地区没有电力覆盖,社会也仍然沿袭传统部落文化和制度。发展落后之余,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在这个长久以来较为封闭的边缘山区地带缺乏话语权。

作为历史上从伊朗高原迁徙至此地的游牧民族,俾路支人与生活在周边地区的普什图人、旁遮人在语言、文化和宗教上相异,生活区域主要在伊朗高原的东部,也就是如今的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

在这里,众部落首领中实力最强大的艾哈迈德一世(Ahmad I of Kalat)一度建立了卡拉特汗国(Khanate of Kalat),成为俾路支人的光辉时刻。然而,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到来后,为了解决与阿富汗、伊朗之间的边界争端,分别在70和90年代人为的划定了两条边界线:戈尔德斯米德线(Goldsmid Line)与杜兰德线(Durand Line),由此将俾路支省一分为三,彻底削弱了卡拉特汗国的影响力,这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后来俾路支民族主义浪潮的诱因。

与此同时,英国人在俾路支地区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改革俾路支传统部落体制,有意保留甚至强化了各部落首领(即萨达尔,sardar)的势力,他们向萨达尔支付酬金,萨达尔则维护英国利益,同样实现削弱卡拉特汗国、巩固英国统治的目的。而这些部落势力作为既得利益者,日后在俾路支人的几次分离主义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至今仍是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管治俾路支省的一大障碍。

尽管俾路支省在1970年后有了自己的地方议会,也组建了多个宗教政党,但部落体制和文化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下来。萨达尔作为部落的最高首领拥有很大话语权,族人的就业要经过各自的萨达尔引荐,且须向萨达尔上缴部分薪水——此举在巴基斯坦法律下属于违法行为,但一些萨达尔仍私下收税;与此同时,萨达尔则需要保护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当部落内出现暴力、谋杀案时,部落长老们会组成吉尔格(Jirga,即长老议事会)进行调解、仲裁,亦会商定、处理部落内的重大事件,包括应对外部威胁、围绕工程项目的土地征用事宜等。

就在上个月,俾路支省北部Zhob地区的部落首领们在吉尔格(Jirga)上通过一项决议,禁止女性使用智能手机,他们认为女性使用智能手机引发了淫秽风气,使得年轻女性私奔现象激增。

巴基斯坦1947年宣布独立以后,俾路支牢固的部落体制、共同的文化身份以及对卡拉特汗国的共同记忆犹存。人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远不及对各自部落的忠诚。但部分俾路支人独立建国的意愿最终在中央政府的武力震慑下被压制,由此永久地埋下了民族分离的隐患。

从巴基斯坦纳建国之初开始,俾路支人曾于1948年、1958年、1963年到1969年以及1973年到1977年四度以武力形式掀起民族独立浪潮,对抗联邦政府——这期间,俾路支人愈发感到自己成为向国家输送资源的工具,武装反抗虽一次又一次被中央军镇压,但分离的势力却从未平息。

1953年,人们在与旁遮普省、信德省交界的苏伊市(Sui)附近(主要部落Bugti地盘)发现了该省的第一批天然气矿藏,自此以后国家从这些矿藏中获得巨大利益,但直到1980年,中央政府才向俾路支省支付一笔微薄的使用费(大部分落入了萨达尔和其他部落长老的口袋)。此外,俾路支省的天然气田自1964年起向旁遮普省(Punjab)输送天然气,以供家用和商业用途,而俾路支省首府奎达市直到1986年才接通天然气,甚至连苏伊气田所在的德拉布格蒂县(Dera Bugti)也是等到中央政府在当地设立准军事基地、需要天然气供应,才在1990年中期接通天然气。

另一个主要部落马里(Marri)的领地内,部落武装也在几十年间时断时续地与中央政府对抗,阻止后者在该地勘探石油。而该部落首领Nawab Khair Bakhsh Marri(已故),与Mengal部落首领共同领导了70年代的武装叛乱——其部落武装人员与巴基斯坦政府军上演了长达五年的游击战,造成了共3,300名政府军士兵和超过5,000名部落武装人员死亡,为至今最严重的一次分裂运动。

正是在这次叛乱后,巴基斯坦军政府废除了当地的萨达尔制度,并通过全国范围的伊斯兰化运动,动员宗教力量对俾路支民族主义进行精神替代。然而,当地人反复争取的更多资源分配仍然没有落实,就业先是被从外省引入的劳动力抢占,后则由中国人占据。其首府奎达和其他城市乌尔都语(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化严重,而大部分俾路支人则说俾路支语;至今, 全省30个县中只有4个县通了天然气,83%的天然气被输送到了旁遮普省,而只有12.5%的燃气使用费归俾路支省所得; 德拉布格蒂县的人类发展指数2011年时仍在全国位列最末。

不可否认,俾路支地区根深蒂固的部落体制、身为既得利益者的部落首领和长老们的阻挠、以至于巴基斯坦政府常常引作借口的外部势力都在这个资源和地缘重地发挥著作用,但俾路支人被压榨乃至被再「殖民」的恐惧却并非空穴来风。这些问题不解决,俾路支的武装分离势力只怕难以取缔,外资在当地的项目,包括中国的中巴经济走廊亦将面临重重困难及安全风险,更难言得到双赢的经济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俾路支省:巴基斯坦面积最大的省,为什么一直想独立出去?
巴基斯坦俾路支危机:原因与应对
俾路支:专心分裂70年,何时能消停?巴基斯坦的隐疾与无奈
俾路支人到底来自哪里?为什么伊朗和巴基斯坦都有俾路支省?
美国忍不住下手了?我国援建巴铁港口遇袭:12艘油轮爆发剧烈燃烧
巴基斯坦版“西部大开发”能成功吗?6732字 l 地缘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