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的碰撞:清代初年民族矛盾之尖锐

引言

纵观千年历史,有坚持“华夷之辩”,以华夏为尊的大明王朝,有开放包容,推崇各民族一家亲的大汉王朝,还有以少数民族为尊,极力打压汉民族人的元朝。

中国中原本部曾多次遭受过北部政权的入侵,南北朝、辽朝、金朝都曾占领过中国北部,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政权,元、清两朝曾统治中国全部领土,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王朝。

由于元朝实行暴政,所以它统治了中国数十年,便草草退场,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当中。

元朝统治汉人之时,汉人深感亡国之痛,在这样的背景下,民间反王四起,推崇中华文化的朱明王权崛起,建立了一个属于汉人的王朝。

但可惜的是,百年之后,中国又陷入了外族统治,大清登上了历史舞台。

清朝初年,满汉矛盾尤为尖锐,反清复明的声音此起彼伏,满人和汉人不论是在文化上、生活习惯上、还是在相处模式上,对彼此都尤为敌视。

满汉矛盾已然成为了清朝初年最尖锐的矛盾。

那满汉文化究竟有何不同?清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关系的呢?

清军入关后,满汉民族关系尤为紧张

明朝末年,这个庞大的帝国走向了危局,彼时,边疆战乱不断,努尔哈赤频频南下进犯,民间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政紧张,中原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明朝当时的矛盾主要是汉族内部的阶级矛盾,就在中原关系紧张的时候,满清迅速崛起,趁火打劫,三次带兵进入关内撸掠,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1644年3月,李自成的起义军推翻了明朝封建政权,李自成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一胜利的果实,便因为自满、自负,为他人做了嫁衣。

彼时,清朝军队跨过山海关,直逼北京城,控制了京都,掌握了实权,汉族大臣和逃亡的汉族地主为了保命,主动投靠清朝,清军也迅速扩张,扩大了统治范围。

明军与清军、明军与农民起义军的矛盾有着本质的区别,农民起义军所挑起的是汉族内部的阶级矛盾,而清军入关激起的则是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清军想要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得到百姓的认可,远比农民起义军要难很多,所以在清军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悲惨事件

清军的野心极大,他们入关的最终目的并非是掠夺财产那么简单,而是要统治整个中国,建立属于他们的中央政权,扩大封建剥削的范围。

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采用了强制的军事手段,破坏了诸多城市和村庄,伤害了大量无辜之人。

这也激起了全国各地汉族人民的反抗,形成了尤为尖锐的满汉矛盾,这种矛盾在剃发易服和文化压制方面尤为明显。

满汉矛盾尖锐之军事冲突

满人崛起于东北,在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之时趁机南下,轻易的夺取了政权,满人刚刚入关的时候,与汉人的矛盾还没有那么紧张。

彼时,明廷政治腐败,百姓苦不堪言,人心已去,官民几乎全无反抗,清军原本可以趁虚而入,收揽民心的,但是他们却激进的制造了嘉定屠城、扬州十日的惨剧。

顺治二年,清廷发布了剃发改服令,引起了汉人的高度不满,其中以江南之地反抗情绪最为浓烈,满人频频派兵镇压。

与汉人与之斗争十多年,这一现象是元朝建国时没有出现过的,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满汉之矛盾并非是民族冲突那么简单,而触及到了文化认同方面的问题。

清军刚刚入关的时候曾要求过汉人,让他们仿照满人的习惯为男子剃发,但是明朝人受程朱理学影响较深,坚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

所以剃发令一经发出,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三河、昌平等地的百姓揭竿而起,杀死了清军委派的官吏,重创了清军。

彼时,清军仍未在北京城中站稳脚跟,所以他们为了平息民怨,及时调整政策,取消了剃发令,允许天下臣民照旧束发。

清朝朝廷取消剃发的命令,不过是为了平息民怨做出的妥协罢了,对于满人来说,建立一个维护满族的封建专制大一统王朝,才是他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由于努尔哈赤、皇太极自东北而来,受满族文化影响较深,对汉族文化有着天然的轻贱性和敌视性,所以当他们掌握真正的权力之后,便立即改变了先前的态度,采取了诸多打压汉人的政治手段。

大局稳定之后,清朝便愈发骄横了起来,他们从民族利己主义出发,强制恢复了剃发令,命令朝中文武官员剃发,违者将处以严刑,剃发易服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帷幕

几天后,清军又接连在城中张贴布告,命令普通百姓改衣冠,剃头发。

皇太极在天下未稳之时下剃发令,无疑是将满汉两族推向了矛盾的对立面上。

汉族人自幼便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于自己的头发尤为看重,他们为了保住尊严,奋起抵抗,与清军展开了厮杀。

江南一带的人民为反抗清廷,喊出了“宁断头,不断发”这样的口号,抵死不从。

清朝官员面对这样的局面,不仅没有缓和态度,反而还加大了推广力度,直接闯进百姓家中,强制要求他们断发,并放出了“违者杀无赦”这样的狠话。

清军为了逼迫嘉定城的百姓剃发,在城内展开了多天的大屠杀,他们不仅杀死了犯禁之人,而且还诛杀了大量无辜百姓。

他们将汉人居民杀光之后,将他们拖至一处放火焚烧,场面恐怖至极。

江阴地区的百姓在明朝官员的组织下奋起反抗,与清兵进行了八十三天的战斗,造成了敌军七万多人的伤亡,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成为了抗清斗争中光辉的一页。

但是江阴一地百姓的百姓根本无法抵抗清军的铁骑,清军最终还是将这一法令贯彻了下来。

满汉民族关于剃发的斗争持续了十几年,当时有很多不愿意剃发的百姓,甚至还逃离家乡,进入山林隐居了起来。

满汉之间的剃发矛盾直到清朝灭亡也没有完全消失,随着剃发令的普及,汉族的抗清情绪也日益高涨。

清军陷入了一场自入关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抵抗,人民高呼着“头可断,发不可不留”的口号,和清军展开了长久的斗争

彼时,剃发问题已经不仅是文化习俗和意识形态问题了,已经成为了政治问题,威胁到了清朝存在之根本。

顺治皇帝驾崩,康熙登基之后,康熙采用了休养生息的办法,缓和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康熙为了维护统治,笼络了大量汉族名流,强调了儒家的正统地位,但百姓的反清复明的情绪却没有完全消失。

满汉矛盾仍未消除

由于满汉矛盾仍未消除不安全感一直萦绕在清朝统治者的心头,统治者大行酷狱,压制百姓思想。

文字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迫害知识分子的事件,文字狱在中国历史频繁上演。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一直受华夷之辩的思想所影响,对自身文化有着极强的不自信性,所以清朝的文字狱尤为泛滥。

清朝统治期间,类似于“史狱”“书祸”之类的事件层出不穷,有很多文人都因为说错话、做错事而受到了重罚。

由于在政治方面,南明政权频繁的在南方地区活动,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在军事方面,全国各地仍有许多反清武装。

在文化方面,华尊夷卑的思想尤为盛行,所以文人经常会创作带有反清色彩的诗文来暗讽清朝统治的不合理,清朝为了压制这种思想和话语,只能用强制手段重拳出击。

清朝的文字狱与前朝多有不同,清朝之所以会兴起文字狱,主要是因为满族人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清朝政府为了打击异己,经常在书本文字上大做文章,借此杀一儆百,压抑汉人的创造性。

这种文字狱的现象既给清朝带来了极大的统治压力和不稳定因素,也压制了文人的创造性,为清朝日后的封闭和腐朽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满汉矛盾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这种矛盾对于满汉来说都极为不利,如果清军当年入关的时候能够采取柔和的态度,审慎用兵,不那么急着下达剃发令的话,那或许后来的悲剧便不会发生了。

参考资料:

1.《明史》

2.《清史》

3.满文老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皇帝传略》之摄政王多尔衮(3)
满族的统治策略
3亿汉人被满清300万八旗,统治了276年,为何不反抗?四个理由
你知道多尔衮的这个昏招,给清朝带来了多大的麻烦么?
他投降清朝,因为这一件事,害死千万人,最后被起义军凌迟
满清灭明入关,统治二百七十六年,桀骜的汉人为何屈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