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的研究》的研究总报告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刘家桥小学
一、       研究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实践的意义
学生学习困难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寻求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是完成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一项必须的工作,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所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发展。我校处于较偏僻的地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在少数,我们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提升、学生潜能的挖掘与培养几方面做了认真的思考。
1、从学校的发展看
我校处于校偏僻的地域,下岗职工的子女和借读学生数能占一半左右,这些学生的家长为了生计从早到晚而奔波,无暇照顾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造成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时间久了,不但影响到学生的自身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2、从学生的发展看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意愿和知识结构,这些都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也包括知识,所以教师要想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必须想方设法了解学生需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引导、组织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学生的内因起作用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3、从教师的发展看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的确是由于教师的因素造成的,因此,要想转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才能办好教育;只有掌握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运用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在研究学生、培养学生中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与升华,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促进教师在工作中焕发极大的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小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是我校急于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了一切学生的更好发展,需要我们去探索出一条转化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确立了此课题。我们希望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寻求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从而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由厌学、弃学,为想学、乐学,最后达到学会、学好。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落实"减负"工作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鉴于此,研究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就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或策略偏多而且浅显;过去的研究有的理论性太强,有的只是泛泛而谈,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一线教师的可借鉴性不强。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探索出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的具体的转化策略,呈现出使老师们可以拿来就用的转化模式。我们也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使教师自己快速的完成自我的专业成长,希望小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少,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形式,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从中找出每个学习困难学生的原因、特点。
2、调动全体教师偏爱学困生的意识,使每个学习困难学生都得到关爱,进而找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使他们得到发展,最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内容:
1、调查、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2、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制定转化对策。
四、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法、个案跟踪法、调查研究法
五、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实验原定四年,在王晓伟校长的带领下,我们认识到本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在这四年里我们扎扎实实地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研究,总体来说,研究中我们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1月)
为了使课题顺利实施,在区进修学校组织下,我校参加了由市教科所、辽宁师范大学和区进修学校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省级课题论证会。
为了使教师明确科研的方向,我校进行了开题会。在开题会上,周峰侠校长做了《开题报告》,提出了课题实施的具体要求,科研室的杨丽霞老师做了自己申报子课题的过程,为其他老师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教学校长、教导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科研室,从而在我校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科研网络。
(二)实施阶段(2006年2月—2008年6月)
在研究实施的初期阶段,所有教师统计并上报所教学科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人数及名单,我们组织教师根据学校的课题和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分解出自己或学年的子课题,并撰写了“教师课题研究方案”。
刘家桥小学教师科研课题一览表
姓名
课 题 名 称
课题等级
郭靖
分层次课堂练习
校级
张辉
如何矫正中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
校级
宋红
分层次教学及评价
校级
张美艳
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校级
于华
困难生的转化
校级
孙宣
如何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校级
韩宁
分层次教学及分层评价
校级
孙琳
提高低年级书写能力
校级
浦素香
分层次课堂练习
校级
庄莹莹
有效提高单词的识记能力
校级
孙礁
课堂练习的分层研究
校级
乔美娟
构建小学体育“自主合作型”学习模式的研究
校级
王晶
用汉语拼音法识记单词
校级
李小燕
分层次课堂练习
校级
袁俊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发展的研究
校级
姓名
课 题 名 称
课题等级
刘红
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校级
鲍文华
链接课外阅读,提到课堂教学实效性
校级
孙丽明
语文课堂分层提问的研究
校级
刘媛媛
如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校级
杨丽霞
课堂分层次提问的研究
校级
郭青
分层次评价,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
校级
邱爱忠
语文课堂分层提问的研究
校级
宋秀琴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校级
杜宏辉
科学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校级
徐伟
运用“三优先”手段,转化学困生
校级
张丽娜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校级
夏春梅
学困生的转化
校级
金瑞
通过课堂四则口算练习,提高学困生的计算正确率
校级
李冬菊
分层次课堂练习
校级
刘淑敏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校级
通过上面的子课题申请表可以看出,教师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老师申报的课题大而空;有的老师感觉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有的老师敷衍塞责,不深入,不认真……这时校长和科研室的老师一起学习,及时转变了科研室教师的观念,我们明白了学生学习困难的好多原因是由教师造成的,我们开展的教育科研最终总的成果是会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的,我们应该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育教学手段上找问题。
我们还发现老师的子课题空洞、范围太大,不便于研究,最后为了便于研究的开展,我们主要研究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转化策略,而且找专家帮忙修改了一些老师的子课题。
为了使我校的科研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科学的进行,2007年5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张丽华博士为全校教师讲了《教师心理健康漫谈》的报告,使我校教师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校聘请了原大连市教科所的沙北虹老师为科研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来我校检查、指导科研工作,在全校进行了多次的科研讲座;多次带领科研室的教师召开科研沙龙工作,老师们及时地交流在科研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收获,及时地改变方法,并及时地保留过程性材料,现在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在有序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于2008年3月召开了《学校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八位老师发言——郭青的《分层次评价考核,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孙丽明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渗透分层教学感受》、韩宁的《分层作业及评价教学感想》、刘英娜的《小组合作学习之魅力——提高学困生自信心感受》、邱爱忠的《对分层次提问的一点思考》、庄莹莹的《感受教科研独特的魅力》、杨丽霞的《分层设问教学实验的做法及体会》、金瑞的《通过课堂的四则混合口算练习,提高学困生计算正确率的阶段总结》。沙老师最后做了及时的点评,王晓伟校长对以后的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要求。
(三)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10年1月)
关于针对产生的原因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的有效对策,自2007年11月进入以来,发现由于教师思维定势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的影响,进行对策研究的实效性不大,我们的科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学校及时地调整了研究思路,加强了个别指导。沙北虹老师、王校长和教导处的主任能够与科研室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交流在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及时地调整研究的思路,并深入课堂看课,课后紧紧的围绕每位教师课题有侧重点的进行评课,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同时又在实施中针对以前发现的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到目前为止,每位科研室的成员都能够及时地撰写不同阶段所开展的教育科研的过程性资料,并及时地进行反思,并找出下一阶段应对学生进行的教学矫正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们所教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均有所提高。
我校自开题以来,在王晓伟校长得主持下,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初步探索出一些转变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策略。
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我们通过深入的了解、观察和研究发现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属于认知速度较慢、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较差、学习比较被动,上课爱走神,爱做小动作等。具体来说:
1.从学生自身的因素看:
(1)他们的智力水平大多数水平一般,甚至有些迟缓。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最后一个举手甚至不举手;这部分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当新知识的学习需要相关的旧知识时,很难从已有的知识网络中提取出相关的知识,从而不知从何入手,产生恶性循环。错的题越多了,越不思考,越厌倦和畏俱学习,越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了自信心。
(2)他们意志力薄弱,自觉性不强、自制力不高、不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不刻苦,做事也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3)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比较被动,经常性的不写作业;从来没有研究相近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没有仔细的审过题,有时卷子看不懂题意就胡答乱答,从而导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个别学生还有因为字不识而无法正确读懂题意的。
2.从学生的家庭因素看:
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多为农民工子女或下岗工人、单亲家庭,家长的学历为初中毕业、小学毕业或根本没念过书,主要经济来源是卖货赚钱、打工,家长整日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很漠视。住的地方狭小,环境也不利于孩子学习。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不管不问,再加上自身教育水平的有限,当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很难提供及时、有用的帮助,有时只是粗暴的打骂。时间久了,孩子厌学的情绪日益高涨,不愿学、不会学或根本就不学了。
3.从学校教师的因素看:
(1)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没有考虑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能接受教学的设计、能否真正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等,甚至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的投入和热情,在一定范围内也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求知欲望。
(2)过快的教学节奏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到难以适应,一个环节还没有琢磨明白,老师已经进行到下一个环节,于是对所学知识消化不良,他们对学习望洋兴叹,自叹不如。比如学习生字,现在我们是每天教一课,一课8——10个生字,组词最少16个词,这个孩子不能完全记住,第二天又学下一课,日复一日不会的就越来越多,字不识又影响读文理解题意;数学也是如此,加、减、乘、除法不扎实、数量关系不明白,以后混合在一起就不知从何下笔。我们得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的。
(3)教师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漠视,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给他们辅导时心平气和地讲一遍不懂,有时就会气不打一处来,露出厌烦的情绪,语气上也会不耐烦,教师的不耐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往往会因为学习不好而被其他同学拒绝,难以融入到集体的学习和活动中来。
针对以上我们分析出的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我们又研究了以下的转化策略:
策略1 ——通过错误归因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计算正确率
策略2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次作业及评价
策略3 —— 语文课堂教学分层次提问
策略4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具体来说——
策略一 ——通过错误归因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计算正确率
具体做法——
1、在每节数学课堂上利用开课前2——3分钟的时间,进行10道左右的口算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面向全班,重点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训练,即:加强计算法则的练习
2、师生分析计算出错的原因,即:我为什么犯错。
错题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例如在粗心大意的时候把1+1算成3;第二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掌握了自己犯错的类型,就为防范错误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将错误归类,不犯相同的错误,即:绝不一错再错。
引导学生把错题写在本子上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一方面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另一方面便于翻看。把错题集中记录到一个本子上,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同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显著。
4、引导学生及时改错,即:不让错误过夜。
对于错题,当场解决,不要隔一段时间再去解决,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很可能造成遗忘,让你想不起自己当初是怎样犯的错。因此及时改错很有必要。分析总结,就是对于每一个错题都要经过认认真真的分析,研究出错的原因,找准致错的症结,同时及时进行改错,避免再次犯错。
5、在计算完后,要及时进行验算,即:确保准确。
细致引导学生计算后要进行反复验算,计算分为两步:先在纸上计算,再在第一遍计算完的旁边在验算,由此进行对照检查,以便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6、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建立错题本,即:对错题分类整理。
(1)分门别类地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
(2)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3)把做错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并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要在错题本上,并在下面留有一块空白。
(4)纠正错误。
(5)定期归类、整理。这个过程是学习困难学生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牢固。
成效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出此方法的可行性,我们在研究中采用的对比的实验法,具体来说——
自变量:提高学习困难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几种方法
(1)自行练习法——即每天坚持做50至100道口算练习,题的选择可以来自现有的口算练习册
(2)没有格外的课外负担,每天把计算错误之处改过来即可
(3)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加强四则口算练习
因变量:
(1)选择被试:在同一年级三个班级进行,根据学校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的表现确定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名单
(2)在每个班级根据平时的了解与观察把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
(3)为了突出实验的可行性,研究自变量(1)和(3)的老师为同一个老师,选择不同的班级——即实验班,研究自变量(2)的只能是另一位老师了——即对比班。
(4)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可以在2-3分钟左右,避免学生因为疲劳而影响了实验的信度。
(5)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及时的进行测试,分别把三个班级的学生按好、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横向的对比。
(6)每次试验后及时的进行总结,避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降低,出现应付的现象。
(7)要坚持方能显出实验的成效。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习困难学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在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抽测中8名学困生中有4人在计算方面没有扣分,其余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2人的成绩提高了十几分,可见还是十分有效果的。2009年3月,在我和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科研课题指导莎北虹老师进行了实验研究效果的抽测,测试中涵盖了我们平时练习的所有类型题,而且题量较大。实验班与对比班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成绩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学困生提高的幅度更加明显,有一名测试从未及格的学困生她有70%的题答对了,可以说这是质的飞跃!还有一名学困生通过课堂口算的练习,已经一跃成为中上等生。以前她在同学的心目中是一名差生,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也没什么自信。现在她可以大声地对同学们说她不再是差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自信,这是一个孩子的蜕变,我敢肯定地说,这种自信会是她学习上永远的动力!这样的例子很多。
虽然研究的主体不是全体学生,但是全体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是学习的主体,在做练习时他们也达到了全面练习的主旨,同时对知识加以巩固、查漏补缺,使自己在帮助的同时得到了自信,在练习中得到了升华。班级的两名数学尖子生也突然被科研课题指导老师采访。他们认为课堂的口算练习虽然是老师为了提高学困生计算正确率的而设置一个教学环节,但他们在此过程中也受益颇多。通过课堂的口算练习,他们计算的正确率也提高了,以前经常马虎出现无畏的错误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而且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在指导老师的抽测中,他们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速度交卷,并且所有的题目全答对,可见实验是有着较高的实效性的!
另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调整练习题的设计,除了采取对学习困难学生计算方法的指导,引导优等生带动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练习,以及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总之,心理学指出,根据计算形成的各阶段的特点,应适当地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但是并非练习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练习的效果就越好。作为教师不能一味的“傻练”,认为“多多益善”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只有根据学生的错误设计练习,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这种做法对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才是非常有效的。
策略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次作业及评价
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以课程为“材”,因学生之“才”,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通过引导和协调师生间教与学、生生间学与学积极的相互影响产生良好的学习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从而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各层次均注重知识与技能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A层——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善于驾驭数学式语言进行个性表达;B层——能够创新,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尝试自主解决学习问题;C层——能够在引导下尝试创新,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指导与协助下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
1、分层设置递进式问答。针对A层学生设置示范性问答;针对B层学生设置激发性问答;针对C层学生设置模仿性问答。
2、分层次进行学法指导。对于A层学生采取“指着走”:这部分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品质也比较好,对他们大胆放手,以其自学为主,辅以点拨指导,这样可以挖掘其学习潜力,培养其自学能力,让他们切实有种成就感;对B层学生是“领着走”:相比较而言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较A层逊色一些,因此他们所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必须得做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其充分领会;而C层学生就要“扶着走”:由于这个群体无论在学习基础能力还是思维品质等方面都比较弱,除在课堂上进行巩固性指导外课后还要进行强化性基本训练,只有先把基础夯实了才可能谈延伸和提高。
3、分层次练习。分层次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步骤之一。在练习的分层设计上突出两点:一是练习题的层次性一定要符合教学目标的层次,让A层学生的余力得以施展,B层学生的水平全面发挥,而C层学生的水平拾级而上;二是练习题的可攀性,即把练习题的广度和深度定在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吃得着”符合自己喜欢的“桃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尝到攀登进取的甜头。
4、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必修题”:即教师规定每人必须完成部分(一般量比较少);第二部分为“自选题”:即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  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基本要求是:做你喜欢做的作业(目的是体验喜悦,激发做作业的内驱力);做你认为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作业(目的是体验不同的自我需求);做你能够胜任的作业(目的是体验成功)
学生的第一次作业就有这样一些变化:学生普遍对新型作业感到新奇、轻松,颇有兴趣。大部分作业量大,且书写工整、认真。这些表明学生开始主动关注学习,有了自我评价标准。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加大了对学生质疑的引导和训练,同时主动亲近学生,与他们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主动与老师对话的学生越来越多,更可喜的是,学生对话的意识延伸到了课堂上。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的工作在于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内在的自我需求,在于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我们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佼佼者,但我们的教学可以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健康合理的提高。
5、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实验成效——
(1)         转化了差生,培养了优生,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验以前,在区数学质量检测中,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如下表:
班级
优秀率
及格率
备注
四年一班
36.8%
89.4%
实验班
四年二班
33.7%
78.8%
对比班
五年一班
37.6%
88.7%
实验班
五年二班
40.8%
95.5%
对比班
经过一年的实验,在区数学质量检测中,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如下表:
班级
优秀率
及格率
备注
四年一班
43.3%(提高6.7%)
94.6%(提高5.2%)
实验班
四年二班
36.4%(提高2.7%)
78.8%(提高0)
对比班
五年一班
42.9%(提高5.3%)
94.8%(提高6.1%)
实验班
五年二班
40.8%(提高6.7%)
92.9%(下降2.6%)
对比班
以上两个年级的数学成绩在区里总排名四年级由原来的23名上升为16名,五年级由原来的18名上升为10名。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以前,老师布置统一的课后作业,班级中的A层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因为大部分的作业他们已经掌握得很了,可是还得重复再做一遍,有厌烦情绪;B层的学生有些题对他们来讲可能太简单或有的又太难,只愿意做一部分的作业;C层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的作业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痛苦的深渊,题太难了,所以要么就乱写一通,要么就不完成作业。
而现在,A层的孩子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习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B层的孩子可以不做太简单的问题,减轻了学习负担,在教师的鼓励下自觉自愿的选择A层的习题,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之上有所发展;C层的孩子可以只做一些基本题型,作业量少,他们就会克服应付的心理,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明白不懂的知识。我们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吃得着”符合自己喜欢的“桃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在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3)融洽了师生感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实验前,由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的作业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痛苦的深渊,题太难了,所以要么就乱写一通,要么就不完成作业,所以,教师每天对于他们也是咬牙切齿,要说爱他们也确实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但是实验以后,老师们每天都在研究学生,了解和分析学生,在真情实意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学习障碍,表扬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在原来的层次上向前发展。可以说,课题研究融洽了师生感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策略三——语文课堂教学分层次提问
研究初始,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达到既能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呢?经过多次尝试,我们逐渐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堂提问应有启发性、层次性。每一个问题都紧密结合阅读训练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有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有的问题帮助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还有的问题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问题的安排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布局。
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阅读困难点,我们把问题分成两种类型设问:一种类型是同一问题不同问法,由易到难。易,指简单的连续性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维,逐步学会思考。难,指概括抽象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第二种类型是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发问。
无论是哪种类型设问,只要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当的问题,对其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怎样才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呢?在多次尝试之后,我们认识到:反馈时,即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又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两者缺一不可。反馈的形式也不能拘泥一格,应根据课文内容和难易程度而定。
课堂上老师采用“先答再讲”、“先讲再答”、“先答再讲,讲后再答”、“小组交流后再答”等多种形式灵活进行。像《雷雨》《三个儿子》等内容浅显的课文,就采用“先答再讲”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之后再进行交流讨论,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各抒己见,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像《画家和牧童》《最大的“书”》等篇幅长、内容较难理解的课文,就采用“先讲再答”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后在选题回答,学生的思维更清晰、书面表达更有条理、答案更准确,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像《蜜蜂》一课,学生经过先答再讲,对文章有了新的认识后,再重新答一遍,有助于学生自己反思学习上的问题;像《找骆驼》这样的二类课文,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再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分层设问和进行阅读反馈只是研究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分析和反思后,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专项指导训练。如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老师们琢磨了一个方法教给学生。读一篇文章回答三个小问题:主人公是谁?他(他们)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的优秀品质时往往心理明白但不会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老师们就引导学生多积累这样的好词、名言,如诚实守信、虚心好学、大公无私……时间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老师还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学生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插图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点点提高。
成效分析——
《课堂分层设问,提高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使教与学双方都受益匪浅。
作为授业者的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研究的意识增强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以前,老师徒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却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认为科研是教育家的事,与我不相干,以至于有的教师工作十余年,也没有做出显著成绩,有时还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倦怠情绪。自从我校开展《小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的省级课题研究,逐渐在教学实践的研究中体会到了科研的价值。在磕磕绊绊中、在走过一些弯路之后,逐渐入了门。体会到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学科研就是动脑筋的教学,有依据的教学,是每节课都应该去做的事。老师们不再挪用现成的教案去上课,不再盲目的仿照各种课例去教学,而是开始思考我怎样教我们的学生才会学得更好。
随着实验的深入,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1)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好学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差生不动的局面,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生活动时最佳的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有效参与度,从而真实实现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2)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提高。就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由开始的面对阅读题无从下手,到能熟练的解答。学生各方面的阅读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发现问题——
当然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在实践中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分层设问教学实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及时反思,及时改进。主要问题有:
(1)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的问题起点过高,为自己的学习设下障碍。
(2)问题的设计还不够合理。有时过难,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有时太易,学生都会的就不要浪费时间;有时目的性不够明确,与阅读训练点脱节。
(3)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找答案,结合课文内容把意思表达清楚。
(4)说写的时间安排还应随机调整,努力做到当堂完成训练内容,省时高效。
策略四——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心
分析学习困难的学生上课过程中在小组交流、讨论中他们的回答及对别人回答进行评价的内容,总结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困生的回答和记录,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出易于学生理解和生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实验措施——
1、优化分组,分工明确,为合作奠定基础,让学困生感受大家对他们的关爱。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这就要进行科学分组。在实践教学中,我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每小组由3或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2、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为了更好的记录学困生课堂讨论情况,我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把学困生的发言记录下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记录表       日期_______
问   题
回答人
记录人
回答记录
评价别人记录
教师反思
3、把握时机,及时引导,让合作有效进行,让学习困难学生真正在合作中有所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非常注重"扶"和"放",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每次的小组讨论,老师都会参与到这各个小组当中,让学习困难学生首先回答,了解他的思维特点,看看他们小组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等,然后针对他们的不足提出建议,尤其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当然在讨论中很多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让他们大胆想象。通过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真正能够学到东西,真正能够有所得,同时他们的自信心也建立起来了。
4、正确评价,及时鼓励,增强小组合作动力,提高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自信心。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合作中老师们运用多种形式表扬学习困难学生。
(1)组长及时表扬鼓励学习困难学生,并且这是主要策略之一,以便让学困生愿意在小组内交流合作。
(2)学习困难学生在合作时表现好我也及时表扬,并在全班加以鼓励,培养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自信。
(3)根据组长的讨论记录,观察学习困难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告诉他们你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5、分析合作学习记录表,及时反思,调整课堂问题,以适应学生发展。
每次上完课,我都会及时分析合作学习记录表,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回答状况,看看他们哪里有进步,哪里还有不足,并反思所提的问题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说是不是有困难,应该怎样调整问题既能适合普通学生又能提高学习困难学生。
实验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使学困生能够自信地融合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
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组合,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友爱,互帮互助,尤其是小组长能够积极的为学困生提供思路,帮助他们理解消化知识,为小组能够很好的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为学困生能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提供了好的氛围,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们之间的感情,使学困生不惧怕和人交流,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如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自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优秀的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习困难学生有时发言则会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他们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了,能够在同学面前勇敢的表达自己了。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了。我校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在区成绩检测中,不及格的学生数在逐渐减少,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在区里的排名也在逐年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促进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也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小组长的纪录进行总结和个案分析,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老师把握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可操作强。为了便于实践和检验,我们把原因及策略概括为:
学习困难的原因
转化的策略
第一学段学生
1.从学生自身的因素看:
他们的智力水平大多数水平一般,甚至有些迟缓。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最后一个举手甚至不举手;这部分孩子在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当新知识的学习需要相关的旧知识时,很难从已有的知识网络中提取出相关的知识,从而不知从何入手,产生恶性循环
2.从学生的家庭因素看:
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多为农民工子女或下岗工人、单亲家庭,家长的学历为初中毕业、小学毕业或根本没念过书,主要经济来源是卖货赚钱、打工,家长整日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很漠视。
3.从学校教师的因素看:
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没有考虑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能接受教学的设计、能否真正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等,甚至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的投入和热情,在一定范围内也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求知欲望。
策略1 —— 通过错误归因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计算正确率
策略2 —— 语文课堂教学分层次提问
策略3——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学段学生
1.从学生自身的因素看:
(1)他们的智力水平大多数水平一般,甚至有些迟缓。这部分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产生恶性循环。越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了自信心。
(2)他们意志力薄弱,自觉性不强、自制力不高、不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不刻苦,做事也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3)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比较被动,经常性的不写作业;从来没有研究相近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没有仔细的审过题,有时卷子看不懂题意就胡答乱答,从而导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个别学生还有因为字不识而无法正确读懂题意的。
2.从学生的家庭因素看:
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多为农民工子女或下岗工人、单亲家庭,家长的学历为初中毕业、小学毕业或根本没念过书,主要经济来源是卖货赚钱、打工,家长整日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很漠视。住的地方狭小,环境也不利于孩子学习。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不管不问,再加上自身教育水平的有限,当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很难提供及时、有用的帮助,有时只是粗暴的打骂。时间久了,孩子厌学的情绪日益高涨,不愿学、不会学或根本就不学了。
3.从学校教师的因素看:
(1)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没有考虑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能接受教学的设计、能否真正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等,甚至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的投入和热情,在一定范围内也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求知欲望。
(2)过快的教学节奏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到难以适应,一个环节还没有琢磨明白,老师已经进行到下一个环节,于是对所学知识消化不良,他们对学习望洋兴叹,自叹不如。比如学习生字,现在我们是每天教一课,一课8——10个生字,组词最少16个词,这个孩子不能完全记住,第二天又学下一课,日复一日不会的就越来越多,字不识又影响读文理解题意;数学也是如此,加、减、乘、除法不扎实、数量关系不明白,以后混合在一起就不知从何下笔。我们得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的。
(3)教师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漠视,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给他们辅导时心平气和地讲一遍不懂,有时就会气不打一处来,露出厌烦的情绪,语气上也会不耐烦,教师的不耐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往往会因为学习不好而被其他同学拒绝,难以融入到集体的学习和活动中来。
策略1 —— 通过错误归因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计算正确率
策略2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次作业及评价
策略3 —— 语文课堂教学分层次提问
策略4 ——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在研究中我们还遇到这样的问题:
(1)数学课的分层教学与其他学科未分层施教的现状之间的不同会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如果其他学科也实施分层教学那又该如何协调各学科之间学生分层的不一致呢?
(2)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静态的,所以所谓 “分层”也是个不断冲突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这无疑给教师增加许多额外的工作和负担。即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表现出来的学习特质和状态也可能不一样,更何况是几十人的大班。教师只在期中和期末做调整能满足需要吗?
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及转化的策略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不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可留待以后再做继续研究。
总之,我们的研究和谐了教师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现在我们学校学习困难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思维活跃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http://www.shkedu.net/news/2012102/n5125132.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门峡市实验中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适应学生差异的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总结报告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教师教学的十二层次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