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初中动态 “双减”政策下践行学习新常规的学科思考

20211013日,我校举行了主题为“'双减政策下践行学习新常规的学科思考”校本研修活动。各个学科的发言代表与在座老师齐聚一堂,分享讨论基于各自学科的实践经验,整合“双减”政策下的“三十”方案。

林一兰老师作为体育学科的代表首先发言,林老师从“双减”政策对体育学科地位的影响作为出发点,将学科要求与政策导向相结合,总结出“'双减’是学校体育难得的发展机遇”的结论。体育组的老师们从“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体育健康和素质拓展方案。

许洁老师作为科学学科的代表,从“双减”政策下的“减”与“增”进行辩证思考。科学组的老师们提出,“双减”的“减”是减负,意义在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负之后的“变”体现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改变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同时重视学科关键能力,改变作业的梯度和数量。“双减”的“增”是增质,作业量的减少意味着评价比重发生了倾斜,更要求学科重视学习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程度。许老师从科学学科的课堂例题进行分析,与在座老师分享了科学组的“减负提质”方案。

周艺婧老师作为语文学科的代表,从早读、课堂、作业、课后管理等多个教学情境出发,全方面多维度地提出了语文组对于落实“双减”政策的思考。周老师详细介绍了早读、课堂、作业及课后管理四个教学场景的特点,与在座老师交流了语文组基于教学场景特点,对于“双减”政策实行方案的具体施行措施。

张伟老师作为社会学科的代表,提出了“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能”的结论。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出发,在教师层面,遵循“减量不减质”的原则,在备课、上课、作业、检测四个教学场景提出了基于社会组的“双减”提质方案。在学生层面,遵循“减负不减能”的原则,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场景提出了具有社会学科特点的学习常规要求。

潘智勇老师作为数学学科的代表,首先对“双减”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分享了个性化的理解。基于“减负提质”的政策要求,面对“双减”政策下的机遇与挑战,数学组的老师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的三个课堂场景进行研讨,将分层施教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

施海萌老师作为英语学科的代表,将英语的学科特点与“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进行了阐释,对“双减”政策的意义与学科导向进行说明。英语组的老师们从“课堂效率”、“学习效率”、“作业效率”三个方面进行整合,达到减量提质的“双减”实效。

教科室吴安琪老师对各学科的方案进行总结,以作业为例,提出“双减”之下作业的4个转向、4个思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作业实践必然要求教师以严谨的态度进行三维分析。即指向学生群体差异分析、指向学生能力要素分析、指向学生思维水平分析。作业设计要知行合一”。“与时俱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造。教师应对学生作业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关注,不仅要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否得以改正,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学习态度和策略是否得到优化。注重作业的“增值”效应。

  “双减”政策下的“三十”行动,通过教、学、评三个途径开展工作,以学习新常规作为主要抓手,力求达成双减即两升、双减即提质的要求。本次校本研修活动汇集了学科智慧,整合了学科方案,为进一步完善了“双减”政策下的“三十”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轻负高质,用行动畅想未来
1​“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做到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北京双减政策,教师流动,校额到校比例逐步提高,家长焦虑能缓解吗?
教师心声之十四:面对“双减”,听听郑州70中老师们怎么说!
教学工作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